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抽动症孩子什么不能玩?

(2015-05-26 09:42:46)
标签:

育儿

抽动症

分类: 抽动症常见问题

                   抽动症孩子运动(游戏)方面有禁忌吗?
 

平时我的小窗问这个问题的也比较多。

比如:

网友:海夫人听说抽动症孩子不能游泳?
海夫人:为什么?
网友:中医说的。。。
这个家长估计正在给孩子吃中药,中医中药在服药期间是有许多禁忌,服药期间医生可能会说少吃辛辣的,少受凉,少累着否则影响药效。
我的孩子三岁不到第一次把他放到充气垫的儿童的嬉水池,孩子高兴的简直没法形容,那时是玩,纯粹的玩,只是这个玩在水里。
孩子五岁开始到正式的游泳培训班学习,然后就是每年夏天游泳,年年夏天游泳直到孩子长大不想游了。

 

再比如:
网友:海夫人游乐场那些比较刺激的游戏孩子是不是不能玩,每次玩我都发现孩子的症状会多起来。
海夫人:这个要看孩子的年龄和承受力,不能一概而论。

       如果孩子特别小,平时的运动和游戏不多(也就是宅在家里多,身体的锻炼很少),这样情况孩子暂时就不适合玩。只是因为平时缺乏锻炼,所以对这类需要具有胆量、力量和平衡能力的游戏和运动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锻炼和适应过程,并不是以后都绝对的不能玩;

       如果孩子年龄不是特别小,平时就爱玩,玩的多运动的多游戏多,活泼,胆大,有一定的面对和承受力就可以玩。

       我的孩子就是如此,什么惊险爱玩什么,次次去都要玩遍,什么疯狂摩力棒,过山车,蹦极,攀岩,疯狂大转盘,急速弹力球等等,每次我都是我口袋里的钞票不够,而不是孩子玩够了或者孩子不爱玩,害怕玩。

       玩这些游戏本身看到的就是孩子的心力和运动平衡能力,平时管束多宅在家里的孩子肯定会差些。

       如果家长纠结的是孩子一玩就出现症状,纠结的是症状就非常错误,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如果发现孩子一玩这些稍微有点难度和刺激的游戏就出现症状,说明孩子的心力、胆量和运动平衡性不是很好,那么应该从这方面多注重引导并培养孩子。
       抽动症的康复需要的是积极面对,不是退缩逃避,不是一玩什么出现症状就绝对逃离;不是一遇到什么事情出现症状就绝对避开。

       抽动症孩子的家长有一些共性,一些普遍存在的高度焦虑,比如我所列举的第一种情况,把在吃中药情况下需要禁忌的扩大并放到平时的生活中。中医所说的只是针对服用中药的时候并不是泛指整个的成长过程甚至一生,家长们在高度焦虑心态的指引下错误的理解和思维方式就是延伸并扩展,从一个小点放大到一个西瓜再到一个屋子。家长们如此所导致的是什么呢?对孩子的约束,对孩子平时生活的过多干涉和干扰,这不能吃那不能玩,这个不可以做那个不能看等等。。。。。

       家长的做法导致的是什么呢?给孩子套上一个沉重的枷锁,并且不利于抽动症的康复,因为每次症状表现都是康复的机会,如果家长防范着不让症状表现,也就意味着家长在逃避或者回避康复的机会,没有症状并不代表孩子的抽动症好了。归根结底一句话,家长不了解抽动症,不懂症状,所以盲目并且错误对待。

       我遇到过的极端家长有怎样的呢?比如孩子看书有症状,家长就不让孩子看书,我反问过家长,如果孩子吃饭有症状是否就不让孩子吃饭。再比如:孩子一到户外玩,和小朋友疯玩的时候有症状,家长就不带孩子出去玩,而是让孩子呆在家里,因为安静的宅在家里的时候孩子的症状好像少点。这样的限制、约束和干扰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且别说孩子是否有抽动症,即便一个普通孩子,家长人如此也是不合理的。

       抽动症孩子需要多运动,多参加体育运动、体育锻炼,因为抽动症的康复需要身体力量上的支持。

 

       抽动症孩子的游戏根据个人情况酌情考虑,并不是因为孩子有抽动症才这样,这个酌情考虑和抽动症没关系,比如我就不敢坐过山车,我那孩子虽然是什么都敢玩,什么刺激觉得什么过瘾,我这个妈妈却是没什么用,害怕,对过山车就是害怕。玩刺激游戏需要量力而行,所有的人都理应如此,不要把这个标签只是定义给抽动症孩子。

       不要随意给咱们孩子打标签,从此给孩子套上一个枷锁或者牢笼,还美其名曰“为孩子好”。一个人从童年时代就生活诸多这不能那不能,这样不可以那样不可以,孩子内心的快乐和幸福从何而来。咱们孩子怎么了,多眨两下眼睛有一些身体上的动作怎么了,没什么大不了,这是我们的孩子一种特殊的语言,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只有内心有爱有光,内心温暖慈悲的父母才能读懂这些特殊的语言,明白这些特殊的表达方式。

       我们的孩子,我们可爱的小天使生活如常就好,抽动症的康复不在这些婆婆妈妈的小事上,家长应当反思并反省自己在对待抽动症孩子的基本生活问题上,为什么如此容易偏激?为什么对那些忽悠人的言论如此上心?为什么不真正从孩子的角度考虑出发,给孩子一个真正快乐的童年!

 

 

                                                          海夫人QQ615739433

                                                            2015年5月26日

 

欢迎关注公众微信号:HFRCDWX

欢迎关注青岛海夫人优酷视频:http://i.youku.com/i/UMzI5OTk1OTI5M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