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发布了《抽动症状早表现早爆发早帮助早康复》的文章,马上有家长问我:
随遇而安:
海夫人,看了今天的公众号,症状表现和症状爆发都能促进自愈我很认同。请问如果家长做的好,孩子一直症状较轻就是不爆发怎么办呢?
为爱去旅行:自从我们三口搬出来住之后,孩子很少有翻白眼、清嗓子等这些动作。以前蜗居在双方父母家,管教孩子方法不统一,“百家讲坛”式的教育理念现在彻底“宁静”了,症状自然也就消失了。我担心的是,他还没有大爆发,现在这爆发是潜藏着呢,还是……
抽动症是必须经过大爆发,才能恢复吗?所谓的“大”能有多大?
网友:
海姐姐,请教您两个问题。一,抽动症一直温和的表现,是不是意味治愈率相对较低,您说大蒋就没有经历症状大爆发。二,何为症状大爆发,一定要在青春期吗?
纤:我家孩子是5岁开始抽动,现在刚9岁,症状一直不断有,但为什么从来没有大爆发。有时在想,是不是有大爆发后会相一对早一些康复。
我的书《爱是最好的良方》中所整理出的关于抽动症的理论观点和看法,属于抽动症的普遍性,普遍规律。书中谈到和介绍的抽动症的情况,包括症状特点,症状的表现形式,抽动症的康复过程等,在抽动症中占大多数,但是不是百分百的概率。在抽动症中没有一个能囊括所有表现的理论和数据,这就是抽动症的特殊性。无论国外还是国内对于抽动症的自愈率没有一个百分百精确的数据,给出的都是大概的比例,这就是抽动症的特殊性,也是抽动症康复中的自主性,也就是好的正确的方法和方向能获得好的进步和收获。
我的文章《抽动症状早表现早爆发早帮助早康复》中所表达的内容是否是科学数据呢?当然不是,我所表达的内容是我近十年接触个例,近十年对抽动症的学习了解思考,然后自己提出的一个假设观点。这个观点如果需要去证实,需要科学实验,需要实际的数据支持,目前这只是我的一个假设和推导。
我接触的个例中,那些彻底好了的孩子基本都是症状早表现早爆发。那么没有经历过爆发,抽动症也彻底康复的有没有呢?有,但是从我接触的个例比例来看,症状早表现早爆发,家长早帮助的孩子确实能早日康复。
抽动症有吃中药好的,吃西药好的,也有不吃药好的,更有反复求医问药却没有康复,也有不求医问药也没有康复的,每个个体不同,家庭环境不同,家长的认识不同,所遇到的医生不同,所以结果不一样。
当然我遇到最多的还是反复求医问药仅仅在医药上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的家长,孩子却没有达到家长所希望的情况。
2015年 12月
12日我在青岛举办第一届抽动症分享交流会,在现场有一个家长差不多一直默默流泪。交流会之前她就单独找过我,她的女儿从6岁开始治疗,断断续续差不多一直在治疗,十年过去了,现在16岁,还是治疗的状态,药在吃,不敢停,一停症状就厉害。家长看了我的文章,现场听了分享,可能才真的明白,抽动症真的需要的不仅仅是药,也不是简单的治疗就能够好。分享交流会之前家长就表达了自己的懊悔,因为不懂不明白,错误了十年,家长用的方式就是每次症状出现就去“止”抽,而这正是我反复强调错误的方式方法。
还有就是家长虽然没有反复求医问药但是没有从内心深刻反思和反省自己,家庭环境、个人成长基本保持原样,我09年就开始接触的部分家长,近十年对抽动症的认知都毫无改变,他们在经历了最初的求医问药无果后,慢慢会放弃医药,但是在放弃医药的同时也没有去要求自己成长,这部分家长、家庭环境、个人成长,包括孩子的抽动症基本没有太大变化,整个基本维持的是原地踏步的状态。那些进步快,得到成长的家庭和家长,孩子的抽动症好了,退群了,一拨又一拨,她们还始终是那样,09年到现在,始终还是那样。
抽动症难就难在变化多,反复多,稳定期在十年的也不稀罕。
抽动症有普遍性,有基本的变化发展规律,普遍性中又有特殊性。每个个体不同,个体的环境不同、机遇不同、努力不同、方向不同,所以每个个例的结果在普遍规律中又有各自的特殊性。
无论症状怎么变化,无论抽动症在普遍性中具有怎样的特殊性,家长和孩子的成长,真正的成长才是铁定的有益的收获。抽动症本身不是一个问题,当你对抽动症的爱超过一切,那才是一个问题。
海夫人QQ615739433
2017年5月21日
欢迎关注公众微信号:HFRCDWX
海夫人新书《爱是最好的良方》青岛出版社出版,当当,亚马逊,京东,淘宝有售
当当网购买链接:http://product.dangdang.com/24105723.html#comment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