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宏村——江南风景画中游

标签:
江南风景画中游黄山宏村西递安徽美景旅游 |
分类: 游走天下 |
黄山宏村——江南风景画中游
说起皖南古村落之最称名者,当属西递与宏村,尤以宏村为胜。宏村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联合国专家称赞它为“举世无双的小城镇水街景观”。因为它背倚黄山余脉羊栈岭、雷岗山等,地势较高,有时云蒸霞蔚,如浓墨重彩,有时似泼墨写意,四周山色与粉墙青瓦倒映湖中,人、古建筑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好似一幅徐徐展开的山水画卷。
宏村,位于黄山西南麓,“桃花源里人家”——黟县东北部,距黟县县城 11km,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公元1131年),名叫“弘村”,清乾隆年间改为宏村,至今已有870多年的历史。宏村原为汪姓聚居之地,整个村落面积19.17公顷(300多亩),现存明清时期古建筑138幢。湖光山色与层楼叠院和谐共处,自然景观与人文内涵交相辉映,是宏村区别于其他民居建筑布局的特色,乃当今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一大奇迹。
宏村的承志堂“三雕”精湛,富丽堂皇,被誉为“民间故宫”,其他著名景点还有南湖风光、南湖书院、月沼春晓、牛肠水圳、双溪映碧、亭前大树、雷岗夕照、树人堂、明代祠堂乐叙堂等。村周有闻名遐迩的雉山木雕楼、奇墅湖、塔川秋色、木坑竹海等景观。
水做宏村
“浣汲未防溪路远,家家门前有清泉。”宏村在规划时十分注重人工水系的安排,提高预防火灾的能力,后历经400余年、几代人的努力,特别是明永乐年间宏村76世祖汪思齐请风水先生勘定环境,对建筑重新布局,宏村的设计、构造最终实现。
整个村落采用仿生学的“牛”形布局,以雷岗山为牛头,村口的两株古树为牛角,月沼为牛胃,南湖为牛肚,蜿蜒的水圳为牛肠,民居建筑为牛身,四座古桥为牛脚,称作“山为牛头树为角,桥为四蹄屋为身”,形状惟妙惟肖,整个村落就像一头悠闲的水牛静卧在青山绿水之中。
宏村有着一套完善的供水系统,水系设计科学又别出心裁。村民们将村西的河水引入村内,开凿了一条近1米宽的水圳,九曲十弯,为各家各户提供生活用水,同时也起到调节气温和美化环境等作用。水圳在村的中部形成半月形的月沼,又在南部形成弓形的南湖,构成了宏村独特的风貌。村内外人工水系规划,体现了人类巧用自然资源的智慧。
水在村内建筑中也不可或缺。村内街巷大都傍水而建,民居也都围绕着月沼布局,住宅多为二进院落,有些人家还将水圳引入宅内,形成水院,开辟了鱼池,营造出“门外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的天人合一的生活环境,可以说,宏村是水做的宏村,宏村也因有水,显得格外有灵气。
水圳沿途建有无数个小渠踏石,人们浣衣洗涤、浇花灌园都极为方便,是古代村落的“自来水”,当年村民饮用、浣洗都在“牛肠”里。汪氏祖先曾立下规矩,每天早上8点之前,“牛肠”里的水为饮用之水,过了8点之后,村民才能在这里洗涤。更为奇妙的是,这“牛肠”的水位,无论天晴下雨,总保持在一定的高度,即水位总是低于小桥以下一点,不多不少,十分奇特。水系的建立,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天人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