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观沧海-曹操的智慧!

(2010-06-25 05:54:15)
标签:

曹操

观沧海

曹雪芹

司马迁

一家之言

墒墨

杂谈

新浪博客

分类: 深浅度

  人们经常说,曹操是奸雄;人们经常讲,曹操没有得到他应得的公平,从他的所作所为上讲,虽然不能说他和诸葛亮一样,是一个忠君报国的国之英雄,但至少也不应该只简单的说他是奸雄。

  历史上每一次重拍三国演义,以最近高希希版的三国演义为例,他们都会拿曹操更多的正面形象,来博得出位,应得观众的眼球和各路人马的热评,把一段段的三国热潮,超热闹,让关注他们,成为一种常态,以此增加他们和他们的作品所吸引的眼球数。

  这其实就说明了一个很简单的道理。

  我很欣赏,说曹操的观沧海一文,写的好,写的有气派,其实也是这个简单的理由。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瑟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志,如曹操此人的志,天天下间能做到的人,又有几何?

  没有多少,但如曹操一样,看到水之澹澹,山之耸峙,树之丛生,草之丰茂的人物,在历史上,却是异常的多,多到机会每一个视力曾经明亮过的人物,都曾或多或少的接触国。

  在这数千年的无数代的人物中,如曹操一样,东临碣石的人物,自也不再少数。但能在碣石之山上,放眼沧海中,感受到日月出其中,星汉出其里的人物,历史上,就是一个很有限的数字了。

  就像历史上的贵族,贵族中的人,虽然不在少数,但能在原本尊贵的身份上,作出尊贵之事的人,少。

  身临其境,却不能明白其中含义,这是许多年来,一代又一代才子佳人们的悲哀。

  我常想,或者说我突然想,曹操的心境,在观沧海的那一刻,是怎样的一种心境?作为历史上,一个常拿来被人说道的人物,他在写观沧海的时候,又是怎样的一种心境。

  这种心境,应该是很少有人能体会的了的心境,特殊之处,在于心境的博大和延伸,并通过一种舒畅的心怀,透过心灵,以大口呼吸的方式,发泄出来,达到心神的一种松弛。

  我这样说,丝毫不会担心,曹操在写观沧海的时候,会因为才智有限,影响到他的这种心胸的舒展。考虑到这一点没错,但首先应该考虑到曹操的才华和这样的诗,能写出的缘由。它,这首诗,不像王安石写《泊船瓜洲》时,对其中一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的提炼。

  有一种广度,已经超越了王安石所经历的阶段,渺小因此贴上伟大的标签。

  。。。。。。。。

  这让我想到了人,人的观点,各有各的特点,和文学上所有已经被写出的文体和行文特色相比,显然要更加的繁多和不容易区分。

  有观点是一种常态,所以我并不认为,一个在某件事或某几件事情,表现出令人惊讶的解释的人,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人。这一点可以参考我的博客连接上,右侧中的博主伊小哆。

  再有一例,就是韩寒博客上的许多被许多人成为新颖,让人耳目一新的观点。

  这两个博主,因为身份的不同,可能前一个博主在博客中所表示出的许多想法,不会过于被人所重视,也不会像后者韩寒一样,自觉地对自己的各种思路,长时间的耐心的打磨,并最终把许多初期的棱角,打磨掉,形成自己独有的一个密不透风的网。

  但前者  伊小哆,后者韩寒,和曹操在抒发自己观沧海时的心境,从本质上来讲,是相同的,只是相对于曹操,前者还是个没有阅历的孩子,后者缺少一代英雄所应该具有的宏大胸怀。前者虽然有些思想,但那些所谓的思想,只不过是幼稚的表达,后者虽然也有许多思想,但所谓的那些想法和观点,只是一个主观的异端,并不能由衷的去感叹一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韩寒能做的,大约和举起酒杯,说,幸甚至哉,喝酒干杯,在同一个水平上。

  所以我想告诉所有的人,所有自以为与众不同和被别人认为是与众不同的人们,特别是在思维上和观念上,你们必须在拥有这些东西的同时,彻彻底底的去感受曹操的心境。这种心境的体会,人是帮不了你的,只有人所做的事情,你们从这些事情上,得到自己因此所领悟出的启示。

  所以,我有时候说,我也是有着自己独特观点的人,但这些所谓的观点,毫无价值可言。想要把他真正成为一种价值,首先要为它寻找一种持久的表达。

  这种持久的表达方式,不是像伊小哆、韩寒一样,在博客中对某些事情,侃侃而谈。(韩寒倒还罢了,因为他毕竟是有托起物笼罩着的),而是要通过某种生活,生活方式去表达,这样的表达,才有其力量和价值。

  你考察曹操,曹操有着自己的一种生活,生活更支撑了他的内心,他的心境在这种内心深处,得到了极大的膨胀和清澈,让曹操本人,能够在某些时候,能够一清二楚的窥视到自己的内心。

  你考察曹雪芹,曹雪芹有着自己的一种心境,在自己所秉承的内心煎熬中,写出了自己的心血之作,并通过这种心血之作,把自己的所思所感,一览无余的表达出来。

  你考察司马迁,司马迁的一家之言,在他的《史记》一书中,成为一段历史的表达。

  即便是以现在人的角度来看,曹操、曹雪芹、司马迁等人的所思所感,也是出众的,很少有人能够比拟的。就是这种不可比拟和复制的特殊思维逻辑,他们三人为其找到了一种能够继承和传承的方式,让千百年后的今天,人们一次次提及他们时,都还激动不已,对他们的评价和说辞,千差万别。

  生活的载体,在于明了和洞悉,在洞悉世间万物的时候,如果一个人想要把自己的东西,高于多数人的东西,传承下去,就必须静下心来,创造出这种传承的条件。

  这种传承的条件,其实并不难找,他源自于一种生活,脚踏实地的生活,不是异想天开,走什么捷径,你必须得考察鲁迅、曹操、曹雪芹、司马迁等人的生活历程。

  你领悟出了,也就明了了,你生活了了,也就明了了,我不愿一字一句的说出,具体的事情,这样的叙述,到此为止。

  所以不要自大自傲,眼高于顶。

  所以要耐得住寂寞和落魄,承受青春的消退。

  所以不能图眼前的小事小利,鼠目寸光,蝇营狗苟。

  就像是写博客,因为这写的是博文,我举个和看博客之人最接近的例子。新浪网上的博客推荐宗旨,不管那些新浪博客团队的工作人员,有没有这个意识,他们确实是遵从曹操、曹雪芹、鲁迅、司马迁等,为实现一家之言而领悟的生活真谛的原则的。这个原则来自于现实人的生活和人类文明传承的局限性,受到所有人的默许和关注和理所当然的认为。

  但同时,这个真谛性的原则,在人实施的过程中,本身就具有鼓励人偏道而行的蛊惑。这样的蛊惑,让个人迷惑在终日碌碌,不知所谓的琐碎事情上,把个人最根本的事情,忘却掉。

  这是一种悲哀,意味着人将要付出更大的代价,才能获得等同的机会。

  现在的所谓的草根博客,不要试图想着有和韩寒、易中天等人一样的姿态,呈现在公众面前,即便是最了不起的草根博客,也是博主的一种自误,倘若是不能完成如司马迁所说,形成自己的一家之言的时候,试图写出和那些已经可以认为是成就了自己一家之姓的人一样博客品质,是徒劳的。

  。。。。。。。

  人的思想,犹如日月。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人的思想,犹如星汉。星汉灿烂,若出其中。

  人的成就,犹如沧海。所有的日月,星汉,都应该融入到沧海之中,才能更体面的表现出来。

  我不知道可有人不明白我到底说了什么,不管明白与否,我都不可能直截了当的说出来。愿在此再举两个可以作对比的例子。

  第一个例子。熟悉的例子,熟悉的人物,韩寒的博客,前提是在韩寒本人,已经具备了踏入沧海的最小尺寸和最原始的积累。

  第二个例子。这些例子特多,就拿我博客右侧链接的那些鸳鸯蝴蝶帮脂粉博中的许多博主:放牧都市、假装潜水、欲望烧饼、图图甜心等,这样的博客,假如不考虑其他,只考虑本博文所说的许多,本就没有写作的必要。如果有,也仅仅起到浪费时间的效果。

  有这样许多想法,我最近试图阻止自己,对许多事情的写作。

  评心而论,不管是什么事情,尤其是娱乐事件,我都可以写很多东西,即便是我的信息非常匮乏,我自也可把它拿来,大谈特谈,但这有什么用呢!

  毫无用处,如果仅仅考虑到有可能被新浪推荐,则一个仅此而已的心思,无异于是对自己的自杀。每个人都知道推荐意味着什么,每个人都寻求推荐,但却忘记了所有网站上的推荐,推荐的原则是推荐。

  忘记了这个原则,所有通过其他方式,获得推荐的途径,都是一种后门和捷径,这于自己的人生价值,是背道而驰的。

  有理由相信,日后的我的博客,不会有太多如博主伊小哆一样的博文。生活中,每个人都是伊小哆,只是有许多人没有他的表达,我要把更多的时间,放在更加有意义的事情上。

  这些有意义的事情,就是像博主gg勤勤所建议的那样:“主动的说,不如主动的做,在你做事的时候,小心许多事情,本身和主动的说,没什么区别,你应该做那些真正不用说话只用被做的事情。”

  这话很有道理。

  【感想一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