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 or 胶片

标签:
休闲 |
分类: 行、摄 |
我是个红绿色色盲,没学过拍照,PS全自学,所以我照片都是随心拍,随心改的。当初买了那个海鸥的120胶卷机,纯是被他拍照的方式所吸引。看着那个复古的取景器,低着头,用遮光罩把这个世界都和谐了,慢慢调焦,记好快门光圈,然后就可以咔嚓了。机子拿到手上已经快半年了,竟然还没有拍完3卷胶卷,第一卷放在眼镜盒里竟然找不到了,第二卷正在去重庆冲印的路上,第三卷,我也不晓得什么时候能拍完。慢慢来,我不急的。
我已经被这个快节奏的世界折磨了27个年头,习惯了快上快下,所以数码暂时还是我的不二选择。胶片一桶15块,冲印+扫描30(还算是手工活不错,顶级便宜的熟人),来回邮费没算。所以处在练习阶段的我可耻的选择了数码相机,按一下的成本是1块钱一次的快门报废价格,然后就是无限趋近于0的硬盘空间还有电费。另外,ps上一切都是有记录的,照片坏了可以重新修改。不过胶片的质感,还有他那种精雕细琢的味道是很值得回味的。至今没见过有人胶片机上手就是一阵狂按的。你我非闲人,尤其是在上海过着一平房价可以双飞周游星马泰,4个平米可以双飞欧美日,一间厨房可以考虑南北非的生活;快门再快也抵不过柴米油盐酱醋涨的快;咔嚓声再好听也不比降价声来的实惠。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在迪拜酒店看月景,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在大堡礁喝海水,我们不可能装b似的拿着机器走走停停随心而拍。一切以不影响自己的生活为标准!
我朋友的朋友说过一段话:
卤化银涂抹在聚乙酸酯片基上,一束光线的照射,卤化银转变为黑色的银。这一切过程真实地发生在按下快门的刹那,在眼前一黑的微妙眩晕当中,你未看到的时光,雕刻在胶片的每一格记忆之中。不论重复多少多少次,总是期待惊喜,享受着这不依不饶的轮回,为此沉迷,乐此不疲!
我作为我朋友的朋友,也有一段话:
你可以闭着眼睛调ps,也是不可预测的变化...(我怎么那么可耻啊)
http://www.ye-wa.com/wp-includes/js/tinymce/plugins/media/img/trans.gifor
http://www.ye-wa.com/wp-includes/js/tinymce/plugins/media/img/trans.gifor
http://www.ye-wa.com/wp-includes/js/tinymce/plugins/media/img/trans.gifor
早前凹凸帮我在日本找到的一本讲莱卡的书,不得不说,日本人真能弄。一条红绳能sm绑出那么多花样,一个莱卡相机也能研究出那么多道道。其实莱卡相机是好,并且身处名门,工业大国德国。作为一款拍照的顶级利器,我喜欢,但作为一个身份的象征,作为潮不潮用来炫的,都是他妈的傻x。我的要求很低的,拍清楚照片,讲清楚事情就可以了。再多余的是一种境界。没有谁说冠西哥哥是个摄影家,但他拍的照片只要清楚,告诉了大家他和女星s(复数啊,我会英语的)的故事,这就足矣让我们度过08年的严冬了...这本书好多好多看不懂,估计翻译成中文我也不懂的。穷人,就是有个奔头就可以了。少了这点奔头,就是死人了。
数码or胶片,其实应该是数码and胶片,喜欢就多拍拍,不喜欢就少拍拍,没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