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七中袁墨卿语文工作室于2008年12月正式成立。成员包括:主持人,袁墨卿,工作室成员,郭刚田、房璐璐、唐蓉、武文、王媛媛、王文婧。
工作室成立以来,在学校领导的指导关怀下,在全体语文组教师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工作室取得了一些成绩。我将结合工作室制定的工作目标和六项工作内容,将工作室成立以来的主要工作向各位领导老师汇报如下:
一、工作目标
语文名师工作室成立之初,我们即制定了非常细致的三年工作实施方案,并制定了以三年为周期的“一条途径、两个特色、三级创优、四个做到”的工作目标。一学期以来,我们的目标已初步达成,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开展了阅读教学策略研究和作文教学研究,深入探讨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切实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探究作文教学规律,研究作文教学的策略和方法,力求形成具有七中特色的序列化作文教学模式。
二、工作内容及措施
1.强化专业学习,提高理论素养。
①本工作室认真组织所有成员,采取集中学习和分散自学相结合的形式,加强理论学习,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学习新课程理论专著。本年度工作室成员学习《语文新课程标准》、《新课程语文教学论》、《名著细读》等教育教学书籍,不断提高成员的理论修养。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聆听专家学者的授课和讲座,为工作室成员的成长打下坚实的理论功底。
②在学校领导的关怀支持下,工作室成员参加各种培训,为成员的成长创造了良好机遇。
*袁墨卿老师参加全国首届“名师育名师”培训班,在专业导师魏书生老师,学术导师顾振彪老师的指导下,理论知识和专业素养都有了很大的提高,顺利的通过毕业论文和教学设计答辩,目前已毕业;
*郭刚田老师参加全国第二期“名师育名师”培训班,并被推举为班长,他扎实的理论素养、先进的教育理念、创新进取的意识为工作室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在名师班里,我们被名师们的人格魅力所感染。我们在他们身上感受到的是一种强烈的奉献精神,是一种对学生、对教育事业深沉而博大的爱,是一种把教育看作生命组成部分的崇高使命感!我深深的知道,名师们呈现的精彩不是一蹴而就的,全由平日的精研博览、勤学苦练而来,是长时间的沉淀与积累。所以我们不仅要有蛹茧化蝶的勇气,要有“积薄为厚、积卑为高”的信念与毅力,更要有“生命不止,学习不止”的求学精神。这将成为我们用之一生的宝贵财富。
*
2009年7月王文婧和王媛媛两位老师代表名师工作室,赴北京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参加了
“中小学语数外有效教学经验研讨会”。与会期间参加了《学生与鸡蛋孰轻孰重》的教学实验,通过细心呵护鸡蛋这一行动,体会了学生在我们教学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聆听了教育部师训办公室万福教授《开展校本研修整体构建有效教学》的报告,学习了有效教学除了需提高教学效益,更要注重关注学生人格形成、生命关照等新教育理念,受益匪浅。
*房璐璐、武文、王文靖老师现为青岛市语文学科青年骨干教师培训班成员并与唐蓉、王媛媛老师一起参加了校青年教师研修班的培训。
感谢学校为每个成员搭建了一个非常广阔的平台,在学校的支持下,工作室多次邀请市语文教研员牛锡亭老师、区教研员孙松梅老师指导工作,在教研员的指导下,通过实践活动,我们学习到了许多先进的教育理念,并从他们身上吸取了许多优秀的教学经验。通过合作交流及自我学习,每位工作室成员均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和提高。
2.积极从事科研,提高业务能力。
研究是名师工作室的要务之一和本质属性。每位工作室成员都能自觉进行研究,整个工作室始终洋溢着一种研究的学术氛围。
*工作室的每次活动都有详实的活动记录及图片资料,积累了大量的书面和图片资料,并将每次活动以简讯的形式传送到了教育中心网站,做好宣传工作。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为工作室的教学研究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学期,我们申报了山东省教学研究课题——“具有校本特色的作文教学序列化模式的研究”,本次课题申报已于2009年2月收到山东省教研室核发的立项书。下一阶段,我们将依照计划开展研究工作。
*积极参与教辅材料的编写。王文靖、房璐璐老师参与编写青岛出版社《中考阅读与探究》系列丛书,并担任《中考名著阅读与探究》分册的副主编。
*工作室成员将自己的学习、研究成果积淀、反思,撰写成论文在区市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
袁墨卿在国家级刊物《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上发表文章《智慧的课堂“情”字当先》;在省级刊物《读写月报》上发表文章《以生命为起点,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武文《零存整取复习语文》发表于《青岛晚报》;
王文靖《让笔下的人物“活”起来教学设计》发表在市南教育专刊上。
*工作室全体成员还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参与各级教育部门组织的论文评选活动,本学期,工作室每位成员都完成了一篇教育教学论文。
3.研究课堂教学,形成教学风格。
语文工作室以成员基础水平现状为操作点,以常态课堂教学研究为切入点,通过对优秀案例的解析来提炼、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们采用同课异构的形式进行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展示教师各自的教学特长,经过提炼、反思,形成独特的教学思想和教学风格。
郭刚田出示了《初三语文复习研讨课》,并向崂山区初三教师进行经验介绍。今年暑假在青岛举行的全国语文同课异构观摩大赛中,他教授《沁园春雪》获得二等奖。
武文:校内研讨课《七年级记叙文阅读复习课》
武文、唐蓉、王媛媛:校内研讨课 同课异构《狼》
在展示自我的同时,工作室的成员还积极参与听课活动,通过听课,课后反思、交流互评达到提高常态课教学质量的效果。我们通过听课学习其他教师呈现的精彩,吸收消化,最终内化为自己的教学智慧,塑造自己独特教学风格。我们在博众家之长的同时,也不断地发挥自己的优势,智慧的实现自身的个性化发展,使自己的教学呈现独特的风格之美。
4.关注常态课堂,聚焦作文教学。
本学期,工作室组织开展了一课多轮及课例式集备等语文研讨活动,开展作文教学研讨。以专题为依据分配任务,制定详细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资料素材并出具相关的公开课、研究课。
袁墨卿:市南区名师开放课《如何增强作文写作的语言表现力》
王文靖:市级研究科《让笔下的人物“活”起来》
房璐璐:区级公开课《初三作文立意指导》
这几节作文课作为青岛七中“袁墨卿名师工作室”成员的展示课,对学生进行了写作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充分体现了本工作室作文教学研究的特色,实践了本工作室提出的形成具有七中特色序列化作文教学模式的计划,展现了工作室的精神风貌。几节作文课的教学设计新颖,学法指导扎实有效,整个教学过程充满激情,获得了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
5.举行专题讲座,做好服务工作。
本工作室积极参与名师讲团义务辅导活动。举行专题讲座,为初三的临界生做好义务咨询、辅导工作。分别是武文老师《语言的灵活运用》、房璐璐老师的《名著阅读复习》、唐蓉老师的《说明文复习》课,三位老师历时六周开设了考前辅导课,收到了学生们的一致好评。名师工作室的其他成员还经常利用休息时间为学生个别辅导,为学校的义务辅导活动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6.加强人文熏陶,提高文学素养。
①工作室通过举行各种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面向初一、初二学生开展“每日一诗”和“每周一文”语文活动。丰富了学生语文课堂活动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习中国古典诗歌、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本活动实施一学期以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们也将继续坚持把这项工作做好、做细。
组织初一、初二的学生进行了校级硬笔书法大赛,并评选出了获奖作品,已经向获奖学生发了获奖证书。我们制作了海报要在学校的橱窗将优秀作品进行展览。
在语文组其他教师的大力支持下,语文工作室又组织学生参与市南区征文大赛、市南区书法比赛、全国希望杯作文大赛等活动,均取得了良好成绩。在市南区开展的“美丽的青岛我的家”征文比赛中,王媛媛凭征文《海色青岛》代表教师参赛。袁墨卿在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2008-2009年度)中,荣获中学生学习报赛区优秀辅导奖。
②自工作室成立以来,工作室成员指导学生在《青岛晚报》等报刊杂志的专栏发表作品近30篇。其中,王文靖老师指导学生发表的作品多、质量高,受到家长和学生的好评,为学校赢得了声誉。
③在指导学生参与各种活动的同时,工作室的五位年轻教师也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她们善于钻研、勤于反思,扎实肯干,在校内青年教师说课比赛和师德演讲比赛中,均取得了优秀的成绩。校内青年教师说课比赛,房璐璐获一等奖;武文、王文婧获二等奖;唐蓉、王媛媛获三等奖;参加校级师德演讲比赛,王文婧获一等奖并代表学校参加了市级演讲比赛并获奖;王媛媛获二等奖;王文婧老师在区级中华传统美文诵读比赛中荣获一等奖,并代表市南区教师参加市级演讲比赛,以上成绩展现了语文工作室成员过硬的教学基本功和良好的精神风貌。
以上是我们语文名师工作室成立以来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一些成绩,我们深深地知道,我们工作室的成绩和每个成员一点一滴的进步都离不开学校领导的支持和各位老师的帮助,我们的工作刚刚开始,还有许多不完善之处,需要各位老师一如既往的关怀和批评指正。我们也将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将我们的工作室建设成青岛七中的品牌,为我们的学校增光、为我们的学生服务!
青岛七中语文名师工作室
二〇〇九年八月二十六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