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海夫人,我的孩子抽动症三年了,现在9岁,之前有治疗看了你的文章后停药了,难道真的不用吃药,光靠爱孩子就能好?
方方:。。。通过爱,孩子就能好?真的吗?
龙龙:海夫人,看了你的文章感触很多,我就是想问问,真的不用吃药,靠爱就可以吗?不吃药会不会耽误孩子,会不会越来越严重。。。。
殘花為誰悲
:不用药只用爱就可以拯救现在这样的孩子。
这样的小窗大家看了什么感受?是不是有种被击败的感觉,就好比一个老师辛辛苦苦在讲台上讲课时一名睡眼朦胧的学生站起来问:“老师,是不是我只要每天来上课,不迟到早退,就一定能考一百分,是不是这样?”,老师肯定傻眼回答不出来。
来看看青岛商周刊责任编辑、记者冷鲜花采访我后写的文章《海夫人赵云清
修复与养育里新生》中的一段话:
“
从人生的低谷里焕发出爱和能力,海夫人的重要支撑来源于她多年来读的书,和她由此而形成的思考能力与观察能力,使得她能够将所读之书灵活结合自己的实际。那些总是渴求得到一本“被武装到牙齿”的秘籍的抽动症及非抽动症家长们,即使真有所谓的“秘籍”在手,也很难万事大吉、对号入座到自己的孩子身上。学习力、自省力、用心、简单的爱,才是海夫人给予的最有力启发。”
“抽动症孩子是否光靠”爱“就能好?”
针对这样的小窗,第一个要谈到的就是学习能力。
一、学习能力。
首先声明一下,我这里表达的学习能力和考试成绩无关,那些考试非常厉害的学生是应试教育下出类拔萃的人,他们具有一定的学习方法同时有很强的应对应试教育的考试能力。
我09年开始分享,同时建立沐浴阳光群,这么多年可以说遇到了无数的家长,什么知识层面的家长我都遇到过,总体来说,大部分家长学习都还可以,他们能很快读懂文章的字面意思。但是当这个学习需要和能力结合,放在一起才能起作用时差别就来了。
我们的应试教育容易出现高分低能的学生,当学习和能力无法很好的匹配时,也就是俗常所说的“高分低能”,也就是这个人学习很厉害,考试总是高分,但是总是停留在理论上也就是卷面的辉煌,一到实际中运用就大打折扣,甚至归零。
再来看看,冷鲜花在《海夫人赵云清 修复与养育里新书》中的两段话:
“然而就如《达·芬奇谈艺录》中写道:所有纸上谈兵的知识,与生活短兵相接时都会立即见光死,唯一留存下来的只有如僵硬的尸体般的文字。”
“也正如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中所写:“所有富有实践经验的教师都知道,教育是一个需要在细节把握上极具耐心的过程,经年累月,反复如是。学习无捷径,不可能通过书本上的那些条条框框得以实现。”“教育只有一个主题,那就是丰富多彩的生活本身。而在教育中我们总是偏离了这个独一无二的主题。”
当家长来问我:"
海夫人,抽动症是否真的只是靠“爱”就能好?"第一属于高分低能的情况,就是可以学习,但是能力尚且不够,不具备足够的运用学习的能力。从另一个角度说,这类人可以上升的空间巨大,他们被自己固有僵化的错误认知所封闭。
二、自省力(悟性和觉察力)
家长问我:“海夫人,抽动症真的光靠”爱“就能好?”第二个没有发展起来的能力就是自省力,也可以说是悟性和觉察力。
当一个人不懂的自省,遇到问题通常是抓瞎的情况,因为他无法看到自身的问题,爱他人的最好的方式其实就是做好自己,做最好的自己。做好自己就是爱。
当一个父亲或者母亲,面对表现出问题的孩子,如果连最基本的自省力都没有,那可以说完全没有能力应对出现的情况。
来看一个公众号的留言:
Ulam哦哦:海夫人,您好,我的孩子两岁半,之前一直是我带着,最近一个半月由于工作原因白天给我婆婆带的,我和婆婆一起住的,最近半个月孩子开始使劲挤眼睛,起初我也很上火,开始我会告诉她一些比如说眼睛使劲眨就不漂亮了啊!妈妈相信你可以不眨啊之类的话,有时候她要干什么我故意不同意她会知道跟我说我不眨眼睛了,然后会持续一小会不眨眼睛。后来我觉得不能再让婆婆带她,就每天带着她上班差不多四五天的时间,
孩子眨眼的频率低了点,然后因为有事就又让奶奶带了一天结果第二天开始变本加厉一直眨个不停。我昨天晚上也听了您的讲座,我后来也是忽视她眨眼然后尽可能多的满足她的各种要求,可是还是一点没有好转,请问我该怎么办啊?
就放着不管严重了也随其自然吗?
这是一个因为孩子的抽动症完全慌乱的妈妈,没有自省,影射婆婆带孩子不够好。没看我的文章时一个劲让孩子控制、克制,看了我的文章后知道要忽略症状,转而变为尽可能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虽然学习了我的文章但是能力不够,学习和能力无法很好衔接组合。
一个懂得自省并且经常自省的人,悟性和觉察力便会相应具备,这个就如同学习和能力的结合,单纯的学习只能带来知识的累积,只有知识累积的理论和实际结合才能学以致用,学习才能起到实际作用转化为能力。
当自省力和悟性、觉察力相结合,这个人就具备了洞察力,洞察力能让一个人快速发现问题,敏锐感知方向。曾子说“吾日三省乎吾身”,古人尚且提出一日要三省,古代的世界同现代的世界相比简单的多,我们现代的人该需要一日几省,我们有吗?
三、活在当下(用心、简单的爱)
有时候家长问我:“海夫人,抽动症孩子光靠”爱“能好吗?”。
我会直接回答说:“我所说的爱和你表达的爱不是等号,我说的爱和你的爱不是一回事。。。。”
爱是否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本能呢?
爱是最好的情感表达方式,人类和动物一样具有最基本的,本能的爱。
爱原本是简单的,人人都有,但是爱和学习能力一样,在人类社会,爱和能力也需要融合起来,爱的能力是一项重要的能力。
我接触过很多焦虑,焦虑到近乎崩溃的家长,我发现她们焦虑和崩溃的直接原因是没有活在当下,当一个人的重心越偏离当下,她用心付出力量的时候只会增加她的焦虑,因为她总是把力量和关注点放在将来。
当一个人把关注点始终放在将来,此刻便容易出更多的错,他们的爱也因此问题多多,爱的表达方式离奇偏离爱的正常轨道。
有一次我直接对一个家长表达说:“你爱的方式不对,这是错误的爱,是错爱,知道吗?”
她很惊讶,无法理解,因为她从来没想过,她的爱还会出错,她需要去成长,真正的成长,只有真正的成长才能赋予她应有的学习能力、自省力(悟性和觉察力)、活在当下的能力(用心、简单的爱)。
“十年育树,百年育人”,教育不必争朝夕,一个人真正的成长就是如此。
始终还是有太多的家长在面对孩子的抽动症时,常常忘了初心。抽动症出现的初心就是要引导和提醒家长和孩子如何获得真正的成长,如何拥有学习能力、自省力(悟性和觉察力)、活在当下的能力(用心、简单的爱)。
抽动症孩子光靠“爱”能好吗?
来看一段咨询聊天记录:
》》:我在想自己需要观察他在做什么的时候,症状更多一些,让后逐渐帮助他。我每晚陪他聊天,但是没有找到什么症结点。
海夫人
:你看看你这句话“我每晚陪他聊天,但是没有找到什么症结点”你陪孩子聊天为什么?为了找症结点还是为了消除症状?这是有条件的爱,很典型的交换的爱,所以当你做了这些,付出了,没有回报,你就会焦虑,说到底,这些不是真爱
属于“小”爱,本质是自私的,骨子里这些爱都是有目的得。
》》:嗯嗯确实是。
海夫人
:听说过“爱无痕”吗?大爱无痕,无所求,无所欲,只是爱,这才是真正的爱,这样的爱投射出去,对于孩子就是阳光。我们沐浴阳光的时候,太阳是否要求我们回报,太阳是否要求我们必须回报,否则就不给我们阳光。你仅仅只是陪着孩子聊天或者陪着孩子运动了,然后你就要求回报,是否没有回报,你就收回你的爱,如果是这样,你现在就收回你的爱好了,否则你的爱只会成为负担。孩子在这样的爱里面,怎么会舒服。
来看一个咨询小窗
花开:海夫人,孩子最近这两天晩上睡觉前总问我,妈妈,我己经锻炼身体了,怎么还是晚上害怕呢,晚上他不敢一个人到不开灯的屋里,说总觉得有人在他后面,我说:我们只需要做自己该做的,只要时间到了,好的那一天自然会来,世界上没有白下的功夫。海夫人,怎样才能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是否正确呢?孩子最近揪头发持续时间延长了,大概有40分钟。打乒乓球时,只要不打接球就放下球拍拨头发。
海夫人:我比较早就给家长建议,让孩子多运动,但是家长和孩子一直没有行动,最近孩子开始打球,从放寒假开始。寒假放了多久呢?家长在引导孩子去运动去打球的时候说了什么?何以孩子的运动也成了一种交换
,也就是运动能让胆子大起来、症状减少。虽然实际上长期坚持运动确实能起到这样的作用,但是孩子和家长的迫切还是让我没想到,这种迫切的心理完全抵消了运动的本质意义,这种迫切的心理急功近利的表现能让他们收获什么呢?运动的时候内心想着的是交换,当运动几天或者几个星期后没有达到效果,很有可能就此放弃。运动本应该带给人身心的愉快体验,孩子根本无从体会。运动的过程孩子将毫无收获,他无法感受到运动后身体每个毛孔张开的整个身心痛快淋漓感,他无法体验完成教练规定的二十圈跑圈后体能上的超越感。
心不变,爱如何会真正到来!
海夫人QQ615739433
2017年1月22日
欢迎关注公众微信号:HFRCDWX
长摁下面二维码,关注海夫人
欢迎关注青岛海夫人优酷视频:http://i.youku.com/i/UMzI5OTk1OTI5Mg==
海夫人新书《爱是最好的良方》青岛出版社出版,当当网有售
当当网销售网址链接:
http://product.dangdang.com/24105723.html#comment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