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百分”的悲剧(抽动症并发强迫症)

(2016-11-14 10:01:56)
标签:

分数

成长

抽动症

强迫症

分类: 海夫人点评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各类早教、教育机构热门的广告语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话我们简直太熟悉了,各类早教、什么大脑开发、什么潜能挖掘,各类教育机构在做各种各样宣传的时候,无一例外差不多都会用这句话做渲染,鼓动家长。

       经常有家长会担心的问我:“海夫人,我的孩子整天就是玩,什么都不学,怎么办啊?同一个小区的孩子每天不是学这就是学那。。。”
       当我了解到孩子还只是上幼儿园,我告诉家长,这个年龄的孩子主要任务就是玩,通过玩认识这个世界,通过玩感受生命的美好,通过玩学习并成长。童年最美好的事情莫过于此,能够痛痛快快,毫无心理压力的玩,在游戏中探索这个世界,在游戏中愉快成长。
     
这个被各类早教、教育机构大肆宣传的所谓的“起跑线”到底指什么?
     
举个例子
       2016年4月30日青岛第二届抽动症分享交流会,有一个家长在现场分享了她的孩子成长过程所经历的误区。
       望子成龙是我们大多数人的梦想和愿望,这个家长当然也不例外。幼儿园父母就开始积极准备,到上一年级,父母就更是郑重其事,告诉孩子每次考试都必须考一百分,看好了家长的标准和要求,每次考试都必须考一百分。孩子刚上学一年级,家长就把这个目标和心愿传达给孩子,更确切的说,家长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孩子。孩子上学的任务就是每次考试必须考一百分,孩子的最高目标和最终目标都是这个,这是唯一也是仅有的最重要的目标。
      潜意识家长把一百分这个标准定义为起跑线,不要输在起跑线上,所以从一年级开始,孩子得次次考试都得一百分。每次考试都考一百分,意味着孩子每次都做到了完美,意味着不可能落在起跑线之后。
       每次考试都得一百分,这是一个多么苛刻的要求,即便是一年级,这意味着孩子不仅要学的好,考试还得一点不出错,这对一个六、七岁的孩子来说,无形之中就套上了一个紧箍咒,孩子的内心因为上学因为考试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家长不是只是口头上这样说,是真的这样严格要求。考了一百分有奖励,没考到会狠狠的批评。一、二年级孩子不负父母所望,真的是基本每次考试都是一百分。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幼儿园参加各种早教学习班打下的基础。
       
再举一个另外的例子,佐证一下,大家会更清楚
       在我小的时候,我姐姐上幼儿园大班,我那个时候上幼儿园中班。我爸爸不知道怎么突然萌发当教育家的梦想,开始教我们语文和数学,语文当然是从认字开始。爸爸自己曾经练毛笔字,于是在白色的纸上写上字帖到墙上,然后教我们认,一个一个认,每天教。
       姐姐比我大并且乖巧,她一学就会,没有多少时间就认识了满墙的字,这很让爸爸骄傲并有成就感。我就不行,我根本不愿意学,而且很讨厌,所以爸爸每次教我都不认真,心不在焉,所以每次我和姐姐一起学,总是姐姐已经认识了那些陌生的字,我还是不认识。
       那个时候到没有什么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个概念,只是姐姐这样伶俐而我这样笨拙,总是让爸爸大为生气,中国的棍棒教育,我们这一代人是不陌生的。每次我认不到字会被爸爸打,用棍子或者细细的竹编子,可怜的我总是眼泪汪汪,爸爸打完还会补充一句:“不好好学习,将来没饭吃。”。
       说起来我真是非常幸运,教了一段时间,姐姐的认字速度和认识生字的数量是突飞猛进,我一点进展没有,最后爸爸就放弃了我,他认为我就是又蠢又笨的。
       我的姐姐在幼儿园经历了爸爸在语文和数学方便的培训后,上一年级便不同凡响,每次考试都是全年级第一。为什么会这样呢?很简单,这些简单的内容,姐姐已经学习了,所以和别的孩子比姐姐暂时是有优势的。
       在幼儿园就开始积极培训孩子的学习,所获得的就是这样的效果,也仅仅是这样的效果。
       姐姐在成绩上面的优势一直保持到三年级,一、二年级姐姐都是学习委员,三好学生,成绩排名第一,三年级这样的优势开始不显现,四年级成绩开始慢慢往后,幼儿园的基础能维持到这个时候应该说已经相当不错了。
       我的爸爸大概是在姐姐三年级下学期又开始抓她的成绩,因为成绩明显不如一、二年级了,我可怜的姐姐,开始经历我当初经历的一切,只是比我要惨的多,因为我反正是笨的,但是姐姐是聪明的。
       从三年级下学期开始,姐姐就在爸爸的棍棒下学习,当时上一年级的我就懵懂记得,我的姐姐好可怜啊!差不多每天被打的惨兮兮的,爸爸粗暴的棍棒教育方法不仅没有让姐姐的学习成绩再次跑到前面,反而让姐姐的成绩越落越后,到五年级,姐姐已经掉到倒数。更重要的是在爸爸错误的教育方式下,姐姐的性格开始发生变化,自卑感开始强烈的笼罩着她。

      现在再回到前面那个例子,那个孩子在一、二年级基本做到了次次考试一百分,大家知道原因了吧。幼儿园的早期教育收获的就是一、二年级成绩的风光,因为你的孩子已经学习过基础的内容,再次学习是否就容易很多。但是后面呢?
       三年级开始,次次考一百分就不那么容易了,所以每次考试这个孩子就开始紧张,发展到最后孩子撒谎,没考一百分,但是孩子会说考了一百分。有一次期中考试,孩子三门科各考了98、99、97,这个分数在班里也是高的,但是孩子回家不敢说,孩子骗父母说自己考了三百分。后来班主任知道了这事都奇怪:孩子考的这么好都不敢跟你们说,还得撒谎?
       很可惜,班主任的疑问并没有引起家长的重视,家长更没有因此反思并反省,家长继续用这个标准要求着孩子,每次考试必须一百分,必须一百分。
       
这个莫名其妙、荒唐的要求最终导致孩子出了问题。 
       孩子四年级开始有轻微的眨眼、耸肩,父母没当一回事,以为是坏习惯,除了呵斥孩子没有做更多,在学习上一如既往要求孩子每次考试必须一百分,考了一百分家长欢欣鼓舞、高兴,没考一百分家长责备、埋怨,不高兴。
       五年级孩子开始出现吐口水的情况,父母还是没当一回事,只是觉得奇怪,这孩子怎么坏习惯越来越多。
       六年级孩子的眨眼、耸肩、扭头再也不是轻微的而是重重的,口水突然不吐了但是开始觉得自己后面有人跟着,老是要回头看,走不两步就一定要回头看一下。孩子的抽动症并且强迫的情况全面爆发。
       孩子越来越严重的奇怪行为举止总算引起了妈妈的重视,妈妈开始在网上了解相关情况,几次查找了解相关内容的过程看到了海夫人的文章。
       后面的经历,我想我不说,大家也能知道。
       妈妈的心都要碎了,那份痛苦经历过的人肯定知道,她有多后悔,多么希望能重新来过,分享交流会现场,她分享的时候那个眼泪就好像掉了线的珍珠,止也止不住。
       我当时也是摇头叹息,这个一百分有什么意义!我当时还说,小学有六十分就可以了。
       当时她做分享是想告诉大家,不要贸然带孩子到医院去。
       通过我的文章和网上了解的相关内容,她已经知道孩子就是抽动症,但是不到医院去确诊似乎不放心,于是就带着孩子去了。看病的过程,家长有点冒失,医生也欠考虑。进了门诊室妈妈还没说什么,也没有做任何检查,医生看了看孩子就说:“这孩子有病,得了抽动症。”
       。。。。。。
       从门诊室出来,孩子就老大不乐意了,十一、二岁的孩子半大不大,非常在意别人的评价和看法。孩子问妈妈:“。。。我怎么有病了,我那病了,我没病。那个医生病了吧,他怎么说我有病。我那病了,我没病。。。”

 

家长为什么会这样要求孩子?

来看陈道明写于60岁前夕的话
“ 。。。。。人生起步阶段没有经历什么急功近利的熏陶,很自然地便学会了讲很多东西看淡。不像现在的演员,接受了太多以竞争为主、甚至强调”你死我活“的教育,心理整个就跟着急功近利了。
      其实不光演员,现在整个社会都得了“有用强迫症”,崇尚一切都以“有用”为标尺,有用学之,无用弃之。。。许多技能和它们原本提升自我、移情悦性的初衷越行越远,于是社会变得越来越功利,人心变得越来越浮躁。
     。。。。。
。。。。无用方得从容,洁净如初的心灵及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才能成就百毒不侵的自己,心没病,身体自然安康。。。。
 
家长看重的是分数,崇尚的是有用,为了一百分的分数,高分才能保证上重点学校,为了这个有用的分数,逼迫的孩子得了抽动症并发强迫症。
 
分数是否等于成长
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唤醒,是种价值手段。父母和教师不要总是叮咛、检查、监督、审查他们。孩子们一旦得到了更多的信任和期待,内在动力就会被激发,会更聪明、能干、有悟性。—— 斯普朗格
 
       成长是最具有实际意义的一件事,成长的标准就是内在力量的增长,也就是这个人具有了自主的内在力量从而拥有了许多实际的能力,比如组织能力,创造力,爱和被爱的能力,自我管理的能力等等,这些能力要远远大于那个小小的微不足道、僵硬死板的分数。
       孩子真正需要获得的是成长,成长是一个人的基础(地基),有了这个基础,你才能起高楼大厦。

       而所谓的起跑线,也应当是指孩子真正的成长,和分数无关。

 

 

                                                                        海夫人QQ615739433

                                                                           2016年11月14日

 

欢迎关注公众微信号:HFRCDWX

欢迎关注青岛海夫人优酷视频:http://i.youku.com/i/UMzI5OTk1OTI5M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