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博主small_two,在看我上一篇博文时,问我,周杰怎么了,我不明白他为什么这么问,但我却想回答,周杰并没有怎么样,怎么样的是谈论周杰的人,例如我。以后每次写博文,如有必要,我也会同样在博文的第一段,回答一两个其他博主的评论或留言什么的,借此引出我想要说的话题。
目的很简单,只是通过我微薄的力量,为其他博主宣传一下,让更多的人关注许多值得一看的博客和观点。这样做,才不至于许多好的东西,被埋没在博客的海洋中。
类似的情况,在我们生活中,有着太多的例子可以寻找,例如,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的俗语,就是千年的岁月中,人们对于被埋没的一种呐喊。
也不能全然如此说,有的人是甘愿寂寞,心安理得的守护者自己的一片寂静的天空,借此避免世俗的纷扰,来领悟天地万物,给予人类应该有的启示和哲学,达到神在天地间,心融四海五湖中。这种人,不为势,不求名,不恋财,不贪俗欲,只求某个心中的念头和境界。如果这也是一种错误,那么,这样的人,大抵是可以用色才和空才来弥补的。
先这么着吧,让好东西去发酵,看看能够发发酵出什么细菌,说不定到了某个时候,原本被人认为肮脏污浊之物,更容易在发酵池中,产生某种极其刺鼻气味的理论,不攻自破了呢。
现实中,在黑暗的角落,有许多黑色的心,拿着纯洁的良知,在发酵着别人和自己的人生,让自己的人生辉煌起来,发出刺鼻的气味呛别人,让别人活在那种让人恶心的臭气中,挣脱不出来。这个大约和当年如来用五指山压孙悟空五百年,有过之而无不及。
然而孙悟空是好的,饰演孙悟空的六小龄童更是好的,当年的无知孩童,回过头来,回想当初看孙悟空时那种心境,不得不感叹,天地造人,不管有多少失误,终归还是造出一两个能够融入天地之中的人物的。生活在现在的人儿,就更幸运了,能够获得高科技带来的电视电影艺术,从电视电影中看到这种融合的经典。
如果说金庸的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翁美玲让黄蓉成为经典,是人世间,能够透过人物的体格,唤醒对人们对人心性的感触的一个视觉体验,则这样的体验,胜过六小龄童之孙悟空多矣,只是如此种体验,很难说就能轻易被人们制作出来,虽然我们都自以为自己无所不能。
《红楼梦》这个小说,是好的吧,好到如周汝昌等人,在谈论红楼梦的时候,不知不觉中,就流露出对《西游记》《三国演义》和《水浒传》这三部名著在文学价值上的亵渎,但拍成的电视剧,不管是那个版本的,总不能很好的把其中人物的心性,切入气氛的表现出来,87版陈晓旭版的,似乎还算可以,但被就要出来的李少红版的《红楼梦》一恶心,连那个版本的都让人唾弃了。
金庸的射雕英雄传,不如红楼梦这本书,但拍成电影电视剧,却是红楼梦不如射雕英雄传,伴随着这种不断进步的步伐,冯小刚可以轻而易举的说出,痛斥好莱坞那帮混蛋的话来。
这种情况,也发生在西游记和六小龄童身上,同样是西游记,同样是孙悟空,张纪中版的西游,似乎进一步暗示了时代的这种进步。
进步的时代,总卷着止步不前的人们,让这些人在进步人士面前,得到应有的鄙视,在鄙视中,进步中的人们,获得了继承前辈未完成之事业,开拓令一片天地的英雄人物的自尊。
在这些自尊面前,六小龄童和他的经典西游记,是不是已经过程了,在这种自尊面前,翁美玲版的射雕英雄传,虽是经典,是不是也过时了,在这种自尊面前,红楼梦这本书虽好,但在李少红的电视剧红楼梦面前,是不是更是过时了。
一切过时的东西,总是要被淘汰的,但我们说了,人是有感情的,只要感情深,垃圾也铭记于心。因为这种不可理喻的感情,像六小龄童版西游记,翁美玲版射雕英雄传,曹雪芹版红楼梦,虽然早已经被我们这个时代的人物,定性为是过时的东西,却它们还是被这个时代保存,被遗忘的,反倒是它们的自尊,伴随着自尊主人的老去。
悲哀,就在于此,我提那些值得保留的东西,扼腕叹息。
【看到六小龄童的博客,有感,随寥寥数言,故此我把这篇博文,归类为“观赏名家博客泛论”一类。另我今天见鬼了,怀疑这些字不是我码出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