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以后与庄子对话

标签:
情感文化教育 |
分类: 赏析点评 |
解读一
(上)
一直很佩服庄子的世界同时存在着两个自相矛盾的色调:暗淡与青翠,即外部的世界是暗淡的,像极了深秋季节凋零枯萎,早已没有了生命而随风飘落的树叶,但,他内心的世界,到死都是四季常青的,如果也拿叶子来比喻,那么,该是早春在枝头闹着春意的嫩芽,绿绿的,生气蓬勃的。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意境统一、融合得完美无缺,而且,那份衰败正好成就了他内心的那片苍翠。
庄子小老头子很好玩,反正,比孔子有意思多了,也潇洒多了。孔子说:“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这句话到了庄子这里,诗人帮忙他翻译一下,就变成了:“我的世界没人懂,也无需人懂。”何其牛X!也就是说,我自己的世界,我自己当家作主,我在里面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想骂就骂,我自己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又不要你们任何一个人来买单,这与你们有个毛线关系啊!
他应该是一个孤独的人,今夜,诗人也和他一样,一个人对着面前的一盏孤灯,穿越千年的时光,与他对话。窗外,大雪纷飞,天地之间一片苍茫,窗内,昏黄的灯光照出诗人消瘦的身影,但是,诗人还是感觉,老天对他不薄,至少,给他留了一个伴:庄子。这个伴在《逍遥游》里天马行空,尽情地抛洒着他的想象,此时,他的世界与诗人的世界,都是纯净无瑕的,诗人大胆地在他的文字里酝酿一段美好的时节。虽然此时,“无酒画琼杯”,但是,我相信,一朵微笑肯定绽放在诗人的唇边,就像春天里那一抹喜人的绿色,渲染了一室无语的寂寞。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的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我觉得诗人已经全部都达到了。“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对应诗中的“孤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对应诗中的“瘦影”。“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这个对应诗题“庄子”。
手中没有解忧的杜康,诗人便在空气里画出酒杯的样子,其实,他画的不过是一种安慰,虽然这是在画饼充饥,但是,诗人只是想给自己找点快乐,如此而已。都说,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而我们所能做的,只能是常想一二,而诗人这种豁达,也算作常想一二了吧。就像庄子,即使穿着带补丁的旧衣,拖着草编成的鞋子,他也不想变成一个绝望的人,所以,就算再苦再难,他也不会轻易地对生活失望。
就是这样的季节,深夜,诗人还会想着出门去寻鱼饵,一开门,雪花便“扑簌簌”地飞了进来。看完诗人这一句“夜半寻鱼饵,雪花飞进来”,我不由地莞尔一笑:诗人受庄子影响不浅啊!诗人与庄子没那么具有道德洁癖和装逼精神,他只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我想如果他愿意,可以做个官,也能混个中产,但诗人偏不,为什么要为了区区一点生活费而屈从?庄子他靠编草鞋赚点稀饭钱,诗人靠做图书代理出版糊口。记得庄子有一天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了,去找管水利的小官监河侯借点米,监河侯考虑到庄子的偿还能力,佯装热情:借米好说!我马上要去收税,等我收完,一口气借给你三百金!庄子怒了,但人家是文化人,不玩飙脏话这套,他给监河侯讲故事,说自己碰到一条快干死的小鲫鱼,小鲫鱼说:“我是东海的水官,你要是给我一升水就能救我的命。”庄子说,好啊,我正要去吴越,刚好引西江的水来救你。小鲫鱼说,你这种救法,不如直接去卖鱼干的铺子找我。那么诗人是这样吗?根据资料查阅,诗人也有过这样的遭遇,当初来北京身上20来元,和朋友、亲戚借200元都借不到,这是多么的可怜啊!然诗人并没有因此而绝望,他有自己的解脱方式。例如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中记载: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在我看来,庄子之所以会觉得鱼快乐,是因为他自己心里觉得快乐,而且,他本人对于快乐的标准就四个字:“自由自在”,他是能够在心上自由飞翔的人。记得儿时的自己,总觉得应该多与人接触,与人沟通,让别人更多地了解自己,不然,就觉得自己活得很不开心,天空都是灰蒙蒙的,但是,现在长大了,读了庄子,也接触到了诗人这位与庄子对话的人,我才发觉,与人沟通,求人理解实际上是一件非常无奈而且悲哀的事情,因为,需要不停地去取悦别人因而忽略了自己的真实感受,这样一直坚持下去,只会让这种状态最终杀死自己的。这首诗的题目是《与庄子对话》,但内容上却不着一字,也从没有谈及对话的内容,其实,诗人与庄子,早已经是心有灵犀一点通了,相对无言即是懂得,他们两人之间的交流,根本无需像凡夫俗子一样的絮絮叨叨。
印象中,庄子跟鱼很有缘分,《庄子》一书中曾多次提到鱼。比如《庄子
有人说,孔子是圣人,而庄子是仙人,这个我同意,因为,他真的是一个很特别的人,超脱且深不可测,善于讲各种寓言故事,你有时候真的很难想象这样一个淡泊得如同不食人间烟火的人,居然会贫困至此,还要饿着肚子去河边钓鱼充饥,竟然还钓得光明正大,丝毫没有觉得自己活得很狼狈,很失败。
而孔子,他的美味只限于弟子送的束脩,可以说,庄子比之孔子,轻松多了,他的肩膀上没有什么负担,但是,诚如他自己所言,他身处在昏君乱相之间,只能贫穷一生了,他也只有贫穷一生了。好在,这样的生存环境没有摧毁他的内心世界。他就是一个简单的人,所以,可以简单地活。走累了,坐下来,不要求什么琼浆玉液,一杯温温的白开水也能喝得心满意足,欢天喜地。他这一辈子,从来只为自己一人而忙,日复一日,他并不觉得这样的日子空洞乏味,恰恰相反,他一个人过得丰盈无比,充实无比。他的内心世界,别人是永远无法闯入的,哪个人在他门边打着小主意,晃晃悠悠,那反而会被他耻笑,被灰头土脸地扫地出门的,而谁都不想丢这张脸,所以,他的内心世界,保存保护得完美无缺。
暗淡与青翠,在他的世界里和谐而矛盾地对应着,亦是,彼此各自安好地存在,他说,你们永远不懂得我的快乐,就像,白天永远不懂得,夜的黑暗是为了期待黎明的到来。
(下)
这首诗写于2015年11月19日夜,北方正下这大雪,诗人孤苦伶仃,北风很猛,夹杂着雪片,诗人一个人觉得很闷,于是扯着嗓门,放声高歌,而且,觉得没有听众很败兴致,那么,就请庄子,请雪花来一起侧耳倾听吧。唱完了觉得意犹未尽,于是,就即兴舞起了剑,宝剑割裂空气的声音,就像平地里的一阵阵春雷。而最难熬的是寂寞,山里山外,房里屋外,除了那漫山遍野大大小小的花草树木以外,再找不到其他的伙伴了。夜深人静的时候,就是寂寞盛放的时间,当寂寞弥漫之时,诗人已经自娱自乐,开心得不辨南北了。
诗之一中说的“雪花飞进来”的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唐代诗人杜甫的名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记得其中有一句是:“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同样是夜晚,同样遭遇着坏天气,可是,两位诗人的遭遇却有着天壤之别,你看那个杜甫,布衾冷如铁,丧乱少睡眠,人生好不凄惨,可这位写《无题》的诗人,他觉得,这房子破了就破了吧,我唱我的歌,哪怕五音不全,我依旧舞我的剑,且舞得气吞山河。这人比人,真的是会气死人的。不过,别人我不敢说,可是杜甫,就凭着那一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心胸与气度,我可以肯定,他要是跟这位诗人比一比,是不会生气的,相反,他如果知道千百年以后,有一位诗人和自己当年一样,在破漏的屋子里过夜,但依旧自得其乐,还在那里又是唱歌又是舞剑的,就冲着这份黄连地里弹琴的心态,杜甫他老人家一定会非常欣慰地赞叹一句:“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倩”是靓丽、美好的意思,以此字为名的女子,应该是婀娜美丽的,就比如小倩。关于“小倩”,有各种版本的故事。最早的是在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大致上说的是一个美貌女鬼和一个穷酸书生的爱情故事。后来,就被现在的导演翻拍成了各种版本的《倩女幽魂》:有1960年邵氏出品的同名电影,1990年版本的是由徐克监制,程小东导演的,王祖贤在里面演小倩,还有最新2011年的版本,由刘亦菲和古天乐主演的。各种版本里的小倩都如花似玉,让人一见倾心,总之,各有千秋吧!
很有意思,我们中国古典神话中的女鬼大多很漂亮,所以才有资本去迷住男人,小倩也不例外。不过,光光长着一张漂亮的脸蛋是不够的,如果没有一点子独特的气韵,有品位的男人,比如这位有才的诗人吧,如果和他相处久了,难保他不会在心里嫌弃你艳俗的。所以,小倩之美,美在一个“幽”字,就是说,她是一个清幽的女子,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朝露不多时,去似春梦无觅处。戴望舒有一篇很出名的诗歌《雨巷》,其中描述的就是这种气质的女子:“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愁/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行着/冷漠、凄清、又惆怅/她默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戴的这首诗一唱三叹,姑娘的怨结与那弯弯曲曲的雨巷一样,九转回肠,我想,这就是小倩她骨子里的气韵了,所以,剧中,宁采臣明明知道她会吸食男子的精气,也着了魔一样要跟她在一起。
宁采臣这个人没什么过人的特点,唯一一个,就是穷,但是,小倩最后还是爱上他了,就这点,我觉得小倩这个女鬼比现在很多只认钱不认人的女孩子强了百倍千倍,若换了一些拜金女,你给她开了门,她也是要摔门走的,末了,还会扔给你一句:“你都混成这样了,怎么还不去死呀?!”所以,小倩死了,我很伤心,因为,我觉得她是一个不贪图荣华富贵的女子,这样的女孩子,现在已经少之又少了。
在这样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谁来敲窗?是风,是雪,还是路过的山人?而那个小倩,到底来了没来?这首诗,至始至终都是诗人一个人在自言自语,诗人能写到庄子,能写到小倩,不光是他一己的想象,相信许多,都是他自己的过往,以及所经历的那些人、那些事。但我也并不是说,读诗的时候,就要在暗处浮想联翩,强行把人对号入座,诗人有自己的故事不假,但他是一个很简单的男子,他写了很多情意绵绵的诗句,如果,笔下的所有故事都指向他一个人的话,恐怕他的思绪早已经一片凌乱了。
诗人写诗的同时,也是将生活中纷繁复杂的世事变成故事流传的一个过程,更多时候,他用心地安排时间、地点及特定的人物出场,他要把属于他们的故事撰写成诗,把故事背后真实样子还原过来,并且,他做得乐此不疲,轻车熟路。很多时候,总缩在工作室里是写不出好诗的,他需要经历雪花飞进来的寒冷及却疑小倩来的艳遇。
孤单凄冷的夜晚,千篇一律的孤独,但,诗人自觉是快乐的,或者说,他在每一个无人陪伴的夜晚,已经习惯了这种自找快乐的方式,窗外风声、下雪声、敲窗声,在他听来,都是来自大自然的天籁之声。而诗人的快乐也很简单,就是一杯酒一首诗的单调。酒有酒精,所以,喝酒会醉,诗人笔下的诗歌亦是如此,需要一小杯一小口细细地品尝,才能品出其中的滋味与深意,让思绪也浸润在这酒的醇厚里。写诗时,手边一杯酒,于是,那些锦心绣口的传奇,就在酒里横空出世了。
读罢此绝,甚觉雅妙!品味再三,于惊奇赞叹之中,每为作者不羁的笔墨和情怀所感染。于是,欣然命笔。
http://s3/mw690/001NBeuxzy6XknD1F7A82&690
http://s10/mw690/001NBeuxzy6XknCJH5v99&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