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社教日记   4、到达“天马”公社

(2014-12-29 00:19:49)
标签:

出发

佘山

天马公社

朱家村

天主教

                社教日记   4、到达“天马”公社

                               雷群明

     19631227日(星期五),现在,我正坐在天马公社委员会的楼上舒适的藤椅上,一边晒着太阳,一边写日记。其他队的同学,路远的,都准备出发了,他们的大队已派出船来迎接了。我们的住队近,还要等着。

4点多,我们起来替一年级及五班同学打饭,除陈文富外,又加上王明生,结束时,已经5点多,我仍然又“钻进去了”。可是只合了一会眼,同学们已起来了,已经颇为沉寂的学校宿舍,刹时又热闹起来。8点多,我们分乘两辆车出发,经过上海县,进入松江,大家对于平原上的小土堆感到兴趣。当车子经过佘山时,大家都探头而望,怀着极大的兴趣。我也看了一下,寒天凋碧,一片苍黄冻色,不像周围的几个小“山”,光秃秃的一毛不生,而是披拂着一层树木,山脚山腰,错落有致地有一批房子,山顶上有一座红房子和一个圆圆的银白色建筑物,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熟悉情况的同志说:那是教堂和天文台。董老师说:“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营垒相对。”的确有趣。他们说:一走到山脚下,上山途中,宗教色彩就非常浓,上山台阶上就有耶苏基督受难等图像。

佘山过后,沿途就有一些小山起伏,但多为石山壁立,采石场的工人把山吃掉了一大块一大块的,有些地方还颇为壮观。

我们的车在大路上奔驰,由于是货车,车尾扑进来大量尘沙,开了窗户,才稍好。尽管如此,由于路太干燥,车子过处,卷起一条黄龙,烟尘滚滚,就像半山的变幻莫测的云雾,后面的车子在灰雾中时隐时现。站在车尾的同学都扑了一身的灰尘,陈士杰、孙龙基头上、眉毛上落了一层灰,就像是石灰工场的工人,又像是化装的演员。快10时,我们到了天马镇。

在饭前,先听了王主任的情况介绍。这是一个40多岁的人,脸色红润,脸刮得很光,讲着不大土的松江话,基本上还听得懂。讲完之后,他说叫大家“扯过扯过”,我们都以为是“参观参观”,后来才知道是“商讨、漫谈、讨论”之意。有些情况,在校已介绍过了。

中饭在公社吃,分两批,首次尝到了有名的松江大米饭,又香又软,又粘,烧得很硬,吃的菜也很好,8分钱,青菜底,油炸蛋,只是说实话,吃得不够饱。

饭后,我和勤来等漫步去参观市容。走了一阵,倒还是座不小的小镇呢,一条主街虽窄,但是各种货物都齐全,还有几个小卖铺,买卖很兴旺,来往行人还颇不少,肉鱼店门口的人还不少。王主任讲,他们很早就完成了交售任务,现在要多少有多少。

公社门前有一条小河滨,纵横交错都是水路,水面上是一座座石拱或木拱小桥,宽窄不等。有座木桥,铺板很稀,有些地方烂掉了,走得脚步重了,还吱咕吱咕地响呢。镇上还有一个辗米厂,一个说书场,后面是所谓“天马山”,光秃秃的,树木稀少,只铺着一层枯黄的草。半山顶上有人家的房子,还有一座小小的古塔,塔根已经塌掉了一半,从山下望上去,真是岌岌可危,摇摇欲坠。我们想登上去望望,听说老师不准,又恐怕有事,我们就没上去。

勤来说,考研究生的可能提早一周回去,我想,我不会回去的,索性不考它也罢,我说,要是不考,我寒假到勤来家去,去看看真正的大海。

1时半,我们的船来接了,行李都已装上,全体人也坐了上去。颜老师却叫刘上去,要我留下收拾房子,可是“打铁滨”的还未走,他们已收拾好了。于是,我和徐又走路前去,转过几栋房子,看见我们的人才卸下行李,我们跑步赶上,帮助把东西一次运了。

朱家村是一个很不错的村落,有一个旧教堂,大队部就设在原教堂内,设备非常好,有钟,有电灯,房子宽敞,粉刷一白,通明透亮,实在是非常高级的。隔壁是农中,许多中学生围着我们看热闹。厅堂里堆着草帘,糠(燃料),一些学生在大厅里织草帘。天井里还有一副杠铃,真是绝好的条件。我们安好家:黄、徐2人住在朝北后房,女同学住在西边一间女教师房里。我们8人住在朝南大屋里,里面有一个大立柜,约有3米高,一架旧红漆牙床,一条古色矮几。高、孙2人睡床上,我们6人睡地铺,地板上铺着厚厚的稻草,我倒担心,会不会夜里热出汗呢。

安好家后,我们绕村走了一圈,一条小河从西边流过,村子从南到北约六七十公尺,一条小巷划分为二部分。东面有一水塘,是吃水,显然非常脏,但是看来是得吃了。以前,我们嘲笑家乡的“下边古”吃塘水,可是比他们这儿还要干净呢。

这里的村子全是瓦房,似乎没有楼,很矮。村西边看来原来是禾坪,现在挤挤的堆了一大堆一大堆的圆墩墩的稻草,一些人在晒太阳,窃窃地低声议论着。显然,我们的到来必然引起他们的好奇和不同的反应呢。大队部隔壁是一个杂货铺,另外还有2个班的小学,还办了一个黑板报。条件是很好的,更可喜的是,我们队的党支书,就是上次松江县委书记提到的周志清。

干部们在开会,下午没空和我们见面、介绍情况,周临时出来和干部见了一下面,就去开会了。我们闲着,打扫了住地周围的环境卫生,修好了台阶。一些群众远远的看着我们,窃窃私语,看得出他们是高兴地笑着。

我又奉命跑了一趟天马,买来了一斤辣子,晚上蘸着热腾腾的馒头,又辣又甜又香,味道真美。第一顿饭,我们聚在一起,围着张大桌,上面摆着两脸盆馒头,一盆菜汤,一碗青菜,一碗辣子,站的站,坐的坐,边谈边吃,津津有味,兴高采烈。这是真正的下乡第一餐。

晚上,听周支书谈队里的情况,使我吃惊的是这里竟有50%以上的天主教徒,而我们住的这个村,2个队,竟是100%的天主教徒。这显然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困难。8点多钟,我们过民主生活会,大家谈自己一天来的收获体会时,都谈到这一点。董说:要是我们的工作使天主教徒变成了马克思主义者,那就是我们工作的胜利了。

我有意见的是:1.也不知是有意还是刘的“慢性”,小小组一直没有着落,前天说下午,昨天推今天,晚上又推明早。问起来又“呆会儿”,真令我不快。2.一天来,有些同志已很累了,可是,民主生活会却拖到10点钟结束,会后颇有人不满意,领导(——刘)也太不照顾人了,虽董老师几次示意,但刘却有耐心拖。

     第一天的生活基本上是满意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