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昨天从CES
Asia展回来,同事笑问我有没有光顾京东在N1馆内开的那个奶茶馆?之所以有这一问,是因为前些日子我们刚报道了京东在北京开业的JD
智能奶茶馆,没想到这么快京东就把“分店”开到了CES Asia现场。
事实上,京东这次只是把它们在CES
Asia上的展台布置成奶茶馆的样子,整个展台除了有一个小窗口向观众送递免费奶茶外,其他区域都是用来展示各家企业与京东合作的智能新品,包括自带触控屏幕的时尚耳机,体积轻巧但能高清3D视频重放的VR眼镜,带无线存储和充电宝功能的智能路由等等。不过,整个展台中最重要的位置被留给了一款叫做”叮咚“的智能音箱产品——京东甚至不惜单独为它在展台中央建立了一个封闭式的玻璃展厅!

坦率的说,这个”叮咚“智能音箱的外观看起来挺普通:这是上圆下方的一个塑料立柱,大小约莫与家用暖水壶相仿。音箱顶部有一圈圆形LED灯,底部则有一根电源连接线,样式颇为简单。虽然环境嘈杂,但我还是尽力听了一下它的音质表现,感觉也和普通的蓝牙音箱相仿,并无特别出挑。
不过,很显然这款产品的特色并非在外观或音质上。首先,叮咚是由京东与科大讯飞合作出品,我立即想到它一定会在语音识别方面有特长。是的,叮咚完全不用按键或遥控器控制,而是完全通过语音进行控制。无论你想让它放首歌也好,想问天气预报也好,或者是设定一下第二天的闹钟也好,都只需要先喊一句“叮咚叮咚”激活音箱,等它顶部的LED灯亮起来后就可以直接用语音告诉它你想要做什么。

看到此处,各位一定会认为此物就是一个大号的Siri、大号的微软小娜或者其它什么手机语音助手,但叮咚还有一个强项是它拥有超强的“听力”。在机顶内置的8个麦克风的加持下,这款产品无需你靠近或特意冲着它说话而是可以在5米距离范围内随意说话,它都能听清楚并正确领会用户意图。所以,这个语音助手在居家环境中使用会显得格外便利也更加自然;
其次,是这款智能音响并不仅仅只能通过自身与用户产生交互,它还是京东力推的“京东微联”规范的核心设备,能与数百款智能家电产品形成互联。因此,你不光可以在闲暇时让叮咚帮你放首歌解闷,理论上也可以用它来控制家里的其他智能家电——比如打开空调,点亮电灯,调解电视到你最喜欢的频道等等。
我个人觉得,叮咚的这种可以作为各类智能家电的“统一控制体”的特性最为重要,其意义和市场价值要比它其他功能都大的多。

长久以来,“智能”都是家电企业或者互联网公司一直在探究和寻找突破的新增长点。但我们也不得不遗憾的接受一个事实,那就是到目前为止市场上那么多款打着智能,打着“物联网”旗号的家电产品并没有哪一款真正引爆市场,真正的让消费者看到所谓的“家电智能”有多少实际意义。目前,每家厂商都拼命试图为传统家电产品增加所谓“智能”附加值,于是无论是冰箱、电视还是洗衣机或者微波炉上都能联网,都带有一块或大或小的屏幕,除了部产品本身功能外,还多加上了诸如显示天气预报、用户留言、上网查数据等各种五花八门功能。
说实在的,这些乱七八糟的功能真的有必要存在于家电上吗?厂商为家电产品加入这些功能与其说是提升产品智能水平,还不如说是让产品能与“智能”沾边后能卖个好价钱。而对于消费者而言,买这种所谓的“智能家电”,实际是为这一大批重复或者无关紧要的功能多花了银子,而且往往手机上还不得不安装了好几个不同的app分别用来控制它们,让人烦不胜烦。

其实,回过头来想一想我们为什么要开发“智能家电”?足不出户在家就能买到想要的东西也好,到家前就能打开空调让室内降温也好,出门时能有人提醒自己带上雨伞也好,这一切还不是因为自己“懒”,想要有人帮忙解决掉一些琐事,而使得自己的生活能更加轻松惬意吗?
如果我们都能像王思聪那样富裕,只需要家里有一个管家和若干佣人们即可搞定这一切,哪里还用得着什么“智能家电”?只可惜我们的收入养不起真人管家,所以才想要利用这些智能家电来让自己少一些亲力亲为。问题是,当你家里的各种智能家电各有一套控制方式(有的需要用是手机控制,有的需要用遥控器),你等于每天要面对好几个智商低下只会重复某些简单工作的“笨佣人”,分别用不同的方式去告诉它们应该怎么干活...
所以,此时你的身份其实最多也就是个派活儿的“管家”,哪里还有半点做“主人”的清闲?
所以,在我看来,京东和科大讯飞合作的这款“叮咚”才是真正具有我理想中“智能家电”潜质的产品。
第一:它能通过自然语音识别进行操控,无需遥控器或者按键。而且远距离拾音功能允许你在房间各处与它交流而不用凑到它面前,这种操控方式更像是与人在交互而不是面对一款“机器”;
第二、它还能依托某种规范来控制其他智能家电。这就好比“叮咚”成为家里的“管家”,而且其他智能家电只是更低一级的“仆人”。我们作为主人只需要告诉管家(即叮咚)我们的需求,至于管家如何去控制仆人(其他家电)满足我们的需求则不是我们需要关心的事情。
具有对其他各种智能家电的综合总控能力,具有和真人交谈相近的语音交互能力,这才是我想要的“智能家电”。

当然,目前来看京东和科大讯飞的这个“叮咚”还有许多值得改进和提升的地方。比如,叮咚的智慧水平和交互能力是否能比现在简单且略显生硬的问答更上一个台阶?比如,作为家里各种电器的总管,叮咚的安防能力是否达到一定高度?万一它被黑客攻击是否等于我家完全进入“不设防”状态?再比如,是否“音箱”就是这类具有家庭总控性质的”智能家电“的终极形态?”叮咚“能不能化身为电视、花瓶、写字台甚至完全无形,以各种分布于整个房间内的感应器
处理器的形式出现?关于这些问题,当我看到京东在CES
Asia有关未来智能家庭的专项论坛上邀请了英特尔的嵌入式系统专家、微软小冰小娜人工智能团队的负责人以及诸如专注于人眼虹膜安全识别的释码大华团队后,感觉多少有了一些答案。
后一篇:一组在无锡拍摄的捷豹XF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