我看孔子平凡而伟大的教育人生
标签:
孔子学生快乐平凡伟大人生教育 |
分类: 教育论坛 |
我看孔子平凡而伟大的教育人生
孔子,自从来到人间,似乎从来没有清闲过,仰慕者有之,嘲笑者有之,辱骂者有之,……夫子如果泉下有知,或喜或悲,恐怕天知道。
其实,静下心来,我们用正常的眼光看待他,孔子并不神奇,他只不过是在认真的追寻着自己的理想,书写着自己普通而伟大的教育人生。于丹讲《论语》为什么让人感动,无他,于丹教授用平常心解读老夫子,容易跟现代人产生共鸣。
老夫子也发过“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朽木不可雕也”之类的牢骚话;面对奔流的河水,也发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叹;面对两小儿辩日,他老人家不能决断,纵有列御寇讥笑在内,后世人仍推崇他,神话他,似乎没有任何瑕疵。
我喜欢夫子有远大志向,并没有因为一次次的失败而改变,周游列国,风餐露宿,吃尽苦头,明明知道大道不行,也没有怨天尤人,五十而学易,知天命,视富贵如浮云,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充实自己的教育人生。
夫子敢于学习,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主张多向别人学习,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提高自己的教育修养,这直接影响了他的学生。曾子每日反省自己替人谋事有没有不尽心尽力的地方?与朋友交往是不是有不诚信之处?师长的传授有没有复习?可见夫子对学生素养的无比重视,这多少让那些只注意分数不注意修养的人感到羞愧。
夫子著书立说,仅仅一个“仁”字,他却将它升华成了一种政治思想,从而创立了一种新的治国学说。也就是因为“仁”,夫子特别重视人,远闻马厩失火,孔子问人不问马就是最好的写照。如此夫子,跟学生亦师亦友,畅谈理想,抒发志向,令人羡慕。编诗三百,撰春秋史书,复周公之礼,没有坚韧之心又从何谈起?这对于现在的教师而言简直是高不可攀。
夫子对学生至诚也挺感人,得意学生颜回死去,一向比较拘谨的夫子却像个小孩子一样的展现出真性情。“天丧予,天丧予。”当别人都劝他不必过分悲伤时,他说:“我不为他悲伤我还能为谁悲伤呢?”尽管经常怒骂子路,当子路甘洒热血殉国疆场时,对弟子十分了解的他忧郁地说:“高柴一定会逃回来,而子路一定会遭死难的。”果然,几天后,高柴回来了,同时也传来了子路被杀的凶信。这次,夫子悲恸万分,哭于中庭,口中喊著:“啊呀,这是上天要断了我的命啊!”他听使者说到子路被剁成了肉酱,立刻叫人把家中准备食用的肉酱倒掉。如此师生情真现在又有几人能做到。难怪夫子死后,弟子服丧三年,子贡筑庐于旁,继续守墓三年。
想想夫子平凡而伟大的教育人生,我发现自己的渺小来,不由加快脚步,自觉自省,内修外炼,体验教育的快乐,感受教育的幸福,创造教育的美好明天。(钱永华)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