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教学设计
(2019-05-31 08:16:06)
 
 
1、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认识并掌握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基本特征。
2、在探究图形特征以及相关结论的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以及它们的特征。
教学难点:发现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特征。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 
2. 
二、交流共享
(一)认识等腰三角形
1、量一量。 引导:我们要观察三角形的边,光用眼睛看还不够,还可以用尺子量一量。 学生动手测量教材例题6中的三个三角形每条边的长度,在小组内交流这些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教师强调:测量时用毫米作单位,取整毫米数。 学生各自测量图形的边长,教师巡视,并且在黑板上画出一个等腰三角形。
 
3、认识等腰三角形。 (1)教师指出: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板书) 在刚才画的三角形上标出等腰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边介绍边标注:相等的两条边叫作腰,剩下的一条边叫作底,两腰与底的夹角叫作底角,另外一个角叫作顶角。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腰,两个底角。 (2)认一认: 指出上面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和底角分别在哪里。 指名学生上台指认。
4.探究等腰三角形的特点。 (1)剪一剪。 教师介绍:刚刚我们认识了等腰三角形,接下来我们就来剪一个等腰三角形。 教师边介绍边示范:先将长方形纸对折,画出对角线,然后沿对角线剪,展开就得到一个等腰三角形。(课件演示过程) 学生动手剪等腰三角形,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可以适当指导。 (2)折一折,议一议。 将剪出的等腰三角形折一折,观察并说说:等腰三角形还有哪些特征?把你的发现在四人小组内进行交流。 (3)全班交流。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发现: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相等;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在它的对称轴上。 小结:等腰三角形两腰相等,两底角相等。
(二)认识等边三角形
1、课件出示教材第84页例题7的三角形。 测量这个三角形每条边的长度,你有什么发现?
2、认识等边三角形。
(1)交流发现。 学生发现这个三角形的3条边长度相等。
(2)教师介绍:3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 
 
3、探究等边三角形的特点。 (1)剪一剪。 教师介绍:刚才我们剪了一个等腰三角形,接下来我们就来剪一个等边三角形。 教师边介绍边示范:先将正方形纸对折,打开斜折并画上点,画线并剪开就得到一个等边三角形。 (2)折一折,议一议。 将剪出的等边三角形折一折,在小组内说说自己有哪些发现。 (3)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发现:等边三角形的3个角相等;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 追问:你是怎么发现等边三角形3个角相等的? 学生可能有以下方法: 将3个角对折重合。 用量角器量。 将3个角剪下来比较。 师小结:等边三角形三条边相等,三个角也相等。 (4)提问:等边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吗?为什么? 学生通过交流得出:等边三角形3个角都是60 ,所以它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85页“练一练”第1题。 出示题目,指名回答。 结合学生认为警示牌也是等腰三角形的认识,说明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2、完成教材第85页“练一练”第2题。 练习时,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正方形的特点来理解。 教师说明:这样的三角形叫作等腰直角三角形。
3、完成教材第85页“练一练”第3题。 同桌合作拼一拼,全班汇报交流。
四、反思总结 
五、板书设计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