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秦安赵家川龙凤观

(2013-12-26 17:21:37)
标签:

文化

分类: 民俗志

秦安县城东约十里有赵家庙,为九天圣母太乙元君宝刹——龙凤观,始祀久远,失其年代。今庙居南小河之阳。信士相传旧庙居赵家川之阳山庙山沟,同治间毁于回乱后移建于赵家川南小河之南岸,解放后渐毁,2003年在原址重建,落成后由于电灯短路,引起火灾而至大殿抱厦焚烧几尽。此后,信士易其址于赵家川南小河阳岸,即今庙址。其庙经营筹措约十数年,建成大殿、抱厦、庑房、山门,初具规模,又建成乐楼一座,共计投资约一百四十万余元。而今香火鼎盛,弟子虔诚敬奉,庙会如期举行,景福一方,降康赐祥。

 

http://s4/mw690/001NA98bgy6FisS5gpt23&690

秦安奉祀圣母元君由来久矣,考之九龙山九天圣母三府元君传文,三圣母于宋代仁宗年间(即公元1023年—1063年之间),降生于秦地张家河湾,后经观音渡化于边家河脱骨升天,身化金仙,后被敕封为九天圣母三府元君。考之出身传文及九龙山元代碑文,建庙时间在元大德年(1304年)之前。据九龙山碑文记载九龙山圣母封号亦为“九天圣母太乙元君”。又据赵家川信士世代相传以及当今风俗,大爷的娘家为叶堡乡的何家陡坡(其地有五女峰亦有神奇传说),附近有张家寺沟,有古寺。明胡缵宗所著《秦安志·山水》中有记:“(县)东北二十里曰青龙山……迤南为湫科平,其平四隅坦然而中陷者,为寺沟,有古寺。迤北……为五女峰(四十里)。”在叶堡乡何家陡坡和张家寺沟本地的传说中,老爷山为大爷最早的山场,为五女峰之首。要而言之,张家河湾、张家寺沟、何家陡坡、五女峰当于古代神灵传说息息相关,其中细节今已很难考知。

http://s7/mw690/001NA98bgy6Fit0uvxY26&690

http://s9/mw690/001NA98bgy6Fit0J8a488&690

 http://s4/mw690/001NA98bgy6FlKLdgbl87&690

赵家川南山山半有龙泉湫,为圣母湫泉,距此数里之遥的乔家新庄有南北朝古寺龙泉寺,为历代取湫求雨之地,遗址今尚存。据明《秦安志》记载:“南二里曰长山……迤东为龙湫(十里),其湫莹湛如泉,旱则祷雨其中”,其下有小注模糊不可识。由此可见,明代之时赵家川圣母庙已为县内重要祈雨之地。庙内现存最早的遗物有康熙和乾隆年间界石碑,考其文字与建庙无关,现立于山门两侧。庙内收藏有历代遗物牌匾多件,其中已未年所书记事牌记载较为详细,其文如下:

九天圣母太乙元君灵湫感应

秦邑城东旧有龙凤观,崇奉九天圣母,后有慈悲庵,中列三皇宫,钟楼、鼓楼屹然侍列左右,访诸父老,不知创自何代。虽颓垣败瓦不胜荒废之感,而捍灾御旱、祈晴祷雨有感立应,确有神灵实式凭之。此邦人之崇奉如一日非偶然也。《礼经》有云,保卫地方,有功人民则祀之。今以捍灾御患,祈晴祷雨,邦人特以不恳之圣神,竟坐视其庙貌荒废湮没,而不忍设法一为之重新,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特以将薄微力量此功程不堪胜任,因思圣神之呵护人民为职志,不分伦类,一视同仁,而善人信士之敬神谁不如我,尚祈慨输仁义之钱,大为神功之补助,庶几庙宇重新,我神圣有所依托,我人民亦得所凭依也。曷乐如之,谨启。今岁次已未苦旱,仝社虔诚祈祷,三日即雨。因敬制凤冠一顶、大桃红缎袍一件、大小木匾两桢书“妪育群生”四字以昭圣母灵贶云。带洗眼四股共合付钱二十八串三百六十三文,城乡共来愿钱六十一串五百二十七文,凤冠木匾袍谢降匠工共使钱五十一串八百四十四文……

募化首事人……(共列人名三十人)仝叩

岁次已未年夏五月谷旦

书牌时间已未年据牌文文字风格当为民国时期,即1919年。概当时已值民国八年,清代已亡,秦安地处西北一隅,风气晚开,故不书民国年代。从文字可见,县城东赵家川圣母庙原名为龙凤观(今沿用此名),其后在慈悲庵,中有三皇宫等建筑。据元代至正九年所立《重修文庙碑》记载,知县王思聪曾修葺三皇庙,可以推知元代已有此建筑。明志中对“龙湫”和记载亦与此相应证。可见圣母庙在元代已存。神明之事考知非易,岂可枉言!

http://s11/mw690/001NA98bgy6Fit9Ck7Eea&690

http://s12/mw690/001NA98bgy6Fita8Nl19b&690

http://s7/mw690/001NA98bgy6Fitafnb896&690

然而明清以来在此祈雨御旱之事地方文献及民间流传甚广,庙内今存有道光十六年及二十六年牌匾,均与祈雨有关。其一为“甘霖沛降”匾,道书大清光绪十六年秋八月吉日合社人等重建水案并叩“甘霖沛降”四字以志不朽。末书阖社人仝叩。其一为邑拔贡孙振声于光绪二十六年所书“灵湫”匾额,原悬于长山支脉赵家川南山山半湫亭之上。另有原抱厦天井所悬八卦匾上书“应地无疆柔顺济利”八字。存清代磬一,上书:“道光岁丁未秋七月涧滩弟子义士邓耕叩献”。又有清代铁锁、兵器、烛台、签梭、行轿、靴子等遗物。又据当地信士所言,旧时有安维峻所书“大泽时应”和民国末任县长杜凌云所书“甘露沛降”等牌匾,但今天已不知其下落。

http://s2/mw690/001NA98bgy6Fith5tJfb1&690

http://s11/mw690/001NA98bgy6FitiEy1k1a&690

http://s1/mw690/001NA98bgy6FitiKnNm60&690

南山圣母灵湫距赵家庙约五里之遥,其地广衍阴湿,奇峰时起,断续相连,草木油然。废址今天依然可见,湫井下部用青砖箍成八卦形,上部为近年来当地人用红砖补彻,直径不到二尺,俯视井底,有冰菱然。湫泉周围散落古代石柱及筒瓦、瓦当诸物,有残破的清代瓦香炉两座,一小炉上铸福寿字样,大炉刻有“淡月疏星绕建章,仙风吹下御炉香,待卧鹄立通明殿,一朵红云棒玉空。”为苏东坡的《上元侍宴诗》。村民常在此烧香祈愿。据村民介绍,此湫上原建有湫亭一座,为悬山单间建筑物,外有明柱四根,内壁二柱在墙里,当亭为湫泉,泉后置神案,上书神位有圣母、八海行雨龙王和镇江王等。

http://s2/mw690/001NA98bgy6FitvKfXXa1&690

http://s2/mw690/001NA98bgy6FitxjFRf61&690

http://s8/mw690/001NA98bgy6Fitxz6Xdc7&690

http://s5/mw690/001NA98bgy6FitC2o3Gf4&690

http://s11/mw690/001NA98bgy6FitCf85Ica&690

http://s12/mw690/001NA98bgy6FitCol3t2b&690

秦安南小河《水经注》称安夷川水,沿途村落赵家川、涧滩、蔚林一带居长山之下,古代水源充沛,诸多泉水在长山山半涌出而形成沼泽湿地,在龙泉寺与县城东迎恩寺(亦为南北朝古寺)之间泉流广布,湖泊众多,故胡缵宗在《秦安志》中称为“海子潆洄”,为秦安十咏景观之一:“山不甚高,然长莫加焉,水不甚广,然清莫加焉,地不甚大,然沃莫加焉,故其川宜稼宜牧,有可称者。”晚清秦安士人成久宜曾作《与巨子馥题海子湫》诗曰:“绿柳青杨夹海滨,莺莺燕燕闹初春。风景已饶畴昔胜,可怜犹是不如人。”由此可见当时此地生态良好,山青水秀,景色宜人。可惜今天地下水位下降,旧时风景只能求之于诗文了!

http://s7/mw690/001NA98bgy6Fiu5BuYK96&690

http://s16/mw690/001NA98bgy6FiuafIEndf&690

http://s10/mw690/001NA98bgy6FiuarAVj79&690

言及祈雨,庙会会长及当地老人津津乐道。其中老人们记忆犹新的是民国最后一任县长杜凌云祈雨的故事。

在民国时期,高粱是秦安县城周围最主要的作物,因其产量高,秸杆长,可同时解决吃饭和烧柴之需,为农民的主要依赖。1947年七月,正值高粱灌浆之时,却遇久旱不雨,秦安城乡居民心急如焚。此时,县城内各处设坛求雨皆不应,县长杜凌云询问当地士人,听说此地圣母祈雨特灵,于是决意上山取湫求雨。这是一个烈日炎炎的午后,县长杜凌云脚穿麻鞋,手握柳棍走在前面,群僚们挽着裤腿赤脚紧随其后,一路浩浩荡荡直奔龙湫而来,县城至赵家川的土路上弥漫着厚厚的尘土,远远望去像行走在黄云之上,沿途的村庄站满了观望的人群,但无一个女子在内。取湫祈雨是最为神圣的事情,所以提前三天向全县召告,但凡妇女一应不能出现在神坛及祈雨队伍经行之处,城乡担葱卖蒜之人一律禁绝经营,县城主要街道到处串挂着旗幡。

气氛神圣肃穆!

赵家川周围的百姓和庙会会首人等已提前三日设起神坛,八大官神照例全请于大爷庙内,阴阳、师公此刻已停止了跳唱,人人头戴柳条编织的遮凉帽,黑压压地跪了一大片,一张张被太阳晒得黝黑的面孔上渗出晶晶汗水,每一张面孔上无不露出忧郁和期盼的神色。

县长杜凌云来到神坛前,恭敬地上香、叩拜,完毕后,带领群僚及各庙会会长等人沿着陡峭的山路在烈日下继续行进,不到半个时辰就到达龙湫所在地。虽然久经干旱,但灵湫一带仍然阴湿如故,这一带是广阔的草坡地,漫坡的苜蓿草夹杂着各种各样的野草闲花,在艳阳的照耀之下发出植物蓬勃生长的气息。“真是一个好地方!”县长杜凌云由衷赞叹。随行者及尾随而来的百姓们渐渐地跪满了山坡,县长跪在湫亭之前焚香祈祷,念着长长的祷文,然后进行取湫仪式。

这是神圣的一刻!

县长亲手将红布包裹的湫瓶用红线下至湫泉水面三分处,虔诚默祷,众人皆屏气凝神。一刻过后,县长将湫瓶缓缓吊上,恭敬地置于案上,会长用香头戳开红布,探至瓶底,然后抽出,众人见他面露喜色。“水湿三分!”

县长大喜过望,但又心有不安,忽然抬头看看深蓝的天空,众人的目光亦随之移动,但见天空万里无云。众人的头随着县长越抬越高,人群中忽然有人失声喊到:“云彩,云彩出现了!”只见湫泉正上方有一云朵如香烟般地升起,越来越大。人群爆发出欢呼声!

人们静静地等待着!

天空四面逐渐聚集起了云彩,仿佛听到了谁的号令,急急地赶来。接着,人们跪香的地方稀稀地滴下麻钱大的雨点,人们惊奇地发现,县城及周围的地方已是黑云密布,大雨如注了。有些人开始沿着山路往回跑,半路上连滚带爬,一片欢腾。唐家堡的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追忆,这一场大雨持续了一个时辰,高粱窝子里积着满满的雨水。县长杜凌云回不了城就住在当地一个姓宋的参议员家中了。回城之后杜县长欣然命笔,为大爷庙题写了“甘露沛降”的匾额,以示答谢神恩。

http://s14/mw690/001NA98bgy6FiuoScIlfd&690

http://s15/mw690/001NA98bgy6Fiur55Eyae&690

 

在明清到民国时期,十年九旱的秦安,取湫祈雨是一项经常性的公共活动,布雨济民也是秦安八大官神的主要职责之一。因此诸如此类的祈雨及民间传说世代积累在人们的记忆之中,赵家川大爷庙的许多牌匾楹联记载着这些活动,但是在上世纪的“文革”运动中,大多历史文物都被不幸毁坏,虔诚的信士们不顾当时政治气氛,采取化整为零的方式,在各自的家中保存了许多圣母庙的遗物,为新建的龙凤观增加了文化气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