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英和大丹

标签:
老残游小伙伴往昔大丹小英 |
分类: 红尘万象 |
http://s12/bmiddle/62496910gd5f2bfe1bbeb&690之所以叫做小故事,是因为写不出大故事。就把漫长岁月中的一个片断,凝结起来,说说其中的一个生活断面。另一层意思,因为这里讲的是一小的故事。
很多年以前,有两个小伙伴,一起住在同一个大院子里的同一栋楼里,同一个楼里的同一个房间里。
这楼基本和共和国同龄,在共和国不满周岁的时候,这楼就建成了。原本是用来接待地方上来省城办事人员而设的招待所。
后来由于国家政策突变的原因,迎来了一口气返城的大量人口。这楼首先是一部份的变成了单身宿舍,又由单身宿舍逐步演变成家属住宅。形成了具有很时代特色的筒子楼。
筒子楼原本就是人口密度很高的地方,更有甚者是居然出现了两家人同住一个房间的现象,显得更加稠密。
一个房间,有的中间有个帘隔开,有的连隔帘都没有。因为都觉得是暂时的,就不很计较了。就是再计较,怎么说都不下放时候的条件要好很多。这暂时被当时的人们戏称作小无期,短则一年半载,长达数年的也有。
一对小伙伴就这样生活在了同一屋檐下。一个叫小英,一个叫大丹。大丹这名原本是没有的,只因为大丹的弟弟叫二丹,人们顺理成章地利用逆向思维,把这名字强加在他哥哥头上,于是就有了大丹。
小英的父母原本来自全国数一数二的南方大城市,是下乡的知青。二人都很聪明,不论是理论学习,还是实践生活。
很快就自行结束了贫苦的乡下生活,到下乡当地的省城厅局工作。夫妻二人不单头脑灵活,外在的条件也都无可挑剔,生下了一对儿女,与父母相比,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据说小英的姐姐比弟弟小英学习更扎实。http://s1/bmiddle/62496910gd5f8565be3e0&690
这一家人在当地,不用对人说什么,就常会使人有一种相形见绌的感受。大丹不觉得如何,不仅是因为少儿的心理没受过更过的世俗腐蚀,反而他和小英在一起会有种优越感,因为大丹的父亲是小英爸妈的领导。
就连他们同一屋檐的房间,都是大丹的父亲争取来,而小英的一家是硬赖住在这里的。因此有些傲气的小英,在大丹这里显不出来啥,两个人这样成了小伙伴。
小英不仅生得眉清目秀,还有一张伶舌俐口。什么都能讲得活灵活现的,尤其是对当时评书、电影的复述和补充工作,更加突出了。
小英凭借自己过多的傲气,和伶俐的口才,换来了小伙伴们的远离之外,还换来了一个“大白胡”的昵称,被冠在姓之后。
大丹和小英在同一个小学上学,大丹高小英一个年级。就是再高几个年级,上学的路还是一样的。两个小伙伴就一起吃饭,一起出门,总是会把无尽的话语洒满路上。
小英和大丹也会时有摩擦,毕竟是两个孩子。大丹一样很能讲,但在争论其问题的时候,性子就要比嘴更急些。
动了急性的大丹有时候也会对小英动粗,小英个子不矮,却没有大丹更敦实,也就只好退让。这就更助长了大丹对小英的嚣张。
小英的父母可不是省油的灯,会为大丹的粗暴行为,找到大丹的父母那里。在受到父母的批评、管教之后,两个小伙伴间的亲密度自然也受到了深刻的影响。
小学毕业了是初中,初中两人还在同一个学校。不过这时候已经不在同一个屋檐下生活了。初中毕业是高中,两人还是在同一个高中,还是相差一个年级。
大丹高中毕业,考进了一家理工大学。从这里开始,两个小伙伴之间的同校之缘才算告一段落。分道扬镳,各奔前程了。
在高中毕业后,小英上了一所当地的艺术学院。那艺术学院里还真出过几个知名人物,包括在全国都很有知命度的人也出自这所艺术学院。
那个时候的艺术学院不是很吃香的,相反,那里的学生,会时常成为人们在谈论价值观的反面教材。艺术学院还真挺配合的,让人评头论足的花边杂谈材料总是不短地流向市井。
当时高考的优先程度与现在的反差还真的很大。不知谁给排的:“理工农医”顺序。至于文体当然是不上流的。可不管好坏,时间过的都是同样的快。
大学的四年时光是很神奇的,很多人一生的命运都是在这里被铸造出来的。虽说入学的时候会感觉四年的时光不知道要有多么的漫长,可在毕业的时候都会有转瞬即逝之感。
大丹一毕业,首先是去了家工厂。小英毕业后,去了当地组建不久的省城的市电视台工作。那个时候电视频道还不多,一般就是3个:首都、省、市。后来才有了卫星电视转播,频道迅猛的增长。
在工厂上班的大丹,时常会在电视里看到小英对省市各界名流的采访和交谈。偶尔也会对人说,这是我小时候的小伙伴,说话时脸上扫过短暂却真实的自豪感。
在身边没有人可以炫耀的时候,大丹心里想的却不是这样,每当大丹看到小英又神采飞扬地出现在屏幕上,大丹总会莫名地有种酸酸地,说不出的味道。http://s16/bmiddle/62496910gd5f2b7e9c1ff&690
大丹不服气,几经变迁,大丹没进电视台。而是走出了国门,好来又冲出了亚洲,走向了世界。到海外去了。
偶尔大丹也回国,偶尔也看电视。却看不到小英的影子了。开始以为是自然替换,毕竟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嘛。
时间的流逝不仅改变着人们的外貌,同时也在改变着人的心理。在大丹把很多事情都看淡的时候,偏偏对往昔的友情产生了眷恋。
就自觉不自觉地向人打听小英的下落。有人知道,有人不知道。断断续续的消息告诉大丹:小英当年在电视台那会儿,是如鱼得水,春风得意。青春、英俊的外表,高高的身材,还有伶俐的口齿很快使得小英赢得无数的欢心。
http://s16/mw690/62496910gd5e1402825ef&690小英在当地一时成了通天的人物,和省市的政要、名流都有联系。更赢得了这些人家属的青睐,尤其是在夫人们当中,以能和小英相识是一种时尚。
后来,小英的消失也是因为同样的原因,不是不火了,而是火过头了。据说是一些牛人的夫人们为小英而不惜放下尊严,去争风吃醋。最后是势均力敌,牺牲掉的就一人——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