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名胜古迹(2)聊城古楼


标签:
光岳聊城东昌古楼木柱 |
http://s2/mw690/001NAFLZzy6NHQ7BuBXb1&690
在聊城流传着一首家喻户晓的民谣:“东昌府有三宝,铁塔、古楼、玉皇皋”。其中的古楼就是光岳楼,因其年代久远,遂被聊城人民称作古楼。光岳楼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鲁西大地上,六百多年来,它一直屹立于聊城古城中央,见证着聊城的历史和沧桑。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聊城的标志性古建筑,虽历经沧桑,却风采依旧。
二、巧夺天工的建筑构造
光岳楼气势磅礴,巍峨雄伟。但它竟为一座全木结构建筑——全楼上下没有一颗铁钉。更让人惊奇的是,六百多年间,光岳楼虽经数次地震,却未遭任何损坏,也没有经历大的火灾,堪称奇迹!这种奇迹的创造,除了聊城人民的精心呵护外,也得益于它巧夺天工的建筑构造。光岳楼外观为四重檐歇山十字脊过街式楼阁,其通高和四边长都是33米,也就是古代的九丈九尺,在中国古代九为阳数之极,寓意其不可超越。光岳楼在聊城人民心目中的神圣地位由此可见一斑。光岳楼由墩台和主楼两部分组成。其中,墩台为砖石砌成的正四棱台,两底面边长各为三十余米,垂直高9.38米,东西南北四面各有一半圆拱门,名曰“太平”、“兴礼”、“文明”、“武定”。东门为登楼唯一通道,从该门楼梯登五十六级可至台面。梯台上修一卷棚顶敞轩以防雨水侵入。台面上除北面为梯道出入口外其余三侧柱间皆砌以槛墙,设吴王靠以供休息之用。台面墁砖,绕以女墙,其东西两侧各设排水道。四层主楼筑于墩台之上,高24米。
一楼地面略高于台面,面阔、进深都为七间。进入一楼房间,可见许多粗大的红色木柱。这样的柱子全楼共有32根,但人们只能看见12根,因为另外20根是砌于砖墙之内的。这些木柱高度均为11.58米,且从一楼一直通到三楼,它是一整根的木柱,中间没有断接的,因此又被叫做通天柱。这种木柱是由原来的苏绿国也就是现在的菲律宾由海运经京杭大运河运到聊城来的,是一批贡木。在整座建筑中,这些木柱起主要的支撑作用。更为神奇的是,这些木柱还能防火!据说1945年日军从聊城撤退前曾放火烧楼,但在那次火灾中,光岳楼竟没受到大的损坏!原来,用来建造光岳楼的木材都需要经过特殊的处理,再用猪血和大漆粉刷数遍。因此,这些木材都难以用火点着。光岳楼能保存至今也得益于此。
二楼的构造布局在大体上相似,面阔、进深仍都是七间,但在细节上有明显不同。内有文昌阁,过去为供奉“文昌之君”之用。阁中设有“乾隆行宫”,是乾隆皇帝当年南巡至聊城时题诗和休息的地方。由其西侧梯道升16级可达第三层。
第三层为暗层,实为结构层。面阔、进深都为五间。它是一个过渡层,在这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这里,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光岳楼“卯榫搭扣”的结构。三十二根通天柱都自下直贯而上。柱子的上端周围都是一些木质梁枋,分内外两漕,两漕有一定间距,但人们只能看到内漕。在梁枋上方还可看到一种叫斗拱的构件,状如水龙头。这些斗拱都是承重构件——它首先把下边柱子上的压力进行层层的向上传递,然后把楼上的压力进行层层分解,这样上下两个方向的力达到了一个平衡。大斗拱外面檐壁之下还有200多个小斗拱,斗拱内外两部分是连在一起的,这内外两者之间又可以把内外的力层层的分解、传递,使内外两个力达到一个平衡。由此可见,明初的聊城人民已把力学研究得相当的透彻了。
四楼是光岳楼的最顶层,面阔进深都是三间,平面呈正方形,但比下几层骤然缩小,结构相对简单。四楼有四个嘹望口,是当年明军嘹望敌情的地方。由这四个嘹望口可以看到聊城古城的全景。四楼的屋顶非常漂亮,有一朵硕大的木刻莲花,周围用荷花、菏叶和莲子来衬托。它的学名叫‘藻井“,也叫“莲花井”,古人把莲花雕刻在屋顶之上有很深的用意:楼阁是木制楼阁,最怕的就是火,当时古人已经有了防火的意识,便把水中的吉祥物雕刻在屋顶之上,起一个警示的作用,提醒自己一定要防火。莲都是生长在水中的,也就是说这屋顶便是水座的,“天水克地火”,古人巧妙的利用这种五行相克的原理,是希望这朵莲花可以镇住这个楼阁,给这个楼阁带来一片祥和。光岳楼的建筑构造大抵就是这样。
三、沧桑的历史
光岳楼虽历经沧桑完整保存到了现在,但其历史也并非一帆风顺。在解放前,由于年久失修,加之战乱的破坏,光岳楼的一些地方已经残破不堪。解放后,人民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在保持光岳楼历史风貌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数次较大规模的维修,并采取了相应措施对其进行了有效保护。为了突出光岳楼在聊城古城的中心地位,聊城政府还对古城内的建筑高度进行了严格限制······这些对保护光岳楼、展现光岳楼的风采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如此,光岳楼周边的环境也得到了很大改善。如今,登楼远眺,古城风光尽收眼底:古运河、东昌湖,碧波凝翠,波光粼粼,似两条玉带,环绕在古城四周,也为庄严的光岳楼增添了一份秀气;山陕会馆、聊城铁塔、海源阁等名胜古迹散布四周,与光岳楼相互映衬,为这个现代化城市带来了一丝古老的气息;新城环绕古城而建,里面街道纵横交错,房屋鳞次栉比,高楼大厦点缀其间,处处流露着繁荣与和谐······而光岳楼也因聊城的繁荣一扫民国时的破败,再展雄姿。
四、神秘的传说
光岳楼历经沧桑,才保存至今。在她六百年的岁月之中,留下了许许多多神奇的传说,也为光岳楼增添了一丝神秘的色彩······
鲁班造楼
话说洪武初年,东昌卫守指挥事陈镛为了抵抗元朝残余部队的侵袭,重修了聊城的城墙与护城河,但工程完工后,砖石木料还剩余不少,陈镛便命工匠用剩余砖木在城中央修一座钟鼓楼以“严更漏,窥敌望远,报时报警”。但工匠们却犯了难——没有人知道这座用于军事的钟鼓楼该怎样修建。正在这时,从人群中走来了一位装束奇特的老人,左手持一没把的锈斧头,右手托着一个木制小楼。只见那小楼重演歇山,雄伟巍峨,双向过街,金葫芦宝顶。工匠们顿时看直了眼。老人微微一笑,说道:“看我的楼好,那就拿去吧!”说罢,便将小楼交到一老木匠手中,自己大步流星地离去了。工匠们仔细观察,越发地喜爱这小楼,便一锤定音:就按此楼仿建!程进展非常顺利,仅用三年,楼便完工。人们拆除了脚手架,却发现在楼的最高层西北角正檐下,露出一段椽子头,十分碍眼。可要将它锯掉又得重搭脚手架。更要命的是,工匠们发现,这楼还有点向西北倾斜。正当人们为难之时,老人又出现了,只见他将左手中没把的锈斧头往椽子头上一扔,便把长出的椽子头砍齐了,又将锈斧头塞进基条石下,楼身就正过来了。正当人们欢呼之时,老人却不见了。人们便纷纷传说这老人就是鲁班祖师。陈镛听后,又惊又喜,遂命人在一楼北檐下修一神龛,以纪念鲁班。
莲花井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清乾隆年间。有一年,清朝的乾隆皇帝南巡时途经东昌(聊城旧称),与自己宠爱的刘妃入住光岳楼文昌阁的行宫。一日清早,二人早早醒来,便登上光岳楼的最高层,观看日出。正当乾隆陶醉于鲁西平原日出的壮丽景象时,忽听刘妃叫喊,便顺着刘妃的指点看去只见屋顶有一大莲花,其中间的大莲子上竟附着一颗大水滴,仔细看去,旁边的小莲蓬中及荷花荷叶上附着许多亮晶晶的小水滴。只见那大水滴更大了,坠落下来,水落有声,直落楼下井中。乾隆对这井早有耳闻——东昌人说这是海眼,深不可测。乾隆兴趣大发,立即与刘妃下楼去看个究竟。二人刚赶到楼下中心的井边,可巧,一小水滴落入井内,正好砸中水中映出的那朵莲花。乾隆不禁暗暗赞叹。忽然“咕噜”一声,一水泡应声而起,接着一条红鱼泛波而出,摇着尾巴在水面游来游去,两只突突的大眼睛直瞪刘妃,似与她嬉戏。刘妃顺手拔下头上的金簪投下去,不巧正刺中鱼背。那红鱼立即不动了,慢慢沉了下去。乾隆不悦:“身为贵妃,何以杀生?今日当烧香赎罪才是。”刘妃吓得赶紧低下了头。数十年过去了,乾隆又出巡东海碣石,望着万顷碧波,正欲吟诗,忽见浪花之中跃起一条大鱼,落入水中径直向乾隆游来。乾隆大吃一惊。忽然他发现鱼背上金光一闪,不由向前仔细一看:那闪光处竟是一支金簪。乾隆大声叹道:“真乃神物!”这事情传到了东昌,人人都感到万分神奇,从此对光岳楼下有海眼的说法深信不疑。
五、深厚的文化积淀
由于光岳楼是鲁西名胜,因此众多帝王将相、文人墨客路过聊城都要登楼抒怀。清康熙四次登楼,并题写“神光锺瑛”匾,乾隆皇帝更是九过东昌,六登光岳楼,并题匾赋诗,将光岳楼列为南巡三十六行宫之一。当代名家对光岳楼也都倍加青睐,郭沫若、丰子恺、启功、溥杰、蒋维松都为光岳楼留下匾额和楹联。因此,在光岳楼文人墨客题写的的匾额和楹联随处可见。而明代以来诗人才子在此留下的诗词赋文也数不胜数。
登光岳楼 施闰章诗碑
(明)董汉儒 (清)施闰章
九日登高聊遣兴,云山迢递忆神京。 危楼千载瞰沧溟,泰岱东来做翠屏。
半生忽讶悲秋恨,万里长怀恋阙情。 拂槛寒星晴历历,侵衣银汉冷泠泠。
篱菊有花须插帽,沧州醉月欲骑鲸。 地连朔雪孤城白,天入齐烟一带青。
专城两度逢佳节,退食空渐偱吏名。 尊酒未酣人欲散,西风黄鹄度空冥。
登光岳楼即事叠旧韵二首乾隆
(一) (二)
博平自古号名区,通漕长河带郭隅。 岱宗昨馋礼神区,依旧神光罨座隅。
且斥前旌严警跸,遂教缓辔历街衢。 遥企峻哉切银汉,俯观富足接铜衢。
楼梯百级步徒入,窗户八方目望铺。 何如曰教惟孝悌,保泰撝戒谦饰铺。
不必更寻东北角,无时岳气此中无。 大法小廉斯固善,行之可信以诚无。
题光岳楼诗(并序)
(明)李赞
余过东昌访太守金天赐先生,城中一楼,高壮极目。天赐携余登之,直至绝阁,仰视俯临,毛发欲竖。因叹斯楼,天下所无,虽黄鹤岳阳亦当拜望。乃今百年矣,尚寞落无名称;不亦屈乎?因与天赐评,命之曰:“光岳楼”,取其近鲁有光于岱岳也。乃和敖翰林诗一律,以归天赐。不知斯楼,以为何如?
霄汉凭陵日月悬,下临无地上通天。
平生放眼惟输此,天下名楼数漫千。
望入青徐光并岳,势尊正北位当前。
百年胜事题新额,欲赋渐非宋玉篇。
经历了六百多年的风吹雨打,走过了六百多年的坎坎坷坷,光岳楼依旧巍峨雄伟。斗转星移,物是人非。然而,她却一直以一种历史的高度矗立在聊城古城的中央,忠实守护着她脚下的这片土地。光岳楼,你承载了太多的历史,你是古代聊城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是聊城人民精神的象征,你的辉煌也正代表了聊城——这座运河古都的辉煌。曾经的荣耀虽已渐渐逝去,但相信在聊城人民的精心呵护下,你一定可以拥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http://s13/mw690/001NAFLZzy6Nt8NDcv24c&690
http://s14/mw690/001NAFLZzy6NtejzpV34d&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