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努力,我自信——(成年妥友的分享)

(2015-12-16 16:23:27)
标签:

成年妥友

海夫人

青岛

分享

分类: 抽动症个例

                                             我努力,我自信——
                                            Tourette syndrome

        今天大部分应该都是家长,我想从我自己的成长经历角度和体会以及一些不成熟的见解,通过分享,给大家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所帮助。

一、我的个人经历
        我从7岁开始症状显现。最先开始是眨眼睛、耸眉,然后不停地点头、揪头发、下巴磕抽动(抖下巴)、咬牙,手脚发抖不停,持续发出“恩”的声音(一声和四声)。上述症状一直持续到现在。从32岁开始,揪头发这个症状通过自我心理疏导,用个人意志基本消灭了。(海夫人:成年抽动症和儿童抽动症所用方法不完全相同,这个网友32岁,心力已经足够所以可以用意志对抗的方式,但是儿童用这样的方式弊端更多,儿童不建议用意志强力对抗这样刚的方式而最好用心灵疏导这样柔和的方式化解,化解这股内部意志的驱使力(抽动症这股邪火)。)。耸眉、下巴磕抽动、咬牙、手脚发抖不停得到减轻,只有心态极为不好或遇到重大情况时有显现。平常情况,只有不停的点头和持续发出“恩”的声音。


二、内心的真实想法
        症状表现出来时,真的是一种解脱。千万不要克制,越克制越难受,刻意控制是最难受的,反而会加重。要依靠自己的心理疏导减轻,而不是自我下命令的方式制止。(海夫人:症状表现是好事,是机会,越克制症状越难受,症状需要由内而外的化解,也就是心理疏导的方式。)

 

        大学毕业后,曾在自我认知阶段注意到坏毛病的成因,查阅多部书籍、复印多种资料,得知身上的症状是抽动症,揪头发是拔毛癖,同时有强迫症。再后来几年,得知上述这些有病症还有一个学名,叫做妥瑞氏症。(海夫人:这个网友属于典型的抽动症并发强迫,抽动症并发强迫的情况,强迫是抽动的另一种的表现形式。直白形像的说就是如果一个人是抽动症并发强迫情况:当他的抽动症的症状表现频繁厉害的时候,强迫表现就会相对轻微;当他的强迫症状表现厉害时抽动症的症状表现会相对轻微。)


       我个人对于这个症状的理解,知道这些症状是一种疾病,心理释然了,我就不过多去想了,有时候刻意回避这些症状,把自己当做一名正常人。我也不去理会别人的目光和想法。
现在,这个症状在工作中还是一直出现的,一个是日常频繁的点头和“恩”,这在我需要长时间不动时,比如开会或者做工作汇报时很难改变,现在也较为困扰我。另一个是工作压力大和心情不好时,我意识到多种症状并发或者“恩”声音会持续、大声时,我提前到角落里发作完,然后回来继续工作。(孩子面对考试或者重大场合时,这也是我给各位家长的建议。)(海夫人:症状可以短时间控制,不能长久控制,所以他选择了在角落里释放完再回来继续工作。他是一个非常努力用心并且积极上进的人。)


         布拉德科恩的自传和电影《叫我第一名》出来后,电影很早就下载了,书也买了,但是一直不想看。今年鼓足勇气看了,边看边哭。看完后,和我在看电影前预想到的一样,反而在一段时间成为了心理负担。海夫人的博客一直默默关注。但是也是看到了此次交流会,才关注的微信,加了q,入了群,也加了大蒋的微信。我一直希望对于这个症状自身要低调,因为我自己每一次认识到这个症状时,都会在心里产生负担,进而影响一段时间的工作和生活。我犹豫半天,上周又看了一遍电影,最终确定来参加。因为我觉得,只有真正的症状患者,才能切身感受到旁人无法体会和想象到的在生活中经历的痛苦,讲出来和大家分享,才能帮助到更多的人。(海夫人:家长们现在是否可以明白为什么海夫人反复告诫提醒不要关注症状,不要盯着孩子的症状,家长的心境心态会极大困扰孩子,如同这个网友看了《叫我第一名》后,反而有了心理负担,本不纠结症状本已经释然的内心又开始在意了。)


       我想分享的一点,自我安慰的重要性。揪头发,也就是拔毛癖,从7岁伴我二十多年的这一症状,我通过自己的心理疏导用意志力克服了。当我改掉这个症状时,我认为我今后人生中不会再做出能比这件事更伟大的事情了。(海夫人:自我肯定,自我疏导,自我鼓励的重要性,这些其实也是心理学上所说的积极的心理暗示)所以,在工作中,我反而是认为我尽力了,就可以了;工作中出现没有做好的地方,我也从不把这个症状当做借口。这样的心态让我在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

绩。
         我这样过来了,依靠自己的努力奋斗和乐观自信,自认为也取得了成功。工作上,多次获得中央国家机关和部省级荣誉,主持重大会议,向各级领导汇报工作,在重要岗位值班值守,受到领导信任还曾一度在窗口岗位常年工作。我认为我是打败了这一症状,或者说打败了这一症状对我的影响。


我也总结了患有这种症状在工作和学习中的方法。
1.用更加勤奋弥补症发生时注意力的不足。
2.找到方法和捷径代替不能集中精力工作所浪费的时间。
3.用厚脸皮(自信)忽视别人异样的目光。
我想阐述一下厚脸皮和自信,这一点对于孩子今后成长和工作非常重要。当今的社会,敢说敢问敢做敢于不在于别人异样的目光,对于取得成功很重要,脸皮厚一些,可以给自己争取到更好的环境,可以在工作中更加主动,可以在生活中更加舒服,至少砍价和做生意时给自己更省钱。很多时候多一句话,就能给自己带来改变。
(海夫人:这位网友想告诉大家的是:我努力,所以我自信。。。。。。)


 

三、对父母的认知和态度的改变
       我的父母都是教师,他们非常爱我,我也非常爱我的父母。但是在这个症状上,他们却没有从医学、疾病的角度思考和查证,从没有想过带我去医院,始终认为是坏毛病,成长阶段一味的责备,还挨过打。小学的时候,曾经有过一次深谈,我是哭着说完的,边哭边说,当时各种症状发作。对于小时候的记忆,总是父母严厉的责备,还有总是叹气。这些我始终忘不掉,在成长中影响

深远。不过这也有好处,至少我没有受到药物的摧残和各种治疗手段的痛苦。(海夫人:很遗憾,父母对孩子没有做到接纳,也不理解,始终认为是坏毛病,这方面给孩子的心理压力和心理暗示应该都是糟糕的)。
      
 这个症状也酿成了我的坏脾气,同时和父母总有隔阂,不会说出心里话。除了那次深谈,再也没有和父母交流这种疾病对个人的影响以及心理的感受。在外面受到的委屈和屈辱也不会和父母说。(海夫人:没有心理疏导,没有沟通,也没有了解)。
       长大后,当得知这种坏毛病是一种疾病时,曾有一次鼓足勇气,想和父母沟通一次,曾有一次郑重的提出有个事情想谈谈,他们当时没有时间,错过了,
就永远错过了。所以,各位父母,如果孩子有心主动想交流,请一定要珍惜珍惜珍惜,那一定是孩子思考了好长时间鼓足了足够的勇气才提出来。(海夫人:父母和孩子相互之间都应珍惜彼此)。
      
另外一方面,我也不想看到父母得知真相后,痛苦、悔恨的样子,不想让他们再次难过和伤心。我也曾想,是不是要和父母一起再看一遍《叫我第一名》。(海夫人:建议和父母一起看一遍,这是另一种方式的沟通。)


四、从父母角度,应该多注意些什么

 

1.千万不要责骂责备,更不能动手。这是一辈子的阴影,并改变性格。每个人都有缺陷,但是可怕在,这个症状是显现的,这种显现和我们当前的环境,会对孩子的性格带来很大的变化,与常人不一样的是,对心里的影响则会伴随一生。

2.同时并存的强迫症和强迫心理,只要对生活没有大的影响,不要孩子改变。否则逆反心理会更强,会更加坚定强迫的症状。我觉得我强迫性思维中的严格遵守制度和原则,在技术上“较真”,直来直去,过于重视细节,这些对我的个人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帮助,虽然人际关系会受到些影响。但是我可以自我安慰:我们坚持一件事情,并不是因为这样做了会有效果,而是坚信,这样做是对的。

3.要学心理学,至关重要。有这个症状,孩子的心理是扭曲的,是有伤害的,而且非常敏感。一方面家长要掌握心理学,疏导化解。另一方面培养好孩子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太重要了。这个症状带来的偏执型人格或者强迫型人格,如何破解,希望大家能有一个适合自己孩子的自我解决方案。我个人的强迫型和偏执型对我的工作和成长带来一定的伤害,通过自学心理学,我至少知道自己缺点在哪,而且能够有一些疏导,虽然在现实中对我自身的改变有限。

4.可能家长们在症状初期会对孩子有过伤害,但是家庭对于孩子们来说仍然是最温暖的,在家绝不能因为孩子这种疾病再受委屈,有外人或亲戚注意到或说起时,要时刻保护孩子。家庭永远要成为孩子的依靠和港湾。

5.孩子在外受的委屈,是不会和家里说的。家长要多观察,一定要细心注意孩子说话和行为,和平常不一样了或者症状频繁了,应该是大街上或学校里遇到事情了,但是不要急于诱导孩子说出来,孩子不想说的事说出来会更难受,而是用一种关心和关怀让孩子知道不管遇到任何挫折和困难,都有父母作为后盾和支持。

6.一定要多鼓励和勉励孩子,增加孩子自信。有成绩就要鼓励,要毫不吝啬。当孩子主动说出来自己学习取得的成绩时或生活中表现的优异以及认识到自己的优秀品德,一定要鼓励,一定要认可,一定要支持。甚至有些孩子自满了自夸了,也不要轻易打击。不能说要谦虚,或者自满了,或者过于重视成绩和荣誉这些话,因为孩子是靠这个支撑和增强信念的。 (海夫人:多鼓励,鼓励能让

孩子更勇敢)。

7.一定要多带孩子到大自然去玩,名川大山和海边,孩子已有的扭曲的心理,会慢慢的在大自然的感召下,逐步得到恢复,我非常赞同海夫人的这一观点,我就是最明显的例子。每年暑假父母都带着去,走遍全国,好心情,症状极大地减轻了,性格也好多了。直到现在,每当面对大海,自然心暖花开。

8.父母一定要明白,有这种症状的孩子,做到了平常的孩子做到的事情或者更加优秀,那一定是比

同龄的孩子付出了更多的艰辛和努力的。

 

五、我对此的认识和给家长的建议
       我很有幸,生长的环境始终在知识分子的圈子,长大的小区,工作的单位,所以,身边的环境并没有过多的对我造成伤害,伤害也只是在小学和初中的环境,以及高中由于这一症状给我带来的学习上的压力造成的症状的更加明显。


1.不要把孩子送到与孩子成绩不匹配的学校中。症状带来的认知障碍和学习障碍无法解决。我在小学和初中成绩都是前十名,学习上有自信。高中上了重点学校,都是尖子,我成绩比不上,没有自信,症状发作。如果高中也是普通学校,我成绩仍能排在前面,学习压力小,症状也会缓解些。而我高中是所有症状全面发作的时候。初中,症状也不好,主要是初中那个阶段孩子的成长环境不好。
       我分享一下个人的感受,供家长参考。做数学题,尤其是需要缜密的逻辑思考或关系推导时,

一阵点头抖下巴,基本上思路就断了,还需要重新开始;做英语长篇阅读,同样,症状表现时,翻译过来的英文也乱了,还需要从这句话起始的地方重新看。我现在建立起在症状显现时,能够较少

的打扰我的思考,这也是经历了长期的努力和探索才实现的。


2.给予孩子自信最简单的方式。一是刚才说的不断地鼓励。二是从生活品质上,我自认为着装是最简单的方式,通过着装是让孩子自信,穿的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孩子自然会自信些。另外,穿的脏衣服或者衣着不得体,再同时有这些症状,会让其他人对自己的孩子更加有看法。

 

3.要让孩子往高处走。为孩子今后的发展划定目标。在一个更好的环境中,有助于孩子的成长。我在中央国家机关部委工作,大部分领导和同事素质高、层次高、环境简单,我相信他们一定观察到了我的这些毛病,也可能背后议论过,但是上到各级领导下到普通工作人员,没有人当面议论或给我难堪。最多是身边同事会提出,我简单解释后,就什么事都没有了。我当然希望每一位家长的孩子,在孩子成长后症状都会消失或者不再显现,但是考虑到这个症状对于孩子心里的影响以及孩子的环境,我个人认为,大机关、学校、文化单位以及外企、成长型小企业等,对于孩子有很大的有利环境,而国企、协会学会、地市级以下行政机关、大部分事业单位,这些所有能走后门进来的单

位和没有高层次学历的单位,勾心斗角环境复杂,不利于孩子成长。

4.让孩子自己学习考取证书。有这个症状,有人会说不能玩航模,点头一瞬间,飞机就栽地上了我觉得,带着孩子学习,带着孩子考级,当孩子依靠自身努力考取这一症状不能从事的各种活动时,孩子的自信直接爆棚,主观能动性和要强的意识迸发。对于我自己来说,我到什么岗位,就积极考取这个岗位相关的各种证书,看着自己的履历和证书,我自信就有了。(海夫人:这个网友是一个努力积极进取的人,我努力所以我自信,通过努力他不断进步不断自我肯定自我认可,所以他越来越优秀,他用了另一种方式证明自己的抽动症,虽然我有抽动症,但是有什么关系,你能做到的我一样可以做到,并且我会努力比你做的更好。我努力所以我自信!)


5.永远让孩子有好心情。这个症状因焦虑而恶化,因环境而严重,孩子成长阶段,至少家长要创造一个好心情。愉快的心情,积极向上的心理,要让孩子学会焦虑的调节,心情的调整。一场电影或者古典乐,对于我来说是大师李祥霆的一曲古琴,虽然是一时,但是却能非常有效。在此基础上,要让我们的孩子自已学会心情的调整和放松。


 

6.是否让孩子知道自己的症状或者毛病是一种疾病。对于我个人来说,以前一直不知道,就认为是一种改不了的坏毛病。这样也挺好。如果我小时知道这是一种疾病,我可能会有比认为这是坏毛病更大的心理负担,或者把自己曾经的失败或者不成功都归咎于此或以此为借口。我自己认为,如果孩子不主动问,不主动求索,18岁成年前,家长可以不需要告诉孩子。18岁成人之后,反而家长有义务有责任向孩子全面讲解让孩子知道。


7.社会的宽容。我是一个从小就有这个症状的孩子,当我融入社会时,我发现社会是足够宽容的,

可能我不像科恩那样会发出奇怪的声音,但是对我个人所带的这些症状,至少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我接触的各个层面的人群,除了少数几次外,大部分是有足够的宽容度的。其实我也很纠结在飞机上在动车上,症状发作时该怎么解释邻座如何看我,说到底还是我内心不足够强大。所以,也

请各位家长放心,海夫人的推动、大蒋的努力、同时我个人也会积极贡献和各位家长的奉献,加上社会共同的关心,五年后十年后,我们的社会是能够给我们孩子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和更加宽容的

空间的。


 

六、我们该做些什么
       结尾的时候,我想分享自己经历的一个例子。

       有一次吃饭,我注意到一位父亲带着女儿在一个角落,女儿有症状。我觉得这个父亲应该是个高级知识分子,可以有效沟通,不会打我。在父亲起身拿东西的时候,我简单问了下,父亲不知道

女儿身上的症状是一种疾病。然后,我找借口和他们一桌吃饭。吃饭的时候,我的症状发作了,当然是带引号的发作。小女孩一下子就注意到了,我看到她两眼放光,就是那种我不再是一个人的感

觉,这种不再孤独的感觉我曾经深深体会过。然后我慢慢引导孩子问我的这个情况,然后我就边吃边解释我的这个症状是怎么回事,讲我的经历,告诉她不可怕,全当不知道小女孩也有同样的情况,当然最后我也没有说这是一种疾病,只是说这是一种会伴随自己长大的小毛病。最后,我又怕

父亲记不住,把这个病的学名写下来交给他。整个吃饭过程,这个父亲就在一旁,一句话也没有说,但是我走的时候我看到了他的表情,最后应该是快哭了。
       
我说这个例子是觉得,在座各位很幸运,知道孩子有这个症状,至少是好事,但是还有大量的患病的孩子家长不知道。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让更多的父母知道,这样对孩子们成长是好事情。如果我的父母能够之前就知道,我的童年,也许就能没有阴影,更加幸福。

       

       最后,我还想提出建议,让我们的孩子多读书,读书可以化解烦闷,净化心灵,同样可以缓解症状。人读书越多,越不会被外在的环境所困扰,越不会被寂寞孤独所折服。因为书籍逐渐在我们的心灵里建造了一个完全独立于外界力量的王国。当我们的孩子们的心灵完全拥有这样一个王国时候,他有足够坚强的灵魂去承受一切。至少我从书中建立了自己的心灵王国和庇护所,让自己足够强大。


       我还想强调孩子的自信和乐观的心态是多么的重要,作为父母首先要自信和乐观,才能进一步感染孩子。同时,我也想通过我的个人经历以及我的自信和乐观,能够深深影响受这个症状影响的成长期的孩子们,让他们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和对社会、对自己成长的期望。

        要告诉孩子们,曾经让你难过的事情,总有一天会笑着说出来的。


         最后,再次感谢海夫人常年所做的努力!
                              谢谢。

 

                    

                                                             网友
                                                         2015年12月


 

海夫人:非常感谢这个成年妥友,12月12日当天他坐飞机赶到青岛,分享完自己的经历后又坐当天的飞机返回。他分享他的经历,只是希望家长们能用一种正面积极阳光的态度面对并帮助自己的孩子。抽动症的症状如何不重要,我们努力的方向才最重要。因为不方便透露他的工作和职务,我只想告诉大家,他在工作中是出类拔萃,工作能力得到领导的肯定和欣赏,他本人的职务也不低。如今的他婚姻幸福有一个可爱的小宝宝,妻子非常理解他,接纳他。

                

 

                                                        

                                                           海夫人QQ615739433
                                                              2015年12月16日
欢迎关注公众微信号:HFRCDWX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