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本土设计师男装threesocietychinesedesigner时尚 |
分类: FashionIcon |
在压力颇大的时装界,有一条不成文的潜规则:能够彼此扶持的双人组合通常能够经历更多的风雨,从而获得成功,我们曾目睹Dolce &
Gabbana、Viktor & Rolf与Proenza
Schouler等众多先例。而在上海,两位从纽约归来的男装设计师George Chen和Edward
Lee则将顾客的观点也加入到了自己的设计中,开启了他们名为“Three Society”的设计旅程。
已度过自己三周岁生日的Three
Society今年刚换上了新的Logo——显眼的红白蓝三色几何图形来自星条旗的色彩,象征着出生于台北的Edward与来自福建的George在纽约FIT时装设计学院学习生活的背景。相对于单打独斗,双人组合的好处在于可以个共同分担更多的压力,并可以彼此有商有量、优势互补。这两位大男生的性格截然不同,Edward随性活泼,快人快语,而George则低调稳重,在说每一句话前都要经过深思熟虑。
同为想法多多的设计师,这样的差异自然会产生不少激烈的碰撞,Edward承认:“我们会为了任何事情吵的不可开交”,紧接着George补充道:“但第二天又和好如初”。在这点滴的摩擦里,他们迸发出更多创意的火花,找到了两人特色的平衡,也造就了Three
Society中多元的设计视角。“由于大家都希望能够表达更多自己的创意,于是我们最后决定轮流设计每一季的主题,当其中一人唱主角的时候,另一个人就成为一个全能的辅助性角色”George介绍说。热衷新鲜事物的Edward平日里还承担着公关推广的任务:“每天我会花四五个小时去想一些有趣的小故事或是搜罗有特色的东西,在微信上分享给我们的顾客。”
作为第三方的顾客,在他们看来也是构成品牌一个不可或缺的元素。Edward认为:“顾客代表着第三种‘社会’,他们给我们意见和反馈,让我们获益良多,彼此共同成长。”作为一开始就开始自己独立店面的设计师,他们常常在工作之余前往店铺进行巡视,与顾客们沟通交流。George还记得在品牌起步阶段,很多消费者一进门就会问这是不是一个外国名牌?而现在,逐渐有了不少名气的Three
Society已经依靠款式和质量就足以吸引不少新的顾客,他说:“或许是FIT的教学特别务实,我们从一开始就知道要在市场导向和自己的想法中找到一个平衡,我们在普通人会购买的款式中融合自己喜欢的设计细节,大众可以轻松驾驭,性价比高、独特但不张扬是我们最大的优势。”
“顾客们对我们的帮助很大,他们越来越成熟,要求也越来越高,对我们而言挑战也就越大”,Edward说道:“在我们起步阶段,那时候没有太多经验,面料出了一些问题,收到了很多客户的投诉。接下来我们就在这上面下了很多功夫,运用了来自日本和本地的一些高级面料,让整个系列得到了不一样的提升。”正如2011年春夏开始的蜻蜓等刺绣图案,本来只是两位设计师负担不起昂贵定制面料的折中之举,反而无心插柳地获得了众多顾客的好评,成为了品牌的标志,在最近的几季中又变换为新的蒲公英图案,并会一直延续下去。顾客还促成了Three
Society与买手店Aegis Shanghai的合作,在他们的介绍下,Three Society得以进驻Aegis
Shanghai,两位设计师也和背景相似的店主成为了好朋友。
其实,Three
Society两位最重要的顾客正是设计师自己,他们当初创立品牌的缘由很大程度上是希望能够制造出自己能够穿着的舒适男装。因此,质地和细节成为了两位设计师们不断完善的重点。在今年,新Logo的色彩就被变化成红蓝两色的织带,装饰在内衬、袖口和领口里,让服装的细节更加丰富。George更是一个对品质要求极高的设计师,他所有的设计工具对质感十分讲究,就连一块橡皮都是可以捏成不同形状的环保产品。他还有一个从不离身的放大镜,用来观察面料的织数。“我对舒适度都很挑剔,因此我需要观察每一幅面料的密度和细节,希望能够带给大家更具品质的穿着感”,他说。
如今,Three
Society在上海已经小有名气,准备进入北方市场。不时会有明星来到店里为自己添置衣物,还有许多女性客户也是他们的拥趸,这些正是他们重视顾客体验,聆听顾客的需求才带来的收获,曾有外地的顾客一下飞机就直奔他们的店铺将新季设计买走,更多的时候,他们会经常出乎意料地发现自己的创作出现在电视节目或是杂志上。Edward说:“有明星也有普通人,但无论是谁,他们都是发自内心的喜欢和支持Three
Society,这样不经意的惊喜更令我们感到开心。”
Q = Queennie.Y
G = George Chen
E = Edward Lee
B你最希望谁能穿上你的设计?
G: 一部类似《2046》或是《花样年华》这样文艺电影中的男主角。
E:那些酷的人,比如我每天都会在路上看到觉得很酷的人,可能别人觉得很普通,但我从他们身上会发现不少亮点和个性。这个城市需要多一些这样的人。
B:你最欣赏的设计师是谁?
G:Raf Simons为Dior的带去的清新和简约的风气,以及Haider Arckmann
将自己的文化融入进现代的设计,都让我很欣赏。
E:Alexander Wang,他标志性的美式都会风格我一直很喜欢。近几年,Fendi的年轻化
设计也令人觉得很不一样。我过去还挺喜欢Riccardo
Tisci给Givenchy带来的改变,但这几季稍弱了些,也许是前作太难超越。Dolce &
Gabbana也越来越厉害,很明确找到了新的方向,他们算是中生代设计师里名气最强的了吧。如果能成为他们,我会很开心。
B:你通常如何度过一天?
G:除了周末之外,我一般都是从早上9点工作到晚上6点工作,再去健身,回到家看一部美剧便倒头就睡。
E:我和George差不多,只不过他爱看《破产女孩》、《生活大爆炸》这样比较轻松的情景喜剧,我爱看剧情较为复杂的英剧。最近一部讲人性的《尸而复生》就很不错。
B:最近一次的灵感来源是什么?
G:我最近迷上了中国传统的一些服饰和鞋履,希望可以借鉴一些印花图案的元素到明年的系列中。还有最近在看William
Morris的地毯面料手绘图案册,受到他的启发,我们将第一次尝试印花的设计。
E:
上周去广州造访了“方所”书店,除了环境和书之外,整个包装和细节都非常完美,很像日本包便当的包裹,我希望能够像他们那样在细节上多一些美感。
B:如果只能保持一种造型,你会怎么穿?
G&E:白衬衫、短裤加棒球帽,简单随意,每一天都能穿。
B:年轻时有没有过疯狂的造型?
G: 都有这个时期,我那时候迷恋披披挂挂的结构主义服装,还穿过紧身裤。
E:年轻的时候十分敢穿,那时我也总是会穿一些Legging+短裤的搭配。
B:如果可以穿越时光,你最想要回到哪个年代?
G&E:我们不想回到过去,想去未来,我们认为那时候一切都会比现在好,随着科技的发展会更有趣。
E:我一直觉得自己生错年代,如果晚生100年,那时候人们可以支配的收入和时间都变多,会更注意打扮自己,作为设计师来说一定更幸运。
B:请列举你生活中最不可缺少的五样东西。
G:每天提神的咖啡、舒缓身心的Bose音响、累到不想弄头发时方便做造型的帽子、与朋友沟通的微信和iPhone。
E:我是个喜欢新鲜事物的人,因此iPhone和iPad必不可少,咖啡也是每日必备,每天抽烟但已经有了戒掉的念头。还有近日开始重拾看书的习惯,每天书不离身。
B:对自己未来的目标是什么?
G:短期内在工作上,想把鞋子做的好一些,找比较好的厂家合作。生活里则是带父母去旅行,已经计划在今年感恩节时带他们去拉斯维加斯。长期的目标则是品牌稳定,可以腾出手来再做一个其他的新项目,如开餐馆或是咖啡馆,表达一些自己的生活态度。
E:我近期在工作上是将我们的电子商务网站做好,让品牌变得更加完整,生活中是希望买一个贵重的礼物送自己的母亲,长期目标则是希望能够靠着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退休,过更自由的生活。
Three Society
●2005 年Edward与George在纽约FIT时装设计学院相识
●2010 年在上海创立Three Society品牌,并于进贤路开设第一家店铺。
●2011 年刺绣图案成为品牌的标志,并在年底开设新天地时尚的第二家店铺
●2012 年开始了配饰与鞋履的系列
●2013 年品牌新Logo形象确立
后一篇:英国这张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