耒阳方言漫谈之十八:鱼虾及渔具的特殊名字雷群明

标签:
“鱼崽”“虾公”螃蟹叫“八夹”甲鱼叫“团鱼”田螺(te-lo) |
分类: 学术 |
耒阳方言漫谈之十八:鱼虾及渔具的特殊名字
雷群明
如鳙鱼,普通话又叫“花鲢”、“胖头鱼”,耒阳则叫“雄古脑”,也是抓住其脑袋大的特点而言的。
螃蟹叫“八夹”(ba-ga),也是耒阳话比较传神,因为它的显著特点是8只张牙舞爪的“夹子”。不过,我在耒阳只见过野生的螃蟹,个头小,肉少,只有小孩子捉了在灶灰里煨了吃,没有当菜的,更没有现在上海“大闸蟹”的身价和各种吃法。
甲鱼叫“团鱼”(tuan-ng),甲鱼取其甲壳的特点,而团鱼取其团圆的体型,各有千秋。
虾, 统称“虾公”,乡下比较多的是米虾,这种小虾以前可以在沟渠中捞到,人们会在洗干净之后晒干收储,用于做汤料,相当于普通话中的“虾皮”。现在由于打农药,也基本绝迹了。类似大头虾之类的大一点的虾以前也比较少见,现在更只能在养殖场见到了。
田螺(te-lo)。上海常见的田螺,个头小,耒阳也叫田螺,有时又叫“天田螺”,为的是与还有一种土田螺相区别。土田螺,个头大,肉多,皮薄,一般都烫熟后挑出来切片用辣椒等炒着吃。“天田螺”则多半是烫熟后挑出来,再洗去肚肠等,与米粉煮成一种糊状的食物,我们叫做“田螺‘老’(搅拌)‘杂粉’(粘米粉)”,是小时候爱吃的一种美味。
黄鳝(oang-xian)和泥鳅(“肋翘”,lei-qiao),一般生活在池塘和稻田的烂泥或池边的泥洞中,除了“干塘”(guan-toang)时可以在泥中“盘”(pan,用手挖开)到外,还有两种办法。
一种是用一种叫“漏子”(lou-zi)的捕捉器。它是用细篾编织而成的漏斗状的东西,头部大约碗口大小,篾片向内弯成一个松松的进口,尾部用绳子扎紧。使用时,在里面放一点煮熟的猪肝之类,然后在晚上把它放到水田里。泥鳅或黄鳝闻到猪肝的香味,便会从头部的口子滑入,但是,当它们进去后,那口子就因为弹性而闭合起来,它们也就出不来了。第二天早上,人们去收“漏子”时候,只要把尾部的绳子解开,就可以把它们俘获了。
另外一种办法就是“照渔”:在夏日的夜晚,人们一手打着“照笼”(是一种像镂空的大碗形状的铁笼,以两米左右的竹木小杆挑起,里面点着松木劈柴),一手拿一柄装在两米左右竹木小杆上的铁箅,看见栖居在水稻田里的泥鳅、黄鳝,就用铁篦子横对着它们砍下去,就可以把它们“斩获”,只是觉得有点残忍。
(2024-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