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多人生活在焦虑中,觉得很多事情还没有做,很多事情来不及做……他们不仅要求自己快节奏,对孩子的成长也充满焦虑,担心孩子太磨蹭,担心孩子落后于其他人,担心孩子赶不上时代的步伐,担心孩子没有好的未来,因此对孩子进行教育时也往往急于求成,总是不断催促孩子。但孩子就像一颗幼苗,有其自身的节奏和规律,这样“催赶”式的成长对孩子其实真的不好!
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现在的父母都怎么了?
曾经,父母对孩子说的最多的话就是“慢慢走,小心跌跤”“慢慢吃,小心噎着”,父母在与孩子的关系中体验到的是愉悦、轻松、幸福,孩子在与父母的关系中体验到的是爱、关注、自由和自信。
而现在孩子听到最多的是“快点吃饭”、“快点做作业”、“快点弹琴”、“快点睡觉”,父母在与孩子的关系中体验到的是烦恼、着急、担心,孩子体验到的是控制、约束、逼迫、责备!以至于现在的抽动症孩子越来越多!
孩子能力、速度本来就处于发展中,只有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只有让他们慢慢来,给孩子一步一步踏实成长的机会和时间,秋天的时候才能有收获。揠苗助长,看似超越了他人,其实就长远来看是害了孩子!在孩子的成长中需要父母很大的耐心,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不急不躁”“不慌不忙”,如同带着蜗牛去散步,发现和欣赏沿途的风景!
我们家长对孩子说“快点”的时候,其实最应该自我反思:孩子真的很慢吗?还是自己太焦虑?自己到底在焦虑什么?这些焦虑是需要的吗?父母自身的焦虑,当父母无法化解这些焦虑,就容易将自己的焦虑转嫁到孩子身上,于是,伤害就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因此,要还给孩子正常的节奏,父母应先让自己先冷静下来,不要把自己的情绪投射到孩子身上!
让自己先慢下来。当自己内心变得平和,才能够将同样的心态传递给孩子!孩子的生活节奏过快,过早经历自己不能处理的事情,承受过多的压力,会对身体和心理都会造成损害。经常被父母催促来催促去,一般都会敏感、疑心重、易烦躁、耐性差的特征,孩子会质疑自己的生活节奏,认为是自己出了问题,要么逐渐认同父母而变成一个同样焦虑的人,要么以一种极为拖沓的生活方式来表达对父母的愤怒!
当我们家长能够允许、陪伴孩子慢慢地做喜欢的事情,看着孩子慢慢探索世界,积累经验,跟随孩子的视角,家长可以发现慢生活的美好和乐趣,感受到陪伴孩子成长的乐趣和幸福感,家长自己也会变得更加从容淡定,能够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体验轻松和快乐!孩子的成长,父母的修行。作为父母,认清自己内心的焦虑,不急不躁,细细品味生活与孩子共同成长的幸福,从容地生活,从容教育孩子,让孩子慢慢成长,应该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幼儿园的孩子正是无忧无虑可劲疯玩的时候,却被父母逼着上各种各类的培优班,家长除了付出不菲的银子还要付出巨大的精力。这是想把孩子逼疯了的节奏吗?家长望子成龙没错,但不该如此急功近利,这样看似爱实则为害。事实上低龄孩子除了对球类、溜冰、舞蹈之类的兴趣班感兴趣外,那些学习类的识字、英语、数学等是孩子们最为反感的,家长们也都知道,但为何对孩子含泪也要下狠手?
一是一些家长不能接受孩子的“平庸”,希望孩子出人头地、考名校、进入精英阶层,是很多家长在孩子还在肚子里时就规划好的;
二是竞争社会使然,不是官宦之家无法拼爹,不是中产以上无法送孩子出国,更没有韩寒天才式的自我成才,面对又臭又硬的教育体制,家长只能和分数死磕,只能从小就开始逼孩子。
应试教育固然可恨,但还没有到要把人逼疯的地步,这样的家长无疑是畸形的心里在作怪。提前透支小孩兴趣和精力,也许有一时小成就,但牺牲了未来,如此“拔苗助长”
,会导致贪多嚼不烂,欲速则不达,其结果会“江郎才尽”。
这样的例子很多,把最沉重的爱给孩子,稚嫩的孩子能承担得起吗。一边是虎视眈眈的社会培训机构,一边是最着急输不起的家长,孩子成了商家赚钱的工具,成了父母拿来赌一把的赌注,想要成才,就不能成“人”,这是何等的悲壮,这不仅仅是孩子的苦难童年,是家长的悲哀!
宁波-云淡风轻-9岁男
沐浴阳光7群
海夫人:“云淡风清”说的真是太好了,我们家长是怎样从曾经呵护孩子经常提醒孩子“慢慢来”“不急,慢一点”发展到今天不断催促反复催促的“快点”“快点快点”“快点,你能不能快点”。。。。。
我们是怎么了?为什么会如此焦虑、烦躁、迫不及待、急功近利?
海夫人QQ615739433
2017年5月2日
欢迎关注公众微信号:HFRCDWX
欢迎关注青岛海夫人优酷视频:http://i.youku.com/u/UMzI5OTk1OTI5Mg==
海夫人新书《爱是最好的良方》青岛出版社出版,当当,京东,淘宝有售
当当网购买链接:http://product.dangdang.com/24105723.html#comment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