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课文须进行“三读三问”
拙以为,读懂学会一篇课文,须进行“三读三问”。
一是初读课文时,弄懂“写什么”的问题。即,搞清楚你所读的那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作者为表达文章中心思想所使用的主要材料。“主要”意味着不是全部内容的简单集合,而是要经过提炼,把非主要的删减掉,把繁杂的内容简化。这就要训练我们把长文读“短”的功夫了。
二是细读课文时,弄懂“怎么写”的问题。即,搞清楚作者是怎样谋篇布局、组织语言、采用修辞等来表情达意的。这是我们学习一篇课文的重头戏,要花大精力来理解课文的词、句、段。词的理解,主要是理解词语的语境义,指代义,词语的照应,词语的表达作用等。对一些关键性的句子应该重点理解,如:描写生动或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表现文章中心或主题的句子;含义深刻的句子;地位特殊的句子,如文章的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等。段的理解,要理解段的含义,概括段意,明确段落的作用,进而理解段落之间的关系,段落之间排列的顺序是怎样的,能否调换次序,等等。细读中包含品读与赏读。
三是精读课文时,弄懂“为什么写”的问题。即,搞清楚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任何一部作品都是作者在某种动力的推动下开始创作的。作者之所以要写这篇文章,那是因为作者在看到某处景物,经历了某个事件,所见、所闻、所感,让作者感觉到“这处的景物”太美了,“这个事件”对己太震撼了等,所有这些信息强烈地刺激着作者要把看到的“景物”记录下来告诉别人,让别人读了也受到“美”的震撼;要把经历的“事件”记录下来告诉别人,让别人在读了你的文章后,心灵也得到一次洗礼,接受一次教育,产生某种启迪,等等。
“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写”三个问题都搞清楚了,课文也就读懂学会了。语文素养也会在这三个问题的探究中,得到了提升与发展。久而久之,我们不仅会读文章了,还会写文章了:知道如何写景状物、如何记叙事件、如何编写童话故事等来表达心声了。
当然,三个问题的探究不是呆板不变地固定在某次阅读中的。如对“为什么写”的问题的探究,有时在看到课题时就清楚了;有时在读了一遍文章以后就清楚了。在“怎么写”的问题的探究中,往往须问问“为什么这样写”,弄明白“这样写”对表达文章的中心有何好处,不“这样写”有何不好,还可以怎么写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