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孔子:给个话儿

(2009-12-16 08:58:41)
标签:

杂谈

孔子

周润发

周迅

分类: 视屏坞

  并不是所有的圣人,都要求我们现在的人给个话儿,想给个话儿的人,大都是我们活着的人的一厢情愿。

只要能带来财富、纠纷、名气,一厢情愿又当如何?电影《孔子》,在周迅挑逗孔子前,孔子的“给个话儿”的抛砖引玉中,带来了现在的孔家后人的不满,说的就是这个事儿了。

  为此我花了几秒中来看《孔子》的预告片,虽然不免又有片面之言之嫌,但,单单一句“给个话儿”的直白,并没有丝毫可以拿来当口水的伟岸,现在的人拍圣人,倘若自己不拿“给个花儿”的疑问去让圣人发话,而单单是“之乎者也”的用词,估计那不是拍圣人如孔子,而是把自己当圣人,这才是,我说,是人们不愿意看到的。

  任何的片子,任何的人,任何的年代,想要拍孔子的故事,只要表现在视觉中,都是把孔子从圣变人的过程,这一点孔家后人一定得相信,原因很简单,能把咱们的话和你们的话和他们的话,当作话的,只是一些活人罢了。

  活人太过浅薄,孔子是前年的历史,带着无数的活人的智慧的坟墓。任何让坟墓给个话的人,都肯定是拿着话当靶儿,数着钱儿和名儿。

  这我得多说两句了。我们说孔子的出生和阅历,并不是单纯的只是说他那一年出生的,出生后,经历了哪些事情,然后一步一步走上圣人之途的,而是说,他的生命,伴随着历史的沉淀,一代一代的,让活着的人去感受和领悟。倘若是一般庸俗的人,领悟也就罢了,哪怕是以前上千上万代人的领悟,到了我们这一代,也消失无形了,我们直接可以把他们的领悟理解为浪费时间和消耗生命。但是,往往我们知道的领悟,都是些“大家之言”,他们的一言一行,都是可以传世的,传到我们这里,我们就知道了,我们心中的孔子,原来如我们心里想的一样,原来是这样的。

  是哪样的,是传说中的和被历史铭记的。历史铭记的是他的书,书中有他的言和行;传说中的是他的事,事中有他的言和行。当轶事成历史,又经过人中龙凤的大智慧者们即大家之言们的千百年来的撰写,自然而然的,只要和孔子一代的人一旦都死了,这给个话儿的时代,就来了。一旦给了个话儿,只要不是深刻的,就是浅薄的。历史对于文言文的淘汰,就是因为文言文过于难理解,白话文好说好记好些,你说说,这历史是向着浅薄的方向发展呢,还是向着深刻的方向发展呢?

  言语上不深刻,反映在电影上,就浅薄。画面不经过人的理解,没有任何关于人的意义。演员,不管是周润发还是他其他人,只要是活着的,统统没有孔子的气质和心绪,只直观的凭着感觉就已经非常的能说明问题了,谁还能指望拍电影的人,能做更多呢?说句实话,拿也不是他们的事嘛,他们只是“给个话儿”给观众,观众到电影院去看电影,要的话儿,不是深刻的,不是严重的逻辑和理性正确而是开心的娱乐的和享受的,能有个话儿,有个好的感觉,就已经很难得了,这还得指望着中国电影有着新的突破。

  孔家的后人与其告什么活人,还不如去自己给老人出书,让书永存,让关于孔子的电影,永远的不存在。

  不过既然拍孔子的片子存在了,《孔子》马上就要上映了,我还是很支持孔家后人告这个剧组的,因为我们都很知道一个事实:

  他们是想借着孔子赚钱的,这年头,赚钱的念头,绝对可以正大光明的另有一番说辞,他们的话,大可不信,冤枉了他们,他们也死不了,而且同样可以赚的盆满钵溢。孔家的后人对于自己族中老人,不管是从哪方面说,哪怕是单纯的只想着钱和名,也比孔家之外的任何人,都来的货真价实。从感情和生活的层面上说,他们是需要让自己的话,给个话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