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格式塔疗法(一)概述

(2012-08-18 14:00:33)
标签:

格式塔疗法

格式塔心理学

现象学

格式塔理论

弗列兹·皮尔斯

杂谈

分类: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

    格式塔疗法(Gestalt therapy)创始人是弗列兹·皮尔斯(Fritz Perls)和夫人劳拉·皮尔斯(Laura Perls)。它和以前以韦特海默、卡夫卡、科勒为代表人物的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 psychology)这一流派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格式塔心理学或称完形学派 (Gestalt psychology):该学派1912年创建于德国,创始人韦特海默(M.Wertheimer,1880—1943)、考夫卡(K.Koffka,1886—1941)、苛勒(W.Kohler,1887—1967),后期代表有勒温(K.Lewin,1890—1947)。这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格式塔(Gestalt)一词在德文中是“完形”或“整体”之意,它代表了这个学派基本主张和宗旨。该派反对构造主义的元素主义和行为主义的S—R模式,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意识的“完形或整体”结构,并认为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意识不等于感觉、感情的元素的总和,行为也不等于反射弧的集合,思维也不是观念的简单联结。他们这种重视整体的观点和强调各部分之间动态的联系以及对创造性思维的认识,对后来心理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格式塔疗法(Gestalt psychology)是一种有关存在的、现象学的以及过程性的方法。基本假设是:我们应该在个体与环境的实时关系(即此时此地,here and now)的背景下来了解个体。来访者首要目标是要了解自己当前的经历以及行为。

    可见,格式塔心理学和格式塔疗法在几个原则性理论方法上面是一致的:

    1、现象学:之所以说两者都是用了现象学的原理,是因为他们聚焦于个体对存在以及现实的知觉,认为个体总是处在不断成长、重塑以及重新发现自我的过程中。

    2、存在主义(Existentialism):格式塔特别关注人们对存在的体验,并强调人们可以通过人际关系和领悟过程而获得成长和自我实现。

    3、强调整体:格式塔是德语词汇,本意即为整体,统一或者一致的整体,或者说是一种不能被分割成部分的形式,也翻译为“完形”。格式塔的有句名言:“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4、实时关系(此时此地):格式塔理论一个重要贡献在于它强调个体要重视并充分感受此时此地。过度关注过去和未来会导致个体逃避现在。

    5、强调知觉:一般意义上的知觉指认知上的领悟或者内省,格式塔还认为,自我接纳、对环境的认知、对选择的责任以及场(field,一个动态的、互相关系的系统)以及场中人们的联系能力等等都是重要的觉知过程和目标。

    但是格式塔心理学作为一个心理学的流派,更加侧重于心理学理论方面的研究;而格式塔疗法作为一种心理治疗方法,更加侧重于研究如何营造支持性的环境氛围,让来访者自我觉察,从而产生心理治疗的效果。我们在这篇文章中主要探讨的是格式塔疗法的基本概念、核心理论、原则方法、治疗过程、治疗步奏和技术等方面的问题。

    格式塔疗法创始人皮尔斯的治疗实践包含两个个体方面的目标:(1)帮助来访者从环境支持走向学会自我支持;(2)帮助来访者整合那些被自己否定的人格部分。治疗的目的并不是分析(analysis)或者内省(insight),而是要促进个体的知觉以及和环境的联系能力。环境包含外部环境(物理环境,人际关系等等)和内部环境(例如人格的各个组成部分)。个体重新拥有那些曾经被自己否定的部分和如何整合到自己统一的人格系统中去,这样的过程将一直持续下去,直到个体能够依赖自我的力量,即能够从外部环境支持(包括心理咨询师)过渡到自我支持,进行自我整合、自我成长、自我实现。

    格式塔疗法的基本假设是:当个体能够觉察自己内部和外部环境所发生的事件时,个体就有能力进行自我调整和自我管理。心理治疗就是为这种觉知提供了场景和支持的平台。格式塔疗法同时认为,我们越是执着于成为那个与我现在不一样的人,越是尝试改变自己,反而越糟糕,犹如南辕北辙。而当我们清晰地觉察到自己的现状包括自己的人格或性格上的缺点、缺陷,我们去接受、接纳自己的这一部分(而不是尝试去成为另一个和自己不一样的人),我将更有可能改变。这似乎是一个悖论(paradox)。所以,在格式塔治疗中,治疗师应该鼓励来访者尽可能的做回自己,而非极力去成为我“应该”成为的人。治疗师的任务是将注意力放在支持性环境的营造上,即建立一种可以促进来访者自身成长(而非由治疗师引导其改变)的环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