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文艺青年已成往事,后路在哪?
(2014-07-22 14:38:25)就被澎湃的发刊词各种刷屏
研究表明,周二往往是一周中心情最差的一天
其实,谁的心又不曾澎湃
大学、爱情、理想、现实、离别
人生诸多一期一会
八十年代
还有你未曾经历的种种其他
总不会是唯一的高潮
今天
聊下文艺青年吧
文/波波夫
昨天,一同事出席《后会无期》的点映,散场后兴奋地发微信告诉我,韩寒“太尼玛屌丝了”。佐证是,“腼腆得要死,说话前言不搭后语”。如果韩寒老师是一名记者,估计选题会上报题都很难通过,极有可能沦为只能拿底薪的屌丝。
当时,我还在码字,只追问了一个最关心的问题。同事答“应该有一米七吧。”我之所以关心韩寒老师的身高,主要是他经常以此老嘲笑郭敬明老师。就连我的另外一名同事也觉得在背登山包这件事上,韩寒老师可以背80L的,郭敬明老师只能背30L。
人身攻击确实不对。韩寒老师和郭敬明老师,都是新概念作文比赛涌现出来的文学少年。那时候,互联网还不普及,得到新华书店去买萌芽杂志,才看得到两位老师的大作。郭敬明老师写的什么,我不记得了。韩寒老师那篇《书店》至今还记得,满纸都是钱钟书的翻版。
再后来,文学少年成了文学青年,韩寒老师成了职业赛车手,一度代表中国参加ROC大赛,还得了第四名。郭敬明老师则成了两本杂志的主编,踏上了时尚出版人的发财路。两个文学青年都生活在上海,但走上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
多年后,两位老师狭路相逢,再次成为同行。就在韩寒老师导演的《后悔无期》和郭敬明老师导演的《小时代3》即将同档上映时,郭敬明老师又被黑了,书评人史航说,在电影院里看小时代遇上熟人有一种嫖娼最抓的尴尬。一年前,影评人周黎明老师评《小时代1》是新琼瑶的趣味。
有人把郭敬明老师习惯性被黑,归结为媒体关系处理得不好。其实,文艺青年何必为难文艺青年。
韩寒老师和郭敬明老师的差异一定不是男女有别,只是同为文艺青年,走的不同文艺路线。韩寒老师可以为19元一件的凡客短袖代言。郭敬明老师逛一趟巴黎,至少要和John Galliano、Kris Van Assche这些时尚大拿喝杯下午茶。但你也很难把两位老师的粉丝群体,简单地标签化为屌丝和伪高富帅。
我预感,《后悔无期》的票房可能会完败给《小时代3》,当然也可能相反。亲见韩寒老师本尊的那位同事告诉我,电影放到一半,他就睡着了。我问他不是公路电影吗,他说应该是喜剧片,但尿点颇多。想想之前期待已久的《无人区》公映后也是恶评如潮。
其实,秒杀一切的影评金句是,哥从来不看大陆电影。百试不爽。
文艺青年现在是不是一个中性词还真不好说。如果你一无所有又酷爱写诗,就算不被前女友歧视,也会自己被自己嘘倒。但如果是个大开发商,身价百亿,还爬到珠穆朗玛峰上,抱着氧气瓶朗诵诗歌,就很容易成为励志英雄。
其实罗永浩老师比韩寒老师和郭敬明老师要励志多了,韩郭二人殊途同归,弄了十几年,最后还是搞成了电影同行。罗永浩老师则从东北待业青年到新东方英文老师、老罗英语老板,一路进化成锤子科技创始人,横跨文艺、科技两界。放眼看去,北京五环以内,这样的人还真不多。所以比起那两部电影,我更感兴趣的还是锤子手机能不能成为第二个小米。文艺青年总是需要一条出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