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国宝的气场

(2011-05-19 13:44:29)
标签:

玉米七七

七七

旅行

湖北省博物馆

青铜

楚文化

勾践剑

文化

分类: 旅途中

国宝的气场



 

湖北省博物馆,在武汉的东湖边上,就在家门口,三十年来却一次也没进去过。省博有四大镇馆之宝,越王勾践剑、吴王夫差矛、曾侯乙编钟、元青花四爱梅瓶。件件听来都如雷贯耳,绝对的稀世珍宝。中国上下五千年前,文化繁盛、灿若星河,唯有在博物馆里才能真切地感受到历史厚重的脉搏在跳动。

 

在博物馆里消磨了一下午,时光穿越二千四百年。那些古旧坚硬青铜和玉石,在幽暗的空间里闪着微光,遗世独立,毫无苍老。连绢帛锦缎都仿佛柔软可触。让人惊叹不已。幸好老祖宗还给后人留下了这么多的珍稀瑰宝,不然子子孙孙们拿什么去仰望先祖,顶礼膜拜。

 

历史在时间的长河中流走,如果今天我们不是能亲眼看到这些物件穿越了千年时光,仍静静地立于眼前,会不会觉得,那些书本上记录的朝代更迭、那些刀光血影的血腥杀戮也许从来就没有发生过存在过。

 

国宝的气场

 

越王勾践剑

 

通高55.7厘米,宽4.6厘米,柄长8.4厘米,重875克。1965年冬天出土于湖北荆州市附近的望山楚墓群中。剑首外翻卷成圆箍形,内铸有间隔只有0.2毫米的11道同心圆,剑身上布满了规则的黑色菱形暗格花纹,剑格正面镶有蓝色玻璃,背面镶有绿松石。剑上用鸟篆铭文刻了八个字,越王勾践,自作用剑

 

国宝的气场

 

国宝的气场

 

 

             国宝的气场

一把在地下埋藏了2000多年的古剑,居然毫无锈蚀,且依然锋利无比,闪烁着炫目的青光,寒气逼人!20多层的复印纸,剑从中间一划全破。史书评价:肉试则断牛马,金试则截盘。难怪,果然是天下第一名剑。

 

隔着玻璃仔细的看它,出图40多年,青铜表面已有了轻微的蚀痕,在博物馆这样好的保存条件下,它仍然避免不了的绣损,可见当年在勾践的坟墓里,它可以多么骄傲的与世隔绝。

 

国宝的气场

 

吴王夫差矛

 

一条过道的对面,就是另一件名满天下、并可与之相媲美的宝物,吴王夫差矛。矛长29.5厘米,器身与剑身相似而稍短,中线起脊,矛身两面脊上有血槽,两面血槽后端各铸一兽首。骹中空,骹口扁园。通体满是菱形几何暗纹。锋刃锐利,下部镌有两行8字错金铭文吴王夫差,自乍()自甬()”八字。

 

据说夫差矛被挖掘出土的时候,棺木腐烂,污水倒灌,在出土之时,青铜器已经遭到严重的氧化,即使考古人员静心修复,仍然去除不掉上面的青铜锈层。

 

和对面剑气逼人的越王剑相比,夫差矛显得有些逊色。可是当我站在它的四周,安静的观察它的摸样,仍然被那慑人的气息逼的无法言语。也许,这就是国宝的气场,隐匿在这空气的四周,年年月月,与日俱增。

 

国宝的气场

 

元青花四爱梅瓶

 

2006年从湖北钟祥市出土,是明代郢靖王墓的陪葬品。38.7厘米,口径6.4厘米,底径13厘米。瓶身肩部饰凤穿牡丹,腹部饰青花四爱图,即王羲之爱兰,陶渊明爱菊,周敦颐爱莲,林和靖爱梅鹤;足部饰仰覆莲纹。三层纹样以卷草纹、锦带纹为界。白釉泛青,色彩青翠艳丽,是罕见的经科学发掘出土的元青花精品。

 

上次和小西一起在首都博物馆的元青花瓷展览上,就看过这件藏品,没想到在家乡又再一次见到。元青花本身存世不多,像体积如此之大,保存如此完好的瓷器,更是惊世罕见。

 

国宝的气场

 

曾侯乙编钟

 

曾侯乙是生活在公元前5世纪的一个诸侯国的国君。墓葬内有墓主人和众多殉葬者的棺木,随葬有大量精美的青铜器、漆器、金器、玉器、乐器、车马器,共有15000余件。这些随葬品分门别类、排列有序地置于被分割成4个榨室的巨大木撑之中,如果不是它们被成功挖掘,重见天日,也许就要这样被历史所遗忘。由于数量庞大,湖北省博物馆还专门开辟了一个藏馆来展示曾侯乙墓出土的宝贝。

 

曾侯乙编钟,1978年在湖北随县出土,由65件青铜编钟组成的庞大乐器,其音域跨五个半八度,十二个半音。更为神奇的是,一般的物体只能发出一个乐音,但是编钟的每件钟都能发出两个乐音,并且互不干扰。这样高潮的铸造技术和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历,出土至今,也只被演奏过三次而已。作为一国君王,曾侯乙在面临死亡的时候,曾开出一长串陪葬的清单,目的是在另一个世界达到永生。当2400年后,曾侯乙编钟重新奏响的时候,创造出伟大器物的工匠们和今天人仿佛进行了一次千古对话

 

国宝的气场


钟架为铜木结构,呈曲尺形。横梁木质,绘饰以漆,横梁两端有雕饰龙纹的青铜套。中下层横梁各有三个佩剑铜人,以头、手托顶梁架,中部还有铜柱加固。铜人着长袍,腰束带,神情肃穆,是青铜人像中难得的佳作。拿它作为钟座,使得这编钟整体看来更显华贵和庄重。可以想象,2000年前的宫廷乐队有多么的气势磅礴?

 

国宝的气场

 

 

国宝的气场 

 

 

曾侯乙棺犉

 

这就是曾侯乙的棺犉,内为棺、外为犉。看盗墓小说看多了,一看到这巨大的棺木在面前,就知道它的意思和分别。

 

相比外棺而言,内棺显得精美无比,内外都是朱红的漆,饰有黄、黑、灰三色的神秘图案,内容诡秘,它们既像人,又像动物,也许是守护墓主人的神兽。仔细的辨别,可以清楚地看到灵魂守护者的形象,在棺材的一侧,开有一方小门,那是曾侯乙灵魂进出的通道。在窗户的周围,布满了繁复而神秘的装饰画。

 

                   国宝的气场

 鹿角立鹤

 

棺材出土时,旁边还站着这样一个青铜动物,它长着鹿一样美丽的角,却有鹤的长颈和翅膀。在古代中国,鹤和鹿都是吉祥的动物,神仙经常乘坐仙鹤飞翔。也许,这个鹿角立鹤就是准备驮着主人升天的神鸟。

 

国宝的气场

(图片来自网络)

国宝的气场


国宝的气场

 

龙形玉佩

玉器在春秋战国时期,是显示贵族身份的装饰物,与主人朝夕相伴。古语有云“君子无故,玉不去身”,更显示了它对于主人的珍贵性。曾侯乙墓出土的另一件稀世珍宝,十六节龙玉佩,当时看吊掉了,忘记拍照,网络上找来图片再一次凝视,仍不禁感叹,曾侯乙这样一个相貌平平的国君,怎么能拥有这样无上的财富和地位。

              国宝的气场

 

               国宝的气场

 

国宝的气场

 

镇墓兽

 

楚文化艺术的精华,比如《楚辞》中的《九歌》、《招魂》、《离骚》等,都体现了楚文化特殊的审美观,他们信奉“周流乎天”的流观方式和大象无形的宇宙苍穹意识。博物馆里可以见到很多人兽结合、人禽合一的漆画、木雕、纹饰和镇墓兽,古人相信死后升天,灵魂自由来去,那些随葬的物品中,很多都被赋予奇异的构思、诡异而抽象的造型,有着强烈的神秘意味和和巫术神话的意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