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传说中“重新定义M43”的eyemore相机究竟怎么样?

(2016-08-01 23:05:02)
标签:

杂谈

最近有一款国产相机挺火的,用百度搜索这款叫做“eyemore人眼引擎相机”的新产品可以看到诸如“重新定义M4/3相机”、“一键出大片”、“黑夜变白天”甚至“摄影界的iPhone”之类很难让人不动心的描述。有好几位网友问我这款eyemore是否真的那么具有颠覆性,所以我也对于它感到蛮好奇的。非常感谢“眼擎科技”的大力协助,在得知我们想要体验这款产品时很快为我们发来了一台eyemore样机。

图片评论(0)

http://imageqiniu.xxxxxbbs.com/Fiey4Bs4ZPbzUca0Iccyrge7ZoND?imageView2/2/w/728/q/100

应该有不少朋友已经了解了eyemore的外观设计:恩,的确无论造型还是尺寸都像是一个“水杯”,而使用它的姿势则和电影中的“单筒望眼镜”完全一样。机身是一个一头大一头小的扁圆柱体,其中一面有一个独立的快门键而另一面则是USB充电口、开关、脚架螺孔以及LED指示灯。对,就那么多了。你在eyemore机身上找不到什么菜单、回放、曝光补偿或者任何fn功能键——也就是说,除了开关外你唯一能够做的就是按下快门。

图片评论(0)

http://imageqiniu.xxxxxbbs.com/FpFsSpEC2D5OobvDK_Ze9e-kPAE1?imageView2/2/w/728/q/100

机身顶是一个小小的EVF窗口,在官网上查不到其具体分辨率却只说是2666ppi(好奇怪的参数,为什么不是2333?)。这块EVF看起来色彩清淡但分辨率还行;另一头则是感光元件和全金属的镜头卡口。既然“重新定义M4/3相机”所以该卡口的确就是M43规格。奥林巴斯、松下是该阵营的创始者但实际由于M4/3是一个比较开放的规格,因此包括适马、大疆等企业实际也是该规格成员。

图片评论(0)

http://imageqiniu.xxxxxbbs.com/FpOqbMyKeENkawuVYRj5nV-FFgnp?imageView2/2/w/728/q/100

但是,eyemore实际使用的那块1600w像素CMOS看起来并非标准的M43大小,它很可能是一块1英寸规格CMOS。这里有一张eyemore(左)与松下GM1(右)CMOS的合影,可以看出尽管两者卡口(银色部分)大小相同,但对比CMOS本身eyemore那边稍微小一点。这样看来,计算eyemore上所使用的镜头等效焦距应该不是*2,而是应该用1英寸规格的*2.7?

图片评论(0)

http://imageqiniu.xxxxxbbs.com/FgJHfU0oL6PBEeBJ4yO7AkfKg8Cw?imageView2/1/q/100

在eyemore发送来的测试包装中除了水杯状的主体外,还有一枚原包装的奥林巴斯17mm F1.8镜头。我们可以利用eyemore的M4/3卡口把这枚镜头安装到机身上。不过在这种情况下整个主机的造型会显得有些奇怪。

图片评论(0)

http://imageqiniu.xxxxxbbs.com/FsGzyPeEZH7l8AwS9LftVpIKYegS?imageView2/2/w/728/q/100

所以官方包装里还有一个附送的机身罩正好可以把这枚镜头包裹到一体化的机身里。恩,这样加装了奥林巴斯镜头的eyemore只不过是把“单筒望远镜”变长了一点,整体外观线条并没有被破坏。

图片评论(0)

http://imageqiniu.xxxxxbbs.com/Fr6f6d98wGZbTdY5dFqU_0XeJAzI?imageView2/2/w/728/q/100

由于本机上没有任何其他按键,所以除了按快门外,eyemore需要通过手机端app来进行相机设定以及数据传输。目前eyemore的app已经有iOS和安卓两种版本,其中iOS版app的界面功能略领先一点但相机设定也只有很简单的手动对焦(部分M4/3镜头装到机身后无法合焦)、静音等几项。相机在启动后就自动开启wifi,手机可以用app读取相机内存。如果此时相机内有照片存在,就先同步后下载——整体操作还算是非常简单的。

图片评论(0)

http://imageqiniu.xxxxxbbs.com/Fi6hOo5HTYT0F_Bqlp1eQwM9Elpn?imageView2/1/q/100

那么,使用eyemore拍摄下来的照片效果到底如何呢?“人眼引擎”是否真的具有颠覆性呢?为了能让大家更好的了解eyemore的画质,我已经把多张1920*1080的样张上传到百度云盘,大家可以访问:http://pan.baidu.com/s/1kUGcCV9 下载。

首先我要告诉大家,这块1600w像素的1英寸cmos(虽然卡口是M4/3)实际输出分辨率目前只有1920*1080这一种,也就是200w像素!是的,你没有看错,真的只有200万像素!照片容量从300k到700k不等,平均大约是400k一张的JPG,并没有RAW格式可选...

图片评论(0)

http://imageqiniu.xxxxxbbs.com/FhPU6sfEeLxBmXDPEAWUlNNg5i8s?imageView2/2/w/728/q/100

按照eyemore说法,这样小尺寸的文件是为了能迅速传输到手机并在网络上分享。呃,的确,目前各款主流数码相机把照片用wifi传到手机上默认分辨率也是200w像素,问题是人家在机身存储卡里还有千万像素级别的原始文件在,而eyemore上真的只能拍摄这种视频截图大小的JPG文件而没有更多。这真是一种很“大胆”的设定,毕竟现在是2016年而非1996年。虽然我们早已经知道高像素不代表高画质,但仅仅200w像素是不是真的太少了一点?

图片评论(0)

http://imageqiniu.xxxxxbbs.com/FkFr7Eyo8j7w-Q2mUBHxKNA7fVOY?imageView2/2/w/728/q/100

据说人眼引擎是为了让相机获得最大的曝光宽容度和最强的高感画质而采取这种设定——可能eyemore是进行了超采样,把8个像素点合成1个超大的感光点从而实现高画质?我不禁想起了当年的诺基亚808手机里的“PureView”技术实际也是采用如此“多像素合一”——可是好歹诺基亚808原生就有4000w像素,所以即使合成后依然还有500w像素可用啊!而且在光线良好的情况下,诺基亚808也能实际输出原生的4000w像素大画面而eyemore却始终只能1920*1080。

我一开始并没有看出200w像素的风光照片有什么特别之处。不过,稍过一会我就发现本机逆光下的表现的确与众不同。即使是在EVF取景器里你也能很快发现eyemore真的拥有比普通相机更大的曝光宽容度。这种“超大宽容度”并非是一上来就有,而明显是经过某种运算后才得出的。

图片评论(0)

http://imageqiniu.xxxxxbbs.com/FgpjPUlxYTYgB8bRJvvMHcBEh-vJ?imageView2/2/w/728/q/100

比如上图:我们用eyemore对一个逆光场景进行拍摄,还没有等待相机完成测光就连续按下快门。所以一开始画面光比非常大,虽然逆光的建筑物曝光正确且细节良好但背后的天空却过曝了;接下去“奇迹”就出现了!整个画面的曝光开始调整,明亮天空被逐渐压暗而云层细节越来越多,前景的建筑虽然亮度有所降低但并没有因此变得“死黑”而是依然保留有足够曝光。

这种画面曝光慢慢趋向“平衡”的感觉很奇妙,有点类似但又不同于普通相机/手机中的HDR。总体来看,eyemore在逆光下表现出来的曝光控制很强大,类似“HDR效果”自然真实没有刻意的夸张或者“勾白边”现象——这的确是我以前没有看到过的。应该说,如果我手中是一台普通相机且允许我用RAW格式拍摄并后期处理的话,我也能够得到这种大曝光宽容度的照片。但eyemore却是完全在机身内自动实现如此的效果,这真是不错!

图片评论(0)

http://imageqiniu.xxxxxbbs.com/FiuYVeiUjbn3f5FAeihw5Bjid27v?imageView2/2/w/728/q/100

图片评论(0)

http://imageqiniu.xxxxxbbs.com/FoTv5-bEYU2eoDHCg-B5_9kGUsGu?imageView2/2/w/728/q/100

图片评论(0)

http://imageqiniu.xxxxxbbs.com/Flf5rSxJBH2a8PdEJS-iZSYB1C30?imageView2/2/w/728/q/100

图片评论(0)

http://imageqiniu.xxxxxbbs.com/FuVf4BG6LFS9u9I3PFYpymfdFrSs?imageView2/2/w/728/q/100

图片评论(0)

http://imageqiniu.xxxxxbbs.com/FtxOOdA6nWcgkRcNVNutkVpJqz6i?imageView2/2/w/728/q/100

也有很多人对eyemore的高感画质充满期望,因为官方给出了ISO最高可达40万(惊!)的数据。从理论上来说,把8个像素采集的亮度信号合成1个使用的确能提升高感表现。所以我在日落后又拍摄了几张照片。不过,需要说明的是各种看图软件都无法正确读取eyemore在弱光下的ISO参数——全部显示为ISO 100,这看起来像是“多帧合成”的结果,且eyemore能实现的最低快门速度为1/25s。

图片评论(0)

http://imageqiniu.xxxxxbbs.com/Fsg98rvJTAfwRxdrStZGWpt5-Rvd?imageView2/2/w/728/q/100

很不幸,我对于eyemore在高感下的画质并不满意:虽然它的确能把光线很暗的场景拍摄下来,但画面噪点太过严重以至于我不认为这样的画面有实用价值。如果说,这就是强行把1600万像素的画面压缩到八分之一后才取得的成果,我只能说相对于像素的巨大算是,换来这点降噪效果真是得不偿失。

图片评论(0)

http://imageqiniu.xxxxxbbs.com/FpLhqJQOrOoZ43F8BOBJemNhse-M?imageView2/2/w/728/q/100

图片评论(0)

http://imageqiniu.xxxxxbbs.com/FuPIftliCbb8tiHgWFUFcy2NPV_T?imageView2/1/q/100

上图局部100%

事实上,我相信目前市面上的M4/3或1英寸相机都能在不降低分辨率的情况下得到与之相近甚至更好的弱光效果。因为这其中应该牵涉到降噪算法是否足够优秀的问题,而并非简单的靠“牺牲像素换高感”的暴力手段就能实现。

图片评论(0)

http://imageqiniu.xxxxxbbs.com/Frpe1UpeWR-H2Xy6uUpJ4Op5RtGh?imageView2/2/w/728/q/100

图片评论(0)

http://imageqiniu.xxxxxbbs.com/FqVs63QzT-YmP8CAfAeBZAfxa8P9?imageView2/1/q/100

上图局部100%

如果说之前eyemore人眼引擎在宽容度控制方面让我惊艳一把的话,那它在高感降噪表现上令人失望。

坦率的说,尽管我很欣赏眼擎科技的勇气和创新,但就eyemore产品本身,我认为它还只能算是一款“试验品”,获得市场成功的可能性不大:

图片评论(0)

http://imageqiniu.xxxxxbbs.com/Fgjr25vZ2dQG63DdFHFi4sWozlx9?imageView2/1/q/100

首先,eyemore的造型和操控方式过于前卫甚至极端。单筒望远镜造型不但并不能增加握持稳定性,而且也使得翻转屏等有用功能无法实现。我在使用eyemore拍摄时能明显感受到手抖对画质带来的影响,而最低1/25s的快门速度在缺少防抖且机身无法像传统相机那样在手和脸部之间构成“稳固三角“的前提下也很容易导致失败。另外,可能是受限于技术水平,这个水杯大小的机身真的能比松下GM1之类的小相机更便携么?把它安装在自拍杆上会比用手机或小微单更轻松么?

其次,采用1600w像素的1英寸元件并强行当做200w像素来用,这固然为eyemore获得了良好的曝光宽容度表现。但由于在像素上损失过大,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用户对于影像的需要。即使只是为网络传播,1080p大小的图片也经不起美图app任何简单后期处理,容易暴露瑕疵。特别是在如此巨大的像素牺牲后,eyemore的高感画质并没有传说中那样出色,这一点让我非常沮丧。其实,当年HTC手机就曾试图这么搞(UltraPixal技术)而没能成功。现在eyemore虽然牺牲的像素更多(HTC还有400万而eyemore只剩200万像素),但结果同样不容乐观;

图片评论(0)

http://imageqiniu.xxxxxbbs.com/Fss2grj7uqmqL6_O-W3bkwrcEyaI?imageView2/2/w/728/q/100

第三,我吃惊的得知手上这台eyemore相机售价超过8000元人民币,即使刨去那枚价值2000多元的奥林巴斯17mm F1.8镜头,剩下的银子也足以购买一台主流的微单/单反了。即使这些主流相机在直出JPG的曝光宽容度上不如eyemore(可以用RAW 后期实现),但它们无论是细节、层次、色彩以及高感画质方面都会轻松超越eyemore。想一想如果我们把一张微单拍摄的2000w像素高感照片强行压缩到只有200w像素,其画质难道会输给eyemore?

此外,虽然我很欣赏eyemore机身仅有一个快门按键的“少即是多”理念,但毕竟有时候我也希望能够简单调整下白平衡或者快门速度,或是弹出闪光灯补个光什么的,而这些功能在eyemore上一概欠奉。其实,普通相机上也有什么都不用管只要按快门的auto模式啊...

图片评论(0)

http://imageqiniu.xxxxxbbs.com/FjDwmpiQucnK3chUtDgd3BUsSfXf?imageView2/2/w/728/q/100

最后,eyemore附送的那个机身罩只能对应奥林巴斯17mm F1.8这一枚镜头,换用其他镜头比如松下30mm微距或者我今天用的12-32mm套头就或是因为镜头太长而无法容纳,要么就是因为手指伸不进去而无法实现变焦...

总之,传说中“重新定义M43”的eyemore实际既不是真正的M4/3相机(应为1英寸相机),也并没能在画质上“颠覆”。这款产品的确在设计上有其特色,而且在技术上取得了一定成果(曝光宽容度),但实事求是的说,至少在目前它难以实现对主流数码相机的“逆袭”。

望着手中的eyemore,我不禁想起了已经折戟沉沙的“光场相机”——这两者是否多少有些相似之处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