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工作在微博,生活在微信

(2015-06-25 21:38:58)
标签:

杂谈

今晚来到安徽广德某度假村,准备参加明天通用汽车中国的试车场探秘活动。由于酒店的无线网络实在糟糕,只能用他们提供的台式机刷刷微博什么的。眼睛瞄到我的微博关注人数已经接近1000人(992人,可能短期内曾达到过1000人,但我前段时间清理了一批关注列表),发现自己已经在微博上整整活动了5年了。
 
工作在微博,生活在微信 
 

翻找一下自己的博客文章库,发现曾经在2011年5月写过一篇博客记录我使用微博3个月便沉迷其中的感受;之后在当年7月写博客谈了自己首批关注的300人都有哪些人。
 
http://blog.pchome.net/article/453363.html
 
5年后的今天,尽管整个微博已经出现明显的退潮迹象,但我倒还是依然坚持停留在这个平台上。
 
看看当年的300个关注对象(详细名单微信用户请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其中亲友们多已经不再玩微博而转战朋友圈(包括我的父母和妻子,我们还成立了一个‘上南一家人’的聊天群),同事中很多人都已经成为前同事,且多也已经淡出微博仅剩下少有的几位还在坚持。厂商和媒体朋友中倒有一直坚持到今天的,不过有些人换了公司换了抬头,有些或许只是偶尔上线来刷个存在感,更多时候也只在微信中发点东西了。
 
让人比较欢乐的是德艺双馨的@苍井空 老师依然还在微博上努力着(尽管更新频度降低了),她一直是我微博上的一道靓丽和充满正能量的风景线;@篮子猫-猫叔 也时不时的会更新一两条新微博,只是由于猫咪的年纪明显已经大了,这两年出镜耍宝的猫咪多已经是它的后辈们了。想起前两天日本猫咪车站站长小玉的离世,心中总有一点酸酸的感觉;@宣克炅 现在微博微信两条腿走路,微博内容速度快点而微信公众号更像是微博的补充和深入,这一点上小宣一直做的很好;
 
几位摄影圈朋友中,@Apple@源形毕露 依然会看到根据工作情况而发布的更新,作品始终出色,叫人赏心悦目;@美图摄影日记-张千里@席子-上海 老师的活跃度依然很高,前者现在精力更多放在线下摄影圈子的培养以及“毒De大学”公众号的建设,而后者则依然坚持为保护上海的传统建筑文化而努力。可惜的是其他几位老师要么基本已经停止更新微博,要么也只是很偶尔的上来透口气,更多时候还是处于深潜状态了。
 
可能是因为工作关系,媒体圈子里的这些账号依然保持着较高密度的更新(天涯杂谈已经不关注了),我个人依然很喜欢@看看新闻网@新闻晨报 (尽管它经常被我揶揄调侃几句),而@Soomal数码多 由于一直关系很密切,直到现在还经常会在文章中提到他们。
兴趣爱好和其他类中的几个,有些则因为许久不更新而放弃,有些则还抱着一丝期望或许还能动弹一下。
 
这几年陆陆续续增加的几百号人里,大部分都是和工作业务相关的账号,行业涉及IT、影像、手机、汽车等等。当然也有一些类似@江宁公安在线 这种既有趣又和生活相关的账号。有些账号是因为对方主动邀约不得不友情关注下,有些则是因为临时要办某些事情而以微博作为联络口,当然有些也是我个人兴趣所在(比如有几个漫画和书法相关账号)。很多人说微博上人越来越少了,但我觉得反正这近一千个关注账号中只要有1/10还保持更新,我每天就要花费不少时间才能看完所有微博了,因此感觉阅读量变化不大。
 
事实上,由于大量亲友类账号都跑去微信了,所以原本充斥微博的那些家长里短、婆婆妈妈、晒娃炫吃之类的内容也都转移到微信朋友圈去了,我的微博变得更加纯粹更加“媒体化”。用它来了解每天行业里、社会上发生的最新消息或者和相关的朋友讨论一些热门话题变得更加高效。所以,不太严谨的说,对我而言:工作在微博,生活在微信。这种划分似乎有点类似当年的MSN和QQ,或者是博客与开心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