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每次看到和自己无关的事情,我都说:“自己无需有什么想法看法,只需自己考虑,自己能从这些事情中,明白些什么,思考些什么,以便自己能够有些长进”但终归自己愚蠢,时至今日,还是有对某些事情,发表些某些言论的举动。
这会想想,许多时候,都是没有必要的,但就在这个必要与否的问题上,我是经常痴迷的。也或许是其他原因吧,没必要一定是肯定和唯一的,就拿对李少红新版红楼梦好与否的思辨中,我近乎迷死在对他的落些的挑剔中。事实上,好也吧,歹也吧,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作为以李少红中心的那些人组成的集体中,他们对红楼梦的理解和在他们理解的基础上,拍摄出的电视剧,毕竟只属于他们那些人,电视剧拍出来后,对于真正喜欢红楼梦的人来说,是没有什么影响的。人们对于李少红版的红楼梦,也正如曹雪芹在红楼梦一书中说的那样:“蕞余睡醒之时,避事消愁之际,把此一玩。”所谓意义,那是没有的。
即便是有,那就要看李少红等人的脸皮够不够厚了,够厚,则能够在众人的恭维中,领受,然后被后人否定。不够厚,落得个有自知之明,保不准还有更清廉的名声,落在他的头上。
这样的话,同样可以用在曹雪芹的红楼梦中。人人都说,红楼梦是部伟大的作品。人人都说:“喜欢红楼梦,这本书所能达到的境界,是自己穷毕生精力,也达不到的。”但我喜欢红楼梦,和这两种说话无关,在我的印象中,红楼梦只是一本很普通的小说。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也和李少红的电视剧,相对于该书的地位一样。说红楼梦好的,曹雪芹接受了,那也是脸皮厚与否的问题。
古今中外,任何巨著,相对于生存的人来说,都是微不足道的。一本书能流传几百年,被上百代千代的人们喜欢,那只能说,这本书很好命,是这本书的作者,有了跨越千年的情感,并把他的这种情感,通过某些自称一体的东西,传承在人们的千年不变的喜好中。
我并不确定,一部能传承千年的书,书中能给后代以多少思想的启示。在我的思想中,思想最多能传承一两代,唯有情感是可以长存的。
然而情感又是可以中断的。就如我对红楼梦这种出于自身喜好的喜欢,我确信,中断是可以的。另有随着人的生死,任何情感的寄托,都终归消逝无存,也没必要把喜的程度,过度张扬了。前一段时间,我说呀,没事的时候,偶然看到谁人的话,见于文字,然后按照自己的想法,片面的解读解读,发表出来,供或有痴迷游戏的人,看见了,也可在游戏之余,沉迷之中,无聊之时的,随意的浏览。浏览之后,或看到其中的片面处,想到这写作者的智慧,也不过如此。想这样的人也能写出些东西,自己如何不可?或从此该了痴迷,安心他事,也未可知!
这样的想法,现在没有了,至少,我不把它当作怎么样的一回事了。
近段时间发生的事情,使得为难之处,更为为难,无为之心,更在无心。人的智慧,能力,见识,际遇,给了人不同的人生经历,在经历中,能够遇到几人几事,是让人舒心的?更多的烦心,在一日三餐的平凡中,一日一日的度过。人好像锅里的青蛙,活着就是为了点燃了柴草,放在锅底不停的烧,直等到水渐渐的热,青蛙一步一步的步入,生与死的煎熬。要问青蛙为什么不在刚加热时就猛然有所擦觉,跳出来,那就不是常人所能考虑的事情了,交给神仙得了!
忽然觉得,曹雪芹的脸皮还算是厚的,因为红楼梦一书中,本身的许多缺陷,二百年来,被掩盖在人们对它的恭维中,他老人家也不从坟墓中跳出来,在领受万千后世盛名的空暇中,轻轻的点拨一下,后世的人们:“他摆明了是沉浸在后世的歌颂中,对该书中的许多不足,视而不见。”至于是不是听而不闻,那就另当别论了,因为似乎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听哪个红学专家、学者,能大大方方的指出红楼梦一书中的许多糟粕。
众人都在醉握,我在醉握中打呼噜!
没有醒的人呀!即便是清醒如屈原的人,那也是醉的,只是醉的境界不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