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工具到管家——也谈家用机器人的发展

(2015-10-16 12:17:42)
标签:

杂谈

早上看到家电部门的官方微博转发了科沃斯Ecovacs机器人集团创始人 @钱东奇 先生的一篇长微博,内容是有关家用机器人未来发展前景。读过之后,又和几位同事一起就这个话题继续聊了聊,略有一些心得:

从工具到管家——也谈家用机器人的发展 

@钱东奇 先生在长微博中谈到,机器人与智能手机有一个很大的差异在于智能移动性。我想,这里的“智能移动性”实际是指“自发性质的主动移动”——毕竟手机当然也可以被人带着到处走,但这样的移动是完全被动的。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款当主人需要时,它会自己出现在主人手心的智能手机。

不过,传统广泛意义上的机器人也未必都是会移动的。工业流水线上的机器人/机器手很可能只能固定在那里完成某些动作而无法移动。所以@钱东奇 先生谈到的应该是机器人特别是家用机器人未来的一个理想状态——能够在主人需要的时候(可能是自觉也可以是被召唤)的出现在人们身边,还能够适时的离开去做自己的事情。而且@钱东奇 先生还谈到家用机器人会沿着“工具、管家、伴侣”的路径不断发展。

我很理解@钱东奇 先生为何会这样描述未来的家用机器人,因为科沃斯目前正在这个领域积极奋进。我自己同样是科沃斯机器人的用户,家里有一台D9地宝扫地机器人。这台扫地机器人相对于其他产品最大的不同是能够在开工前用激光扫描房间环境、家具位置,然后先规划出一个工作路径后再开动。这种能够“事先规划再动手”的特性使得地宝D9在工作时不必再茫然无绪的边摸索边探路(通常就是到处碰壁)而是有条不紊的按照规划行走清洁,效率比其他扫地机器人高出许多!

我家还有两款相对“智能”的产品:一款是来自京东的“叮咚音箱”——我的博客读者可能还记得这个无需开关和遥控器,只要我嘴里喊一句“叮咚叮咚”就能被活,完成播放音乐、报告天气预报、百度查询甚至是控制单元插座开关(同样也是一款智能插座)等动作。由于叮咚音箱内置一个高灵敏,有5M的超远语音接收能力的mic。所以,只要把它放在客厅中央,我在客厅里的任何位置喊“叮咚叮咚”都能有效;

另外一款则是小米生态圈下属的“小蚁”监控摄像头。这是一个可以与家庭无线网络联网,并且能让我用智能手机在公司或者其他什么地方观察家里两只小猫等我们上班后在家里无法无天的可爱小玩意。

但是,地宝D9的路径规划能力再强,它也只是一台扫地机器人,除了每天按时在屋里打扫一圈地板外做不了更多事情;叮咚音箱的mic拾音能力再强,如果我是在卧室里喊它就根本听不见;虽然小蚁摄像头的取景方位广泛而且我还尽可能的把它放在家里的最高处以俯瞰房间,但架不住家里那两只小猫过于活泼,当它俩躲进卧室或者厨房,就完全看不见它们了。所以,这样三款产品只能算是家用机器人的初级阶段——工具。

但是,如果那台在我家满地跑的科沃斯机器人与客厅中央的叮咚音箱、墙头上的小蚁摄像头结合起来,就会成为一款更具突破性的产品。

这样一款三合一的产品可以在家里适时的跟随我的脚步(地宝机器人在不清扫纯行进时马达声音很轻),所以当我想要听歌或者查询百度时,即使是在卧室或者书房里也不必再扯着嗓子呼唤,而是只需要与身边的这个设备轻声交流就可以;当我不在家时,这台设备能够一边清扫一边听我命令打开摄像头方便我拍下家里两位“小祖宗”搞破坏的视频证据。由于科沃斯地宝强悍的室内侦查和路径规划能力,我不必担心这个设备会在家里行进时跌跌撞撞或者步履蹒跚。它应该总能够适时的出现在我面前又悄然无息的和我保持合适距离。很显然我们还可以给这台设备加上更多的功能,比如让它与我家的人脸锁联网,使得我可以在外出时为突然造访的朋友打开房门并启动空调;它可以在家里担任安全巡视员,观察家里的风吹草动和甚至是在必要的时候主动发出警报或者求助信号——就好像汽车安吉星里的自动报警一样。

如果一台设备能够拥有下面这些特征:

1、自主进行有效移动——适时在主人身边出现和消失,并能在全家面积范围进行有效巡查;

2、能够与用户以对话的方式自然交流——无需遥控器,无需学习特定的操作方式,自然语音交流 手机远程控制;

3、具有视觉、听觉(还可以加上温度、湿度、亮度)等基本感知——可以自动将家居环境保持在舒适状态;

4、能够统一控制家里其他电器设备和工具——比如符合‘京东微联’或其他某种智能家电的统一接口规范;

那么,这样的设备不就是一个机器人“管家”应有的样子吗?

这样的管家式机器人听起来很“黑科技”,但实际上它并没有多少大幅领先现代科技的地方,而只需要把现有科技做了有机的整合。或许其中还会有一些小小的技术障碍(比如机器人跨楼层的移动性能,程序对主人的安全和隐私保护等),但这些并非无法逾越。 我相信以现在的技术发展速度,有能力的企业(一家或者多家联合)若是有心开发这样的产品,可能只要三到五年,甚至是更短的时间,我们就会看到它们的出现。

当然,至于从机器人“管家”再到机器人“伴侣”的转变——就好像题图中罗宾·威廉姆斯在电影《200年机器人》里饰演的那个最终化身为人的机器人安德鲁——那的确还需要一个更为漫长的过程,这里就先不做展开了。




点击下面连接(微信公众号读者请点击底部‘阅读原文’)阅读@钱东奇 先生《是机器人,更是家人》的长微博原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