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认识钟表》教学案例及反思

(2009-09-23 21:30:21)
标签:

案例

分类: 教学空间

案例

从生活切入数学,让数学服务生活

——《认识钟表》教学案例及反思

东西湖实验小学  林丹

教材设计说明:

《认识钟表》一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第八单元内容。本单元主要是使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学会看整时和半时,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本节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是认识钟面上的整时数,先让学生认识时针和分针,再认识钟表(包括电子表)表面上的整时数。本节课要求学生对整时的认识,是学生建立时间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今后“时,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教材在编写上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生动具体的学习数学,按照“认识钟面结构—整时的读写法—时间观念的建立”的顺序编写。一般说来,一名6岁的儿童每天起床,吃饭,上课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就感知到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新课标中提出,要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为此,在进行活动设计时,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吸收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数学信息,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这一节课的教学的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尝试探索”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创设情境,设计了色彩鲜艳的课件,让学生在课件所创设的情境中学习,同时我还采用了动像发现教学法,让孩子们通过合作交流发现钟面的结构,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想,激发了认知兴趣,而且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了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想一想,数一数,说一说,比一比,写一写,拨一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认识钟面,认识时针和分针,学会看整时。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过程性目标:
    1、通过拨表针、观察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念。
    2、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精神。
    3、能用所学知识,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情感目标:

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教育学生要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看整时的方法。
教学难点:会用两种表示法表示整时。
教具准备:课件、钟面三个

学具准备:学具钟、习题一张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趣

    1、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仔细听:滴嗒滴嗒……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睡觉,猜猜它是谁?(钟表)

     2、师:钟表能告诉我们什么呢?(时间)

     3、师:生活中,能告诉我们时间的有很多呢!还有哪些呢?(手表;闹钟;手机;电子钟)

     4、师:钟表王国的兄弟姐妹可多呢,你们想去钟表大世界看看吗?(课件出示各种不同整时钟表)

     5、导入:这些钟表漂亮吗?喜欢这些钟表吗?那我们现在就和他们交朋友吧!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钟表。(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

1、初步认识钟表
   ⑴小组合作学习:仔细观察学具钟,你发现钟面上有什么?
   ⑵汇报交流:
   生1:钟面上有两根针,一根又长又细,一根又短又粗。
   生2:还有12个数字。 
   生3:还有一些格子。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认真,钟面上的部件都被大家找出来了。现在请同学们看这个钟面。(课件出示,介绍钟面)

师小结: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相等的大格就组成了一个漂亮的钟面。
 2、认识顺时针方向

师:钟表呀,还有一些小秘密呢!仔细看!钟面上的时针、分针在怎样变化?(师转动实物钟)

学生发现时针和分针转动的方向是一样的,这个走动的方向我们就叫顺时针方向

3、初次体会分针与时针的关系

让学生体会时针转得慢,分针转得快,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

师:你能象老师这样拨一拨吗?学生动手拨钟面。

4、认识钟面上的整时。

(1)初步感知整时

课件出示主题图

师:同学们,这幅图上画了一个什么情景啊?你知道这个小朋友是什么时候起床的吗?

学生用已有经验回答,教师进行讲解。(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7,这时就是7时)随后带着学生写一写“时”

 (2)任意拨时间

师:“你会象这样拨出一个时间吗?”用学具钟拨一拨。
选出3个整时的钟面,学生说说拨的是什么时间,是怎样拨出这个时间的。
  (3)探究整时

师:指着“X时,X时,X时”说“这些都是整时”。(板书) 当整时的时候,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是这样停放的。仔细观察比较,钟面上时针、分针有什么特点?把你发现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小组合作)
   学生汇报交流

小结:当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板书)

(4)拨整时

看钟面认时间

说时间拨钟面

上午10:00做操:下午上第一节课的时间是:2:00

学生说时间老师拨钟面,学生判断正误。

D 你再拨一个你喜欢的时间和你同桌说一说,你在这个时候做什么?

(5)体会一天2个10时

(课件出示)(一个在上课,一个在睡觉)

师:都是10时,为什么他们做的事情不一样呢?

4、整时的第二种表示法。认识电子钟上的整时
 (1)小朋友观察身边的事儿,非常仔细。课件出示:一个电子表上面显示“12:00”,问:你见过这种时间吗?在哪里见过?

师:这是整时的第二钟表示法,叫电子表示法。

①讲解7:00
(课件出示主题图,7时还可以写成7:00)

师:几时就写几,然后写上“:”再写两个“00”。

② 学生尝试用电子表示法表示黑板上的整时(点2生同时板演后师生评价)

③练习

老师写一种,请你写出另一种(课件出示)

(2)画分针、时针

课件出示:12:00(加时针)    6时(加分针)

三、练习内化

师:一个名叫小明的小朋友,和我们大家一样刚刚学习了《认识钟表》,他把自己一天的时间是这样安排的,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出示小朋友的一天。 (打开书第92页) 这是小明一天的时间安排(多媒体) 仔细看书上第92页,说一说,写一写,他什么时间做些什么?

学生完成92页填空

集体订正。然后让学生评一评他的安排合理吗?

想一想,昨天这个时间你在干什么?

课后你也能向小明那样为自己安排一份合理的作息时间表吗?

课件出示课件小短片,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时间象马儿一样跑得飞快!时间是很宝贵的,我们要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好好学习,做学习的小主人!”

四、总结测评

1、总结

师: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有何收获?

2、作业

(1)P94    第1题(游戏形式出现) 

第3题

(2)拓展延伸

小调查

师:调查一下,太阳刚升起大约是几时?太阳刚落下大约是几时?

教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执教,体会如下:
一、创设生动的问题情景,激发了学生的认知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欲的强大内在动力,是创造的先导。情绪性心理学家利泊认为:“宽松和生动活泼的气氛,可以使情绪具有动机和知觉作用的积极力量,它组织维持并指导行动。”创设问题情景就是把学生引进一种与研究的未知问题相联系的气氛中去,使学生在思考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学习数学。

根据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的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创设情境。《认识钟表》上课伊始,我充分利用多媒体,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用课件出示闹钟声和谜面让大家猜谜,当同学们猜出闹钟,再说说它的作用。目的在于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景接着带着同学们到钟表王国去认识各种各样的钟表,和钟表交朋友,引出课题,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为主动探求新知聚集动力。这一环节实施效果颇好!课中,时不时用“比一比看谁最能干?”“谁是一位合格的小老师?”等等激励语言来激励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用奖 “红旗”、“笑脸”等奖励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设计了色彩鲜艳的课件,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色彩鲜艳的多媒体课件,喜闻乐见的动画形象演示,逼真的音像效果,使学生产生亲切感,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因此,形象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认识钟表》一课中,教学的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色彩鲜艳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让时针和分针配童音作自我介绍,用充满童真的语言来吸引学生,让学生在课件所创设的情境中快乐地学习。课件的辅助教学贯穿整节课的始终,做到有的放矢,效果显著,让学生在这样学习环境中学得轻松、快乐!

三、创设积极探究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

著名的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就是由他们自己去发现,探索,研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就是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并使学习成为一种思索活动。其实质就是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过程,不断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因此,在教学中所教的内容,在老师的引导下,能让学生独立完成的,就让他们通过自己动手、动脑独立完成。

《认识钟表》认识钟面这个教学内容里,我注重利用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观察课件上的钟面和自己的学具钟面看发现了什么?充分让学生说一说,数一数,主动探索,观察解决问题。把自己的发现和同桌的小朋友交流。让孩子们通过合作交流发现钟面的结构,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想,激发了他们的认知兴趣,而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想一想、数一数、说一说、比一比、写一写、拨一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四、重视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当代理论认为,用手做科学,不用耳朵听科学。心理学家皮亚杰认知发展学说:“数学的抽象性乃属于操作性的,它的发生经过了一系列的阶段,而最初的来源,又属于十分具体的行动。俗话说得好:眼看百遍,不如手做一遍。动手操作是一种发展学生思维的重要教学活动,也是让学生主动地探究,获取知识的良好方法。通过?“变静为动”,让学生动手操作,能使学生思维更加活跃。研究表明:儿童的思维与理解往往是与他们的活动分不开的。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的逐步过渡阶段,动手操作活动能帮助学生形成表象,建立正确的概念;同时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真正参与了教学过程,才有可能对教材做出有意义的发现,使学生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

在《认识钟表》一课中,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如实物钟、学具钟等。在教学中,设计了探索性、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采取摸一摸、转一转,老师说时刻学生拨钟面;同桌相互出时间拨一拨;学生自己拨一个自己喜欢的时刻等一系列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时巩固及时消化。本着遵循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原则,引导他们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大胆表达,在主体探究中学会认识钟表的方法,从中进行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有效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五、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让学生体验到两者的密切联系。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课堂教学应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是密切联系的,体会到数学的内在价值。新课标中提出,要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认识钟表》的设计着力体现了这一理念。如观察小明的作息时间表,拨一个自己喜欢的时刻,并说出这个时刻自己在干什么等,均在训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看生活。最后的游戏性练习,既有趣味性,又很好地巩固了所学知识,同时还使数学有了鲜活的生活味。总之,在进行活动设计时,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吸收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数学信息,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经过本节课的教学,课堂教学目标基本达到。从学习的过程来看,学生较充分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快乐与意义。他们在观察、操作、交流之中感悟、理解、探究到了通过时针与分针的位置关系,判断时刻的方法。学会了用两种方法表示整时,也初步感知到了生活中什么时间做什么事,建立了一定的时间观念。课堂教学也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这节课中也存在着值得探究的问题:本节课共上了3次,但3次呈现的效果却不大一样,第一次在一(6)班试教,效果不错;第二次送课下校在幸福小学执教的这节课,学生学习的效果显著,而在这第三次组课评比中用一(5)班学生上的时候并没有达到我预期的效果,出乎我的意料之外。通过这次的上课,给我触动很大,同样的教学设计,同样的执教人,面对不同班级的学生呈现的结果却不禁相同。“备学生”也是一个多么重要的环节啊!

另外,课堂上如何把握对学生激励与规范的“度”的问题?

当数学名词“时刻”与学生的生活语言不合拍时,该如何铺垫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接受?等。

这些问题都将引起我深层次的思考。

同时,也提醒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多一些策略,努力使学生能有一个完满的课堂生活。再接再厉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