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今晚有网友在微博上问我,XX手机最近提供了RAW格式图片,听说这是专业相机才有的功能。是不是这说明XX手机的拍照质量是最牛的?我觉得这个问题可以简单的来说明下:
RAW格式文件是什么?我们知道,镜头(不管是相机还是手机的)把光线照射到CMOS/CCD上会产生电信号,然后这种信号被机身内的图像引擎(或者叫图像处理器)进行运算,最终得出一张悦目的图像文件以JPEG等常见图片格式存储下来。但是,如果CMOS/CCD产生的电信号并不经过图像引擎运算,而直接被存储下来,这种文件就是RAW文件。
RAW的字面意思就是“生肉”,没有加工过的原材料。实际上相机的图像引擎干的活主要是来判断画面的白平衡、曝光、色彩甚至各类边缘校正修饰等等,而没有经过机身内图像引擎处理的RAW文件实际是没法看的。那么,这白平衡、曝光、色彩、校正等等活谁来干呢?恩,拜越来越强大的电脑性能所赐,原先这些在相机内依靠专门芯片完成的事情,现在用我们的电脑来干也可以——甚至因为我们的电脑性能更强大,处理出来的效果要比相机内图像引擎处理的效果更好!
这个流程就好像一家餐厅的运作:食材或者各种原材料(就是CMOS/CCD感受生成的电信号)本来是要让店里的厨师(图像引擎)来烹饪加工,最后变成美食送到顾客面前的。现在,流程突然被改变:食材直接打包给了顾客,然后顾客把它们带回家在自家厨房(个人电脑)里烹饪。这个很明显会有两种结果:
1、这个顾客的水平很高(有很丰富的摄影后期处理经验)、厨房设备也好(电脑速度快配置高),所以他自己用这些原材料做出来的食物口味比餐厅的更好,更美味!甚至一些餐厅厨师可能会出错的细节,也被这位顾客自己搞定了!鼓掌!
2、这位顾客实际是个菜鸟,虽然可能厨房设备也不错(毕竟现在电脑配置都还可以)但弄出来的东西感觉还不如厨师做的好吃。更糟糕的是,原本因为厨师业务娴熟,所以可以在短时间里做好大量口味还不错的饭菜,但顾客自己弄不光效果不好,速度也出奇的慢——弄了半天才做好一道菜,后面还有上百道菜(照片)要处理,但人都已经快饿死了...
请记住:任何一个餐厅只要它愿意,都可以把食材或者半成品直接卖给顾客,这本身并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但差不多的食材(当然不同餐厅之间食材可能也有好坏差异,这就要看镜头和CMOS/CCD的水准了)到底谁家做出来能够更好吃,更美味,就要看哪家店里的厨师水平更高了;
而对于数码影像器材而言同样如此:任何一个厂商其实都可以把RAW文件丢出来给大家自己拿回去处理,但如果大家都来比较的话,各自的图像引擎效果怎样,水平高低就要看机身直出JPEG的画质到底怎样了。这实际也是各大影像厂商都在不停升级自己图像处理引擎(比如索尼的BIONZ/佳能的DIGIC/尼康的EXPEED/奥林巴斯的TRUPIC)的原因所在。
所以,有些专业的影像大厂,考虑到的确有用户可能有比“餐厅厨子”更高明的手艺,更复杂个性化的需求,所以给出RAW文件,作为一个可选项提供给消费者。但请记住,这些大厂本身的直出JPEG画质就极其高。而对于手机用户来说,大部分时间他们的需求是快速拍摄和快速分享,需求基本等同于“吃快餐”,所以对于大部分手机用户而言,其实他们并没有必要自己把原材料或者半成品带回家慢工出细活。相反的,如果这个“快餐店厨师”(手机图像引擎)的手段足够高明、烧菜速度足够快,那么这个快餐店(即手机)就能赢得顾客们的好评,生意才会越来越兴隆。
最后总结一下:
1、影像设备是否提供RAW,并不是衡量其性能高下的标准。提供RAW未必就代表其食材素质高,相反的,那些并没有RAW但直出画质良好的手机才是真正有技术实力和水平的;
2、对于大部分手机用户而言,RAW的象征意义远大于使用价值。姑且不论目前手机上还没有什么直接处理RAW的app,即使带回家慢慢后期处理,实际也失去了手机快速拍摄快速分享的重要价值;
3、RAW格式文件因为缺乏必要的后期处理压缩,所以体积都很庞大,对于手机并不算大的存储空间而言其实是很臃肿的格式,并不推荐日常使用;
4、手机提供RAW并不意味着它的画质就有多强大。相反,如果由于本身图像引擎性能羸弱,直出JPEG效果一般而只能靠输出RAW为卖点,这只能说是一种骗骗外行的宣传营销策略而已,和“手机画质超越单反微单”是差不多的东西;
5、一些以摄影能力为主要卖点的手机产品(用户就是冲着拍照去买的),倒的确是可以考虑一下开放RAW格式的下载。
RAW格式文件是什么?我们知道,镜头(不管是相机还是手机的)把光线照射到CMOS/CCD上会产生电信号,然后这种信号被机身内的图像引擎(或者叫图像处理器)进行运算,最终得出一张悦目的图像文件以JPEG等常见图片格式存储下来。但是,如果CMOS/CCD产生的电信号并不经过图像引擎运算,而直接被存储下来,这种文件就是RAW文件。
RAW的字面意思就是“生肉”,没有加工过的原材料。实际上相机的图像引擎干的活主要是来判断画面的白平衡、曝光、色彩甚至各类边缘校正修饰等等,而没有经过机身内图像引擎处理的RAW文件实际是没法看的。那么,这白平衡、曝光、色彩、校正等等活谁来干呢?恩,拜越来越强大的电脑性能所赐,原先这些在相机内依靠专门芯片完成的事情,现在用我们的电脑来干也可以——甚至因为我们的电脑性能更强大,处理出来的效果要比相机内图像引擎处理的效果更好!
这个流程就好像一家餐厅的运作:食材或者各种原材料(就是CMOS/CCD感受生成的电信号)本来是要让店里的厨师(图像引擎)来烹饪加工,最后变成美食送到顾客面前的。现在,流程突然被改变:食材直接打包给了顾客,然后顾客把它们带回家在自家厨房(个人电脑)里烹饪。这个很明显会有两种结果:
1、这个顾客的水平很高(有很丰富的摄影后期处理经验)、厨房设备也好(电脑速度快配置高),所以他自己用这些原材料做出来的食物口味比餐厅的更好,更美味!甚至一些餐厅厨师可能会出错的细节,也被这位顾客自己搞定了!鼓掌!
2、这位顾客实际是个菜鸟,虽然可能厨房设备也不错(毕竟现在电脑配置都还可以)但弄出来的东西感觉还不如厨师做的好吃。更糟糕的是,原本因为厨师业务娴熟,所以可以在短时间里做好大量口味还不错的饭菜,但顾客自己弄不光效果不好,速度也出奇的慢——弄了半天才做好一道菜,后面还有上百道菜(照片)要处理,但人都已经快饿死了...
请记住:任何一个餐厅只要它愿意,都可以把食材或者半成品直接卖给顾客,这本身并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但差不多的食材(当然不同餐厅之间食材可能也有好坏差异,这就要看镜头和CMOS/CCD的水准了)到底谁家做出来能够更好吃,更美味,就要看哪家店里的厨师水平更高了;
而对于数码影像器材而言同样如此:任何一个厂商其实都可以把RAW文件丢出来给大家自己拿回去处理,但如果大家都来比较的话,各自的图像引擎效果怎样,水平高低就要看机身直出JPEG的画质到底怎样了。这实际也是各大影像厂商都在不停升级自己图像处理引擎(比如索尼的BIONZ/佳能的DIGIC/尼康的EXPEED/奥林巴斯的TRUPIC)的原因所在。
所以,有些专业的影像大厂,考虑到的确有用户可能有比“餐厅厨子”更高明的手艺,更复杂个性化的需求,所以给出RAW文件,作为一个可选项提供给消费者。但请记住,这些大厂本身的直出JPEG画质就极其高。而对于手机用户来说,大部分时间他们的需求是快速拍摄和快速分享,需求基本等同于“吃快餐”,所以对于大部分手机用户而言,其实他们并没有必要自己把原材料或者半成品带回家慢工出细活。相反的,如果这个“快餐店厨师”(手机图像引擎)的手段足够高明、烧菜速度足够快,那么这个快餐店(即手机)就能赢得顾客们的好评,生意才会越来越兴隆。
最后总结一下:
1、影像设备是否提供RAW,并不是衡量其性能高下的标准。提供RAW未必就代表其食材素质高,相反的,那些并没有RAW但直出画质良好的手机才是真正有技术实力和水平的;
2、对于大部分手机用户而言,RAW的象征意义远大于使用价值。姑且不论目前手机上还没有什么直接处理RAW的app,即使带回家慢慢后期处理,实际也失去了手机快速拍摄快速分享的重要价值;
3、RAW格式文件因为缺乏必要的后期处理压缩,所以体积都很庞大,对于手机并不算大的存储空间而言其实是很臃肿的格式,并不推荐日常使用;
4、手机提供RAW并不意味着它的画质就有多强大。相反,如果由于本身图像引擎性能羸弱,直出JPEG效果一般而只能靠输出RAW为卖点,这只能说是一种骗骗外行的宣传营销策略而已,和“手机画质超越单反微单”是差不多的东西;
5、一些以摄影能力为主要卖点的手机产品(用户就是冲着拍照去买的),倒的确是可以考虑一下开放RAW格式的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