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日来得如此汹涌,明晃晃的太阳,照的人心慌意乱,这漫长的夏季,到底是来了~~~~
好在这城市还有梧桐,还有这满眼郁郁葱葱的绿色,我每每走在粗壮高大的梧桐树下,都不自觉地心生欢喜,暗自感激。想来我对南京的喜爱和眷恋,多少离不开这满城繁盛的梧桐。如今,终于在这里定居生活,也终于有了时间和心情流连在这六朝金粉之地的城墙故宫、街头院落。南京的华丽和沉寂,颓唐和大气,就这么一眼一眼地映入脑海,成了记忆中永远的定格。
南京的生活,是缓慢的、是宁静的,闲散的,内敛的。
这个城市好像总能给我带来的隐蔽而涌动的幸福感。
梧桐是南京历史的见证,长江路,中山东路,北京西路、山西路。。。。。整整齐齐的两排大树,十几米的高度,遮天蔽日,浓密厚实,连夏季暴烈的阳光都透不进来,远望过去那就是一道梧桐修成的巨大拱门。
路是窄窄的,房子是旧旧的,总统府精美低调,透着中国半个世纪的抑郁;明故宫繁华落尽、遗世独立。每次路过那里,思绪就变得毫无边际,直到温暖的阳光偶尔从细密的树缝里洒落眼帘。
通往中山陵的道路,因为有了梧桐开道而显得气势磅礴,卓尔不群。那是记忆里最为悠长诗意的一条路,秋天下雨的天气里,开着车盘山而行,深入紫金山的腹地,清凉的雨滴带着微凉的秋风扑面而来,会产生轻轻的幻觉。想起“秋风秋雨愁杀人”的悲凉,想起“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最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的寂寞,想起“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的愁绪。
古人素有悲秋的情结,睹物伤怀更觉秋深愁肠。我不知道为什么高大挺拔的梧桐会变成这样一个让人伤感的载体,甚至是爱情至死不渝的象征。古代传说中,梧为雄,桐为雌,梧桐同长同老,同生同死的说法也不知道有没科学依据,反正以我贫瘠的自然科学知识是无法探求真假了,我总是记得那些美好又平实的字句,如“梧桐相待老,鸳鸯合双死”,如“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古人纯洁美好, 生死相对的爱情观在今天看来,是多么不可思议又弥足珍贵。高山仰止,永无企及。
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凤翔九天,非梧桐不栖,原来古语早已言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