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也谈“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

(2014-04-13 15:37:08)
标签:

杂谈

最近看我自己博客的评论,在西班牙的一片博客后,有热心的网友给我留下了大段的回复。毫无疑问,拥有这样的读者是我最大的幸运,也是我的这个博客的最大财富。详情见:http://blog.pchome.net/article/728439.html#comment

 

“读者”网友谈到了一个有关到底是读万卷书还是行万里路的问题,先有“johnsonzsj”网友帮忙做了一个回答,后来“读者”自己又做了很长的回复,实际我觉得他自己的补充也正是我想要说的。在我们今天这个时代,“读万卷书”已经不再是什么特别困难的事情了。无论是网络上浩如烟海的资料还是实体书店或者图书馆内书架上那一排排一列列,我们都可以用比古人低的多的多的代价(很多甚至于近乎为零)而轻易获得。我们现在问题已经不是哪里去读书,而是有那么多书究竟读什么和怎么读的问题了。

 

我这个人读书很杂,这是从小就培养起来的习惯。小学时代就开始翻看家里的藏书,四大名著里除了红楼,其他三本都没有什么问题了;初中时代看书最多,涉猎也更广,除了大量的古今中外名著,也在接触流行小说的同时读散文读古文;之后看书则更没有什么限定,有时候是兴趣所致,有时候是因为工作或者生活需要,有时候只是因为不喜欢其他休闲方式而愿意手头有书翻翻。我读书显然是属于那种“不求甚解”的,但的确“每有会意便欣然”的(忘食是不可能了,边吃饭边看书是我最喜欢做的)。所以朋友会说“春卷你懂的真多啊!”,“你怎么什么都知道啊?”,其实我只是恰好看到过相关的书,又记住了其中的一点点。让我深入的谈下去是不行的,但比起一无所知总是感觉更好一些。

 

这两年其实也看了不少在网络上流行的内容,我还推荐过诸如刘慈欣的《三体》、猫腻的《庆余年》以及酒徒的《家园(隋乱)》。实际上我认为网文中也有不少精彩优秀的内容,特别是当现在网络作家层出不穷,能在其中拔尖出挑的作品除却一些烂俗的桥段,实际还是有很多闪光点在内。我喜欢的一些穿越历史类作者往往为了文中的一个出处和典故而查阅大量资料以确保正确性,这种被作者严肃提炼出来的内容实际也能增长知识,丰富阅历。

 

所以,在现有条件下,先读万卷书肯定是相对容易实现的。要知道,广泛的阅读也会带给人广泛的爱好和相对开阔的眼界,这对于现代人而言应该算是一种比较不错的精神状态了。退一步来说,即使读的书杂七杂八,不求什么收获而只求打发时间放松精神,至少喜欢“读书”这种休闲方式本身也要比沉迷于泡吧蹦迪,打牌搓麻,喝酒唱k之类要好一些吧?

 

接下去是行万里路。这一点,如果不是因为我正好身处这个行业并有各种机缘巧合,加上自己的一点努力,恐怕今天我的护照本肯定不会有那么多的记录。我觉得,行万里路至少对我而言有两大好处:一个是“兼听则明”,一个是“知行合一”。

 

首先,正如“读者”朋友所说的,读万卷书的“理论”最终还要归结于行万里路的“实践”。人的确是需要出去走走看看才能更加真实的了解和认知我们所处的时代、我们的这个世界。我算是最早一代80后(1980年出生),我在成长阶段所接受的教育、从当时媒体/社会上所得到的信息以今天的眼光来看有些的确是显得陈旧和落后了。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很大程度上与我的上一辈人相对更接近一点。所以,有必要出去走走看看这个不同的大千世界,了解一些我们过去有意无意略过或者回避的东西。我能够确保这种了解既不会轻易颠覆自己的三观,也不会让我继续带着陈旧或者偏执的眼光去评价那些我不了解或我并不认同的东西。正所谓兼听则明。

 

其次,举个具体一点的例子:我在谷歌ArtProject上看到《维纳斯的诞生》高清油画,觉得非常美丽为之陶醉。于是,我找了一些相关资料了解画家的生平以及这幅画的创作背景;去了意大利,终于在乌菲兹美术馆里见到这幅画的原作和其他大量同时期的精美作品,震撼之余又对整个文艺复兴产生了兴趣;之后回到国内,购买了一些有关文艺复兴以及这个时期一些经典名画的相关书籍进行阅读,大致了解了文艺复兴是如何从意大利兴起,然后传递到西班牙、法国乃至整个欧洲;之后,我又去到了西班牙验证那里有关文艺复兴的历史,不想这次旅行又点燃了我对于阿拉伯和伊斯兰文化的兴趣... 在读万卷书获取了部分知识之后,我希望通过行万里路来验证这些知识。而在行万里路过程中,又会产生更多的疑问,所以这又需要新一轮的读万卷书来释疑解惑。这大概就是知而行,行而知,知行合一。

 

对大部分现代都市人而言只要有可能还是会愿意出门走走。或许是相对近一点的路线,比如国内游;或许是相对热门一点的地方,比如港澳台。所以,在读万卷书的基础上,不求行万里路但求能够走出去就是好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