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会好的:2013秋冬上海时装周现场直击

标签:
2013fw上海时装周qiuhaosankuanz时尚 |
分类: FashionShow |
意料之中的“黑马”
邱昊和上官是本次时装周上最受关注的两匹“黑马”,尽管在本土新锐设计师当中,他们都已算得上功成名就。这是他们第一次将自己的设计搬上时装发布的天桥,在此之前,邱昊默默地在工作室设计作品,再拿到店铺 One by One 售卖,与圈子保持着疏离的态度。而上官偏居于厦门一隅,他那极具个人特色的风格,通过网络沉淀下一批忠实的顾客。对他们而言,盛大而戏剧性的时装发布,像是一次挑战,更像是一份宣言,要告诉世界,自己准备好了。他们也许都没料到,在秀结束之后,自己会流下激动的热泪。
邱昊的首次个展《 存在的瞬间》还在展出,林志炫也才刚穿着他的设计在 《我是歌手》中亮相,他便马不停蹄地为自己的首秀忙碌起来。
他只有一个小小的团队,很多事情(诸如安排位子这样的小事)必须亲力亲为。当灯光暗下再亮起,模特在雾霭中伴着磅礴的弦乐走来的那一瞬间,完成了他心中深藏的一个心愿。相对于邱昊过去的作品来说,这个系列在实验性和实穿性中找到了惊人的平衡,都会女性那 “既带有危险的诱惑,也渴望安全的保护”的一体两面,被深浅不一的黑白灰色包裹,进而解构得淋漓尽致。
邱昊在新闻稿中写道:“我们的欲望是把彩虹的颜色借给那只不过是云雾的人生。”在他眼中,彩虹的颜色是白色的或是透明的。色彩的克制的背面,是剪裁和面料的极尽张扬:羊皮和带有金属感胎牛皮塑造出建筑感强烈的褶皱和轮廓,而丝绸、羊绒和皮草则赋予其女性化的温暖和柔软,显得肃穆而又性感。在模特返场时,常见于 Dolce & Gabbana 的人海方阵再一次点燃了大家的激情,不少观众激动地起立鼓掌。著名时装评论人林剑则迫不及待地发出微博:“这是上海时装周有史以来最佳表现,从未在这个平台上,见过如此完整动人的系列。”
与邱昊相比,上官更像是一个闯入上海时装周的顽童,如果说邱昊仿如来自巴黎般精致细腻,他则更像伦敦设计师般幽默不羁。邀请函上大大的“ 天上”二字便是这个系列的主题,当大家正琢磨背后有何深意,设计师本人笑着承认,这不过是他和艺术家陈天灼两人名字的缩写。他们将西藏的传统服饰和宗教艺术进行了现代化的诠释,那些宗教符号被拆解和重组,蝎子、蜈蚣也都 “爬”上了时装,借由刺绣和印刷呈现在呢料和毛毡的表面,款式则不断在街头风格和藏袍中跳跃。一个摇滚青年和一个西藏苦行僧居然可以并行不悖地出现在同一系列中,这让观众大呼过瘾。用设计师自己的话来说则是:“我们用戏谑的手法虚构了一个现代宗教。”
那些手造的道具法器全来自于天马行空的想象。“告诉你一个秘密,其实我还没有去过西藏。”他在采访中笑着说,似乎在他眼中,一切皆是可以拿来发挥和把玩的灵感,不需要太过煞有介事。
实际上,设计师在嬉笑中将严肃隐藏在看不见的地方。这个系列中所采用的羊毛织物,及面料的植物和矿物染色,都由手工制作完成,许多工艺甚至只有在贵州等原产地才能实现。
更令人动容的是,这场发布令人看到了本土创意群体强大的凝聚力:Kim 为他友情提供了走秀鞋履,艺术家邱黯雄则亲自示范走秀,万一方也前来为他捧场,显然,设计师之间已经形成了一股强韧的纽带,将彼此牢牢地联系在了一起。
定制与街头的对撞
除了风格迥然不同的邱昊和上官,上海时装周还展示了不少严肃与幽默的时装对撞,恰如这个城市一般海纳百川。新天地配合时装周做了两场静态展览:“东伦敦风尚展”彰显了时尚疯狂的一面,紧接着的“ 中国设计师定制作品展”则凸显了时装中严谨到分分寸寸的追求,以及对细节和品质精益求精的精神。
在秀场上,这样的区别更加泾渭分明。以定制见长的 Tina Couture 带来了一系列纯手工制作的婚纱,所有的一切围绕着浪漫与唯美展开,其中非对衬的鱼尾婚纱设计让裙摆的层叠呈现出丰富而别致的变化。
另一位展示定制功力的,则是首次加入上海时装周的年轻设计师韩璐璐,她将自己的 “行云”系列称为“新式轻礼服”。设计师大胆地将人们对于云朵“ 清淡绵柔”的印象打破,将霞光橙和晴空蓝两种对比强烈的色彩制作成数码印花,转印至薄纱和绸缎之上,显得更加飘逸灵动。更加轻盈的婚纱系列还加入了不少手工刺绣,剪裁也更贴合顾客的身形,这便是韩璐璐口中定制服务的可贵之处。
反其道而行之的 The Thing 则给大家带来了更多惊喜,那种不将时尚放在眼里的混不吝劲儿着实叫人着迷。在设计师郑一看来:“每天能够轮番换着不同的花样让自己开心比什么都重要,时尚哪来那么多清规戒律?”于是,我们在秀场边看到了齐刷刷摆放着的大腿模型,模特就在当中来回穿梭,其中还偶尔夹杂几个不修边幅的素人。明艳的色块、轻松的印花以及街头感十足的卫衣和连帽衫固然让人印象深刻,但穿插其中的超大电视机和纸巾模型才真正让人感受到 The Thing 的品牌精髓。“这次的主题是你也快来变身‘ 怪咖’吧(Get your freak on)。” 郑一解释道。
他有感于平日生活里遇到的那些具有奇思妙想的 “怪咖”们,因此创作了这个系列。“我的那些朋友们崇尚不拘小节的生活以及漫无目的的态度,但我并非只为他们做设计,这个系列的宗旨是激发每一个人内心深处与众不同的一面,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随性生活。”
重回故里的荣耀
时至今日,本土设计师已经将自己的版图拓展到国外,“墙外开花”之后,不少人选择反哺国内,期待收获更多 “墙内的花香”。这些在海外受到足够关注的中国品牌回到家乡时,似乎总能得到更多疼爱。
很多人把吉承的品牌 La Vie 看作上海时装周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
她总是能够从传统中国文化中挖掘出有 “灵性”的故事,将它们同西方服装艺术相结合,呈现出一种以西方视角审视“中国文化”的国际属性。因此,她毫无争议地成为上海时装周“Design by Shanghai”设计师海外拓展项目的当选者,已经连续三季在伦敦首发展示自己的系列。本季,她将在伦敦颇受好评的设计带回上海,并特地在展示中加入男装。这组以中国神话及越剧 “追鱼”为灵感的创作,将“鱼聊”的浪漫意境幻化为极富女性气息的设计,在色彩上渲染古典水墨画的气质,面料工艺上则突出“ 水波纹”的拟态。秀场还特意布置成波光粼粼的湖面,又似鱼鳞身上泛出的银色光泽,整体诠释完整而到位。对于中国设计师面临的问题“ 中国化还是国际化”,吉承的作品很有说服力。
无论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通过她的作品,很快就能感知到她是一位来自中国,同时拥有国际视野的设计师。
与吉承这种 “东西兼具”的混合型设计师不同,刚从伦敦 Fashion Fringe 大赛上凯旋的王海震将设计风格完全西化,即使放在西方设计界也算十分前卫。他带回了原汁原味的 2013 秋冬系列,这一次的设计从哥特建筑中挖掘了不少灵感:耸入云霄的尖顶和夜一般的漆黑笼罩了毛呢、皮革等多种材质,虽然我们可以看到人字呢、绿色,甚至是明艳的红色和金属银,感觉上却是如漫长的中世纪一般黑暗,其中涌动着来自未来的危险。这些时装组合起来,看似实穿度较低,但如果拆开穿着,你会发现每一件都具有“ 穿出去”的意义—这也许就是他能一举拿下 Fashion Fringe 头奖的重要因素。
值得一提的是,在王海震的秀上,出现了本次时装周上最为大牌的嘉宾:Burberry 的创意总监克里斯托弗·贝利(Christopher Bailey),他本次是以私人名义突然现身,事先未经任何正式宣传。他曾是王海震在赛事上的评委和伯乐,对于王海震的作品和未来前景十分看好,此次他对后者如此大费周章地着力提携,俨然证明了中国本土设计前途不可限量。
异国来客与上海制造
来到本次时装周上的外国人并不止贝利一个。作为一座骨子里带有开放精神的城市,上海早在几年前就吸引了不少外国品牌在此进行时装发布。许多国际大牌都曾是时装周上的贵客,他们担负着聚拢人气以及进军中国的重任。现下,更多触手可及的外国品牌将上海作为中国推广的第一站,相对于经济受困多时的欧洲而言,这里是一块可以带给他们希望的福地。
在此次时装周上,这些异国来客们各自拿出了看家本领。瑞典的设计师们上演了一组 “拼盘”大秀,英国的 Unconditional 选择与中国本土电商混血,来自男装之乡意大利的 Vittorio Di Giacomo 则奉献了一场绅士盛宴。
其中,瑞典领事馆同上海时装周组委会共同办秀的传统已经是第三年了,北欧风格自成一派的瑞典人,总会带点新鲜的玩意来推广本国文化。本次三周年大庆,主办方也许意在回顾精彩的瞬间,活动显得纷繁却不够味。你能看到先锋的皮革裁剪,但紧接着就是一套通俗易懂的连帽风衣,对于看秀而不是参加展销会的观众而言,这确实是个挑战。
而 Unconditional 的合作伙伴 FASHIONand 前身即为时尚电商网站 Abfab,经过团队改组,今年 4 月刚刚以新面貌呈现。它的背后是本土时尚活动运营最强大的 Activation 集团,此前 Louis Vuitton 火车来中国的壮举就是由其负责。虽然秀本身并没有太多值得探讨的内容,但合作方式却给别的国外品牌带来了一定的参考。
评价最高的一场秀来自 Vittorio Di Giacomo:优雅不乏花哨的意大利男装本身就足以让人心醉神迷,“新花花公子”风貌潇洒而略带成熟,酒红、墨绿、贵族蓝和赭石色抚平了不少岁月的痕迹,正是中国消费者期待穿上身的产品。
另一面则是上海本土设计力量的展示。人们很少意识到,上海已经聚集了多所时装设计院校,每一年都在源源不断地给行业输送新鲜血液。此次作为主心骨的东华大学没有参与到走秀日程中,我们却欣赏到了由中法埃菲时装学院、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以及复旦视觉艺术学院的学子们带来的作品,其中不乏可圈可点的成熟设计,也有不少青涩的、充满学生气的玩闹之作。也许现在,我们没法确认哪几个天才将扛起振兴“上海制造”的担子,但在他们的前辈—毕业于来福士·拉萨尔学院的李鸿雁身上,应该能够看到他们未来的样子。李鸿雁的Helen Lee是此次时装周的压轴大秀。她将“ 指月”这个探索宇宙的科幻主题变得轻松且女性化,让人想起诸如古典神话中“嫦娥奔月”的浪漫故事。设计师擅长将抽象概念具象化:独特的凹凸印花象征着月球表面的凹凸肌理,月球图案则演变成摩登时髦的圆点印花,在具有光泽感的面料上透出柔和的未来气息。
网络时代的“闯入者”
本次时装周上,还有两位另类的“闯入者”,他们不属于传统的时装体系,而是直接架构于信息时代的网络之上,希望借由线下发布的形式直面更多消费者,全方位地展示自己。
其中,I-Dou 是一个新兴的原创时装品牌,创始人陈思衡将其定位为本土“高街时尚”,但所有的设计均只在网络零售时装平台购买,且采取限量发售模式。品牌邀请曾在 3.1 Phillip Lim 团队工作的德国设计师马丁·G(.Martin G.)为其创作了秋冬系列。“ 我在想象一场穿越未来都会的太空旅程,就像 19 世纪的儒勒·凡尔纳与乔治·威尔士的传世科幻巨作那样。”马丁如此解释他的灵感。他将自己对于太空元素的遐想,通过不同结构变化与几何比例来显现,展示出超时空的时尚风貌:未来感的霓虹色 PVC 材质,华丽铠甲般的橙红外套,轮廓鲜明的茧形毛衣,质感十足的皮质外套,都是现在国际上最流行的 Urban Sporty 风格。作为一个网络品牌,I-Dou 的前卫程度达到了令人赞叹的程度。
另一个,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淘宝。在传统意义上,没有人会将淘宝与时尚联系起来,但不可否认,作为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平台,它已成为了与消费者联系最为紧密的部分。淘宝集结了一批如安都、初语、米兰宣言和茵曼等以网络为平台的原创女装品牌,尝试将网络推广模式带入秀场。相比于趋势本身,淘宝首次进驻上海时装周的意义更在于,他们也第一次将科技带入了本土时装周:观众们扫描二维码,就能直接下单购买秀上的产品,使用捉蝴蝶 App 还能获取优惠券,这样的互动手段可以第一时间带来销售和推广的双重功能,非常新颖,也十分前瞻。要知道大热的海外时装网店 Moda Operandi 也将以同步购买作为主打特色,让时装走在时间的前面。唯一让人觉得有些遗憾的是,在品牌的挑选上,淘宝显然是以销量和市场为考量,因此显得还不够时髦。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个平台缺乏好的设计。建议主办方偷偷打开时装界人士的收藏夹,翻出他们心水的店铺和品牌,也许会获得惊人的发现。
相对于高手如云的四大时装周,还在成长阶段的上海时装周确实能够为有梦想的且具有国际视野的年轻设计师提供更为温和的平台,以保护他们那还未丰满的羽翼。
除了不断吸收更多有才华的年轻设计师和品牌之外,时装周组委会的配套设施也更加完备,譬如在 800 秀秀场外设立设计师静态作品展示玻璃房,以供观众零距离接触 T 台上的作品,以及在静安寺设立的“ 上海时装周设计师展售体验馆”。也许上海时装周离成熟还有一段距离,但悄悄改变的“游戏规则”和多元化风格的确立,让我们相信一切都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