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港股合股供股最专业的分析

(2011-04-25 09:50:14)
标签:

合股

供股

老千股

杂谈

分类: 收藏

转载来自“汤财手记”网友的博客

先合后供掠水百亿 揭大股东连环杀股民3招

2011-03-13 16:26
2011-3-2 EW

股民买入一只股票,一心想最多是蚀掉投入的金钱就算数,但近年一些细价股兴起先合并再供股的手法,股价不断向下炒。股民不断投入金钱供股,如果小股东心有不甘想加钱再玩,股价随时跌完又跌,自己愈踩愈深,结果损失惨重。这种合股又大折让供股的方法,近日情况变本加厉,过去半年用这个方式抽水的公司多达十多家,累积集资金额达四十亿元。市场人士估计,股票玩家藉这个向下炒的玩法,多年来累积向小股东掠水近百亿元。本刊访问一些资深股市玩家,拆解这些杀股民招数的玩法。

廖先生○八年十二月以一仙九的价钱,买入总值十五万元的宏安(1222)股票。“我见公司盘数几靓,市盈率低也有息派,又有实质资产,于是大手买入。”怎料之后宏安差不多每年抽水一次,每次都是先合并后以大折让供股,令股民进退两难。“次次都要攞钱出来供,真系唔知供唔供好,但唔供也担心股份被摊薄!”结果他几年来再掏出九万元再供股,但宏安股价跌势未止,现时持股市值仅三万元,埋单计蚀了约二十一万元。
据本刊统计,过去半年宣布合股或大折让供股的公司达十二家,总共集资金额达四十亿元,如果以宣布供股前股价,与现价相比(经供股除权调整),股价普遍有几成跌幅,其中跌幅逾七成的有三家。本来集资属正常商业行为,不排除个别公司有实际需要,但近日积极关注这种事件的保障投资者协会主席吕志华却认为,这情况有变本加厉之势:“这种大股东杀人方法,简单来说就是向下炒,藉股价暴跌,震走小股东,然后在低位买回获利。现时证监会见公司股价急升,通常要公司发通告解释升因,点解大跌的时候,就没要求公司解释!”

股价大跌不用解释据一名熟悉市场运作的证券界人士称:“擅用这种手法的,主要有六、七帮人,每帮最多控制十几间公司,即他们加起上来控制近百间上市公司。这些公司总市值随时超过千亿元,有关人士多年来在股市搵钱可能超过百亿元。”他又指出,大股东通常与一些关连人士,控制公司大部分股权,甚或借货沽空,不断将公司股价“质”低,然后在低位再补回股份获利。“为了避开有关部门追查,他们的操盘基地往往搬上大陆。现在网上交易十分流行,令追查更加困难。内地胜在人头多,他们容易可集合几十个,甚至过百个人头,从而制造成交!”他说。综观他们杀人的招数,通常可归纳为以下三招:

供股逼走小股东汇盈证券董事谢明光指出,有些公司其实没有很大资金需要,却经常要供股集资,目的很明显,就是想“整”走小股东。通常这些公司不断进行集资,并且以大比例,大折让的方式,逼小股东供股,否则小股东的权益就不断被摊薄。“如果公司一供十,供股价折让九成半,股东要预咗一大笔钱出来供股,你唔供即系提前认输,自己持有股份不断被摊薄,真系供又死唔供又死!”他说。如果小股东决定放弃供股,往往会由大股东或相关人士包销供股,令他们得到低价增持的机会。“这样大股东好容易收到大部分货源,虽然目前有大股东不得持股超过七成半的限制,但他们随时只是将部分股份批出去给自己友。”一名资深经纪称。他指出,大股东收齐货,赶走小股东后,随时才再开车炒上。另外,近年壳股有价,大股东收齐大部分股票,也可能索性将公司卖壳赚一笔。上市公司抽水频频的情况经常发生,例如中国置业(736)刚于二月中公布以一供三十比例供股,供股价较现价折让逾八成,现在仍未完成供股,股价已累积跌幅达两成半。不过回顾公司过去一年来透过配股、行使可换股债券抽水达十次以上,股份试过五合一,再五十合一,现时价股比一年前大跌九成九,长揸的股民可说血本无归。

先合后供杀伤力大这是一条简单的数学题:一除以二十,再乘二十,答案是几多?相信小学生都懂得答是一,但在一些财技高超的大股东眼里,这个答案并不是“一字咁简单”!他们可以用先合并后大比例供股一招,杀得散户血本无归。举例说,甲公司现股价为五仙,供股价为二仙,若先二十合一,再一供二十,和不合并但一供一,理论上集资金额一样,但对小股东的杀伤力就有天渊之别。合股与不合股的分别在于以合并方式供股,股民需要大比例、大折让供股(见附表)。我们经常听到公司先合股,后供股,其实根据惯常做法,仙股需要最少合并成为毫子股,才能进行集资或收购合并,也因这样做才能出现供股价折让大,发行股数大增的情况,令小股东处极不利的境况。

集资买蚀本资产即使小股东奉陪到底出钱供股,令大股东逼走散户的如意算盘不能打响,他们可以有另一种玩法。因为公司资金多了,可以收购一些大股东的资产,可是这些业务却是年年蚀钱,令公司的现金不断流走,使大股东有机会“圈”走公司的资金。“例如有间创业板公司,藉着不断转型,一时做电子、一时做医疗、一时做矿业、但做亲都蚀钱。有时收购一项资产只用一亿元,有甚么理由一年随时蚀两亿三亿!”(按:呢只是8202)一名资深证券界人士称:“人人都想做生意赚钱,但点解有人专门做蚀本生意,愈做愈过瘾!”公司年年蚀钱,令现金不断流走,这样又需要再集资,造成一个恶性循环,令公司抽水未有停过。所以见到有些公司不断供股集资,去收购资产,但往往喜欢买蚀钱的资产,股民就要小心。

合股与不合股的差别

假设投资者持有一百万股甲公司,股价五仙,总值五万元

不合股

1.一供一,供股价两仙。2.股价维持五仙,需供一百万股,每股两仙,即斥资二万元供股。3.股价五仙但供股价两仙,供股价折让六成,对不供股的小股东摊薄效应相对较轻。

合股

1.二十合一,一供二十,供股价两仙。2.二十合一股,令一百万股变为五万股,股价则变为一元。但一供二十之下,变成同样需要供一百万股,供股价两仙,一样斥资二万元。3.股价一元但供股价两仙,比股价折让达98%,而且比例达一供二十,对小股东摊薄效应极大。

三招堵塞漏洞

吕志华建议,可提出三招堵塞这个漏洞,首先规定公司在合股后,要隔一段时间才能进行供股;其次,市值低于一百亿元的公司,每次发新股集资额不能超过市值某一百分比;第三,供股价不应低于公司现股价的某个百分比。“证监往往认为批股才需要较多限制,供股则大小股东一齐供,一视同仁,所以没有严格监管。但其实时代不同了,大股东很多时透过供股出蛊惑招!”他说。他续称,现时上市公司变仙股后,需要再合并最少成为毫子股,才能进行集资及收购合并等,一些公司利用这个条例,因此出师有名,来个先合并然后供股,使小股东任人鱼肉。他认为,即使禁止合并后即刻再供股,公司仍可透过批股、发可换股债券、借贷等形式集资,不会因此影响公司正常的运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