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周太王旧话荆蛮季历江南文化 |
分类: 史海泛舟 |
江南,又被称作吴越。也可以说吴越——是江南的又一个称谓。吴越之地在历史上范围略有不同,古代楚之东、江之南皆为吴越;今专门指江南地区,即江苏、浙江、上海。
这有一段古远的话题,遥远到距今2500年。那时候,居住江南的两个超级大国,吴国和越国。他们之间曾有过战争。千百年过后,随历史的变迁,你死我活的一对冤家,竟又相容为一体,就好像是一对磕绊一生的伴侣,在百年之后,最终还是并骨一处。抑或是一段佳话,又可谓一出历史的嘲弄。
既然把吴越两国比做一对冤家路窄、却又皓首相依的夫妻。那么,吴国在两者之间更像似一位,坚强不屈,刚阳尽显的夫君;而越国,则更具柔弱不息,温顺有佳的典雅娘子风范。
在更早的时候,早到距今3,200多年前,大约在公元前1217年的时候。在当时的西岐,有一个黄帝后裔的“周”部落。他们的一位首领——后来被史学界称作“周太王”,原本也是“姬”姓。是西周奴隶社会王朝的始创者“周武王”的曾祖父。
周太王姬亶父,在继承了后稷、公刘的事业;凭一颗慈善、仁德之心,率自己的子民们逃避了戎狄的攻击,经过梁山,安顿在西岐后。感到自己年事已高的时候,无可免俗地思考起后继的事来。
这位姬亶父一生钟爱妃子太姜一人,共育有三个儿子。长子:泰伯;次子:仲雍;三子:季历。因此,孟子一再称颂周太王“内无怨女,外无旷夫”。
周太王认为,季历的儿子“姬昌”有“圣瑞”之相,希望姬昌能继承并发扬周族。这个想法,深深地被长子太伯和次子仲雍所理解,为此,大哥和二哥相约私奔,远逃到一个荆蛮之地,并纹身、短发。把王位继承权让给了三弟季历。
季历继承了周的王位虽然被殷王饿死,但还是他的儿子姬昌按照周太王隔代亲点的意愿,成为后来的周文王。之后,果不其然地又由周太王的曾孙——周武王姬发,消灭了商殷王朝,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奴隶社会的统一王朝——周。
而姬季历的大哥、二哥,随后在那个当时的荆蛮之地上,开荒破土,修建家园。建立了后来的吴国。
吴国最早的范围大致在今天的江苏省的常州无锡、苏州、南京、上海、扬州一带。后来逐步延伸到江苏、安徽的全境以及江西北部。所以至今,苏杭、上海等地的地方化,仍被语学界称之为吴语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