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沐浴阳光——孩子抽动症好了(四)

(2015-07-24 09:18:51)
标签:

育儿

抽动症

儿子

孩子

症状

分类: 抽动症个例

                                      
                                  海夫人其人其事(四)

         2009年年初我认为儿子好了后人开始放松,也没有从前那么关注他,他自己都常说:“妈妈,以前你一看见我就满脸笑容,现在怎么搞的。。。”  ,我疏忽的行为和举动却意外促成了儿子心力的锻炼和培养。如果说孩子抽动症大爆发的过程我充分运用了心理疏导让孩子获得了稳定,那么在孩子稳定后我又适时引导并培养了孩子的心力,让孩子顺利的从真稳定后出现的小反复中进步到真正意义上的好。是巧合是天意,还是我这个母亲的智慧贯穿始终?
         儿子真正的稳定是从2008年春天以后,2008年春天出现一点小反复然后一直非常好,接着是我的放松,孩子像脱缰的小马驹疯狂的游戏玩乐,放了学不着家,三点半放学基本要六点后到家,我任由他去。进入初中后儿子曾数次回忆小学阶段这段快乐的时光,放了学几个人背着书包出了校门就是跑,每天总有那么多有趣的游戏和安排,每次疯玩后回到家儿子黑瘦的小脸上总是闪动着幸福和快乐。
“妈妈,我们今天。。。。。。”
“妈妈,你知道吗。。。可有意思了。。。。”
“妈妈。。。。。。”
         2009年的六月儿子第一次小反复出现了轻微耸肩的情况,当时给了我一个提醒,孩子并没有完全好。通过进一步的研究、观察、接触个例,通过学习,通过经验的累积,我知道了,抽动症的康复不是一蹴而就的,这个过程一般从稳定开始,稳定之后会出现反复,反复就是让稳定更稳定,然后才是抽动症好了。
         2009年的六月儿子出现轻微反复持续时间不长后来很快平稳,然后在2009年的十月因为和最要好最崇拜的同学发生争吵闹不愉快儿子出现轻微眨眼,这次眨眼症状的反复和上次耸肩的情况一样持续时间不长很快恢复平稳。
        通过这两次反复的观察,我发现不能再靠我对孩子的心理疏导来解决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遇到的问题会越来越多,我不可能时时陪伴他身边;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内心会越来越丰富,我会越来越难以揣摩和懂得;所以最重要和最关键是孩子要学会自我疏导,要学会遇到事情的时候自己的心具有弹性和韧性,懂得自我保护和自我平衡。
         这种恰好的心力培养和锻炼是从我的疏忽开始的,慢慢的成为一种有意识的行为。儿子从小习惯性的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来问我从我这得到答案,后来变成他来问我,我再反问他,把问题巧妙的还给他。
         儿子进入初中后我做了一个推开的动作,我的这个行为直接导致的就是孩子完全失去了引路人,在此之前我一直是他的引路人。
         初中三年我和儿子的交流随阶梯式下降,当时我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狠心会带来我和孩子之间的距离感,曾经的同甘共苦让我对自己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太过自信,而不想让孩子恋母的想法在我心里根深蒂固。
          从初中开始儿子就在慢慢成为自己,自己面对、处理、解决自己的事情:他有过疯狂玩智能手机导致学习猛退到后来自己交出智能手机换成普通的手机;他玩游戏玩得入迷会不写作业,跑跑卡丁车基本每个假期都玩;看书不是课本是课外书,偶尔写的读后感,让人大为称赞;时常会开小差成绩不稳定忽上忽下;因为年龄小个头小学校活动参加的不多。
         2009年儿子的抽动症症状出现过两次小的反复后,抽动症基本算是淡出我们的生活,儿子基本没有症状表现。儿子的初中我给予了充分的自由权和决策权,他以自己的频率和速度成长着。玩,虽然没有小学所占比重那么多,但是和同龄人比一点不少,游泳,登山,打羽毛球初中他喜欢上打羽毛球,玩游戏。
        中考是儿子目前经历过最大最紧张的考试,青岛中考升学率只有百分之五十,中考之后会有一半的人被刷下来上不了普通高中。学习一直不那么认真不在状态的儿子,在中考前半年似乎醒悟,开始认真学习,晚上居然能磨蹭到十二点以后,我开始知道当我不想让孩子恋母,孩子独立的同时就是我行我素。
         2013年儿子以几分之差没能考上青岛最好的重点高中,因为他的轻视,不踏实,他错失了进入最好重点高中的机会,他半年的努力到底没能比过别人三年的踏实勤恳,付出多少收获多少。成长过程也就是最好的教育和学习过程。
         中考的挫折和打击,儿子的抽动症并没有出现反复,相反他调整的很快,心情低落几天后他开始扛着他的山地自行车出征,开始他最“happy"的暑假.。这个暑假没有作业,他每天扛着几十斤重的山地自行车从六楼到一楼和同学一起沿着海边栈木道从青岛的东部骑到青岛的西部再从西部回到东部的家,然后扛着山地自行车上六楼。或者他们自设路线从哪到哪,有时候骑到一半车坏了(车链子脱落)他们就停下了修理。有次半夜两点才回来,他说车出状况了,他们停下来捣鼓了半天也没弄好,后来是一个路过的叔叔帮他们修理好,他们这才回了家。也正是从中考后我正式宣布儿子的抽动症好了,真正的好。我已经挺长时间没有看到孩子有任何动作,最主要我看到孩子心力的成长,他的抗挫折能力和自我平衡的调整能力都显示出应有的实力。
         抽动症没有症状并不表示好了,如果给孩子无限减压无限顺着孩子满足孩子,孩子基本也会没有症状,没有压力没有紧张没有纠结没有这些内心的冲撞和不平衡,症状无从表现,所以判断抽动症是否好了症状只是其中的一个要素,还有年龄要素,还有心力方面的判断等。年龄需要已经青春期或者过了青春期,因为对抽动症,青春期是一个标志性的转折点,百分之八十会大为好转,这百分之八十中就有完全好了的也有症状大为减轻几乎看不出来,另外百分之二十会往反方向发展,也就是青春期后反而会严重,我这里所指的是抽动症不是其他原因引起的短暂性抽动。心力方面就是看孩子遇到事情的抗挫折能力和自我应变和调整能力。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45925d0102w4i1.html《关于鼻炎,颈椎问题,扁桃腺肿大,过敏体质等等引起的抽动》
         孩子抽动症好了:     一、没有任何症状
                                         二、已经青春期或者过了青春期
                                         三、在挫折和压力面前孩子无需借助家长的力量可以自己面对并调整,挫折,压力,打击,劳累,疾病都不会诱发出症状,抽动症好了以后就不再有反复,稳定之后才会出现反复。
 
        进入高中儿子的身高快速增长高二长到一米八,他和所有青春期叛逆的孩子一样,独立,张扬,懵懂,自大。高一他开始积极参加学校社团活动,这点让我没有想到,因为年龄原因他差不多一直是班里最小的,年龄小长的晚个头也一直小,初中班级无论什么活动好像都没他的份,他也理所应当自得其乐。因为在英语方面的优势他加入了学校的模拟联合国社团,高二他成为学校模拟联合国的秘书长。儿子为着他的模拟联合国开始疯狂,除了频繁参加此类活动和比赛,学校的模拟联合国社团他付出了大量努力,晚上准备材料写稿子通宵达旦,儿子频繁的晚睡开始成为我的噩梦。高一的暑假儿子到北京参加模拟联合国活动,三个晚上没有睡觉,我不知道也不明白他为什么要这么做,看见他瘦的竹杆一样,我心疼不已但是也只能是告诉他如此透支体力将来会受到身体的报复。我是再不用担心什么抽动症症状,他连续多长时间玩游戏,好几天在外面奔跑跋涉,几晚上不睡觉都不会有任何症状,我的关注点早已经不是抽动症,不是什么症状,而是青春期的叛逆在儿子身上张牙舞爪的表现。
         2015年儿子参加第十届全国中学生创新作文大赛获得山东赛区决赛一等奖。这对我是个意外,虽然从小因为我的影响,儿子的阅读量还可以,三年级开始看《读者》,六年级开始接触名著,初中曾经写过一篇《笑面人》的读后感,我看了都惊叹他的思想!但是他很少练笔,尽管初中我就给他建议,写周记或者日记,写文章不是一蹴而就的,除了需要阅读量,平时的练笔也很重要。儿子虽然小有聪明但是并不勤奋,虽然有上进心对做出的计划执行力不行。他的英语在学校都算好,我问他以后是不是就读一个和英语相关的专业,因为英语是他的优势啊!谁知道他说:“为什么要学英语专业,每天背英文单词多烦啊!”。他参加作文比较意外获奖,我问:“是不是可以考虑转文科(他是理科生)”,他回答说:“我才不读文科呢!每天背那些没意义的东西,头疼!”。晕吧!或者青春就是这样糊涂的,我们的青春不也是这样过来的吗。
         我的家庭教育并不成功,儿子的叛逆和我青春期表现出的叛逆有点像,我当年的叛逆至今让我的同学记忆犹新。叛逆其实是自我觉醒和自救的开始,叛逆并不可怕,叛逆所带来的痛苦觉醒正是自新之路的开始。多年前我是靠着好书的指引一步一步走出叛逆的漩涡,一点一点面对了生活的“苦”与“惑”,如今我也把良好阅读的习惯指引给孩子,孩子已经成为他自己,后面的路需要他自己摸索把握。对孩子而言我曾经高大光辉的身影已经日渐萎缩隐退消失。。。。。。

 

         总有资料说得多动症或抽动症的孩子智力有问题,学习不好,这真是一个不完全的观点,我接触的许多抽动症孩子都特别聪明少部分是高智商。更有甚者,许多医院的广告,把多动症和抽动症孩子说成了问题孩子,这无疑误导了大家对抽动症的理解,还有就是无数医院鼓吹能治好抽动症,能药到病除,那无数善良的父母就这样糊涂的把孩子交给了他们。
        抽动症真正最需要并不是医和药,医和药始终是辅助方法,面对抽动症最好的医生是家长,最好的良药是爱,最好的方法就是加强体质锻炼的同时做好心理疏导加强心力的培养和提高


                                                                                              

                                                   海夫人QQ615739433
                                                           2015年6月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海夫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