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阳哥之善恶有报,怎样才算“善人”呢?

善恶有报,怎样才算“善人”呢?
大家在生活中或多或少都会遇到有人向你诉苦、抱怨的时候,例如“生活不如意”、“工作不顺利”、“周遭小人太多”等等等等,每当遇此情况,我总忍不住想问一句“你信因果吗?”如果对方坚定的回答:不信!。。。。很好,这天儿可以不用聊了,我能有幸省下很多唾沫,就安静的陪坐当个听众,等对方抱怨够了,然后直接闪人就好。如果对面之人回答:不太明白什么是因果啊。。。。那咱还得再聊十块钱儿的,呵呵。
“因果”这词,上纲上线的哲学定义或者宗教定义,大家请自行百度。在这里仅唠叨唠叨 我作为一个俗人对“因果”一词的浅显理解:我们每个人的一言一行甚至一思一念,都会产生一种与之相对应的结果,并且终于由我们自己来承受这种结果。比较特殊的地方在于:“结果”反馈到我们自身的时间和形式,普通人很难预料到。所以很多人都意识不到或者不能相信“因果”这个规律的存在。“善恶有报”,差不多是个中国人就听过这句话,可是诸位真的理解并坚信吗?当我们想要抱怨生活中的不顺或对所遇不满时,不妨先冷静一会儿 反省一下自身所做作为是否有什么不妥之处。你若是“好人”,生活总归会越来越美好;你若不是“好人”,你凭什么奢望生活能越来越美好?!“因果”这定律,不管你信不信,你我俗人到底是跳不出这个圈儿的。
有的同志可能要说了“我觉得自己挺好的啊,可怎么还是老遇见不好的事、生活还老那么糟糕呢?”我觉得,这事儿吧,是这样的:真的不是咱没出去杀人放火拦路抢劫 咱就能算是好人了。那么到底怎么做才够的上“好”的标准?这在很多典籍里都有与之相关的记述。于此略举几部易读易懂的经文典籍供大家参考。
首先,《太上感应篇》,这里面对好及不好的各种行为 陈述条列的很是详细,大家可以仔细的揣摩揣摩。
第二,《太上三元赐福赦罪解厄真经》,里面有几段非常好 说的清晰明了,例如“受苦众生 造恶非善 广结冤仇……故作事因 得此苦报”、“心如锥刀……冤愆相倂 并及子孙”,抽空看一看,明白善恶之报由来的道理,莫肆意妄为。
第三,《俞净意公遇灶神记》,通篇都很好,道理深刻,阐明:人心之恶亦是恶 起心动念不善 同样会招致恶果。不要以为恶念藏在心里没有把它付诸于实际行动 别人就真的不知道了,有本事的活人你瞒不了 更遑论瞒天瞒地瞒因果了,只能自欺尔。心常怀不善之念,招来的也只能是负能量的回应,你说你何苦呢!
我们处在一个资料、信息交流交换十分便捷的时代,一定要好好利用,多找好书好资料看,别辜负了当下这些便利的条件。上面提及的三种文典,想买实体书来看的,淘宝上都有;不想买实体书的,百度一下,网上也都有完整版。
抛却各种门第、派别、宗教之见,看一些古代大德先贤的个人传记,也很受启发。对比先人 反察己身,高明智慧者多见他人之美。愿大家能多见他人之美 滋养己之心神,美好的心念必得美好的结果。
生活中很多人也有让生活过的更好、自己做人做的更好的这种愿望,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而对一切宗教性的事物抱有拒绝和抵触感,不愿接触。我以前也这样,你要是早几年跟我说让我看什么《俞净意公遇灶神记》、《三官经》、《太上感应篇》,都不用看内容 光是一听这些名称,我就能毫不吝啬的翻一堆白眼给你 表示鄙视和拒绝!但是后来我发现,把这些典籍的宗教性外衣一扒 读的时候忽略其中有关神、仙、佛、魔的描述,抓住文中阐明道理、教人向善的内容看,你就能明了 它们都是非常高明的教科书,顶顶高明!对人生的事看的清晰透彻、阐述的详尽生动,境界之高 是现代学校里教授的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企及的!经典里留下的是古人的大智大慧,吾辈应珍之惜之。
华夏盛唐之姿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因其自身之强大进而能融八方之异,最终成就了壮美的盛世!我们不妨借用唐人之恢宏的气度,去学习各家各派各宗各教之学,学 而后用,做个真正的好人。我愿这世间好人越来越多,最好是成批量的出现才好啊!呵呵。
戊戌 二月初二 帝都
胡二勇按:公元2018年3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