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耒阳方言漫谈之九:耒阳特有的食材雷群明

(2024-06-05 21:34:00)
标签:

耒阳方言

“口老”

刀面豆

“冬覃(tan)”

“丰菜”

分类: 学术

耒阳方言漫谈之九耒阳特有的食材 

                  雷群明

耒阳方言漫谈之九:耒阳特有的食材雷群明
耒阳方言漫谈之九:耒阳特有的食材雷群明

   在上海多年,一直想念耒阳的几种特别的食材。

“口老”。普通话叫藠头百度说它是石蒜科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被《中国植物志》收载并附以”作为其别名。叶子有点像葱,根部有点像蒜头,味道也介于葱蒜之间。在上海,我只见到过腌制的藠头从没有见过新鲜的。其实,在我的印象里,口老主要是春节前后作为新鲜蔬菜来食用的。一般在叶子长足后,连根拔起,洗净,去根,切段,与鱼或者腊肉等一起炒,便成了香喷喷的一道菜。待到口老成熟变老,一般只留作种子,多下来的也有腌制做酱菜的。

刀面豆。也许就是百度说的刀豆它自带毒性,而且还比较的硬,所以一般都不生吃,而是把它洗净晒干切成薄段做成腌菜来吃。我小时候见过的刀面豆是藤状的植物,靠树枝或支架支撑生长,结成的豆肥大而长,一侧的两边有棱状条突起像刀背,另外一面扁平似刀面,所以叫“刀面豆”,大的可有两三厘米宽,二三十厘米长,半厘米左右厚。据说生吃有毒,但我们家乡的确没有生吃的,都是晒干后腌制做成酱菜,或者泡软后再与鱼肉等一起煮着吃。现在,种植刀面豆的已经很少了,几次回乡都没能看到。

“冬覃(tan)”。《耒阳方言研究》作“冬蕈”,发音不对。小时候在家乡过春节,有筒覃、冬覃两种菜让我难忘,其中筒覃,普通话叫茼蒿菜,比较常见,而有一种叫“冬覃”的蔬菜,叶圆而大,味道滑而腻,一般是做汤,吃起来很爽口。我几次回耒阳,都没能吃到它,不知道是否还人种它。

“丰菜”。有点像上海的大青菜,但是比大青菜还要大许多,我记得小时候家里种的丰菜,可以长到半米多高,一大蔸有好几斤。更特别的是,它可以一片片叶子剥来吃,无需一次采完。它味道鲜嫩,比上海的青菜要好。据说,现在,它也很少有人种了。我几次回乡,都没有见到过。《耒阳方言研究》有“葑菜”,但解释是“芥菜”,百度说“葑菜,又名芜菁、蔓菁”,显然都不是我说的这种菜。

虎珠豆腐。虎珠树,可能就是橡树,它的果实我们叫“虎珠”(hu-ju),有大的花生米大小,外面有光滑的硬壳,里面的果肉磨粉滤汁沉淀后,可以加热做成豆腐状的食品,我们叫做“虎珠豆腐”,紫色,红烧或做汤,味道有点苦涩,且对胃有点刺激作用,耒阳话叫“吵”(co)。另外,还有一种叫“lia珠”的,大小与虎珠相似,但呈圆形,也可做成豆腐吃。在所谓“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它们曾经给了老百姓救命的帮助。不过,现在,这两种树也很少见到了,估计这种豆腐也没有了。

                           2024-06-0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