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哥哥,你大,你要让着弟弟!”打住,收起这句话!
(2014-03-27 09:09:01)
现在一个家庭中如果有两个孩子至少是让人羡慕的,但是两个孩子的教育、引导问题也给父母出了难题,俩个孩子在一起最容易发生的是什么——争吵、不平,总觉得父母偏心更喜欢另一个孩子。
在我们中国的传统教育中有个经典故事叫“孔融让梨” ——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4岁时,他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一日,父亲买了一些梨子,特地拣了一个最大的梨子给孔融,孔融摇摇头,却另拣了一个最小的梨子说:“我年纪最小,应该吃小的梨,你那个梨就给哥哥吧。”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曲阜,并且一直流传下来,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这个例子鞭策着我们,我们应该守礼,为他人着想 ,尤其是手足之间。
孔融的道德除了来自家庭教育和当时的大环境也有关系。
这个教育放在现在有点不大适用(我们中国传统的文化是礼让的文化,现在受西方文化的冲击主动抢夺也已经融入我们的文化),比方家长习惯的一句口头禅:“你大,你是哥哥,你让着弟弟”(你大,你是姐姐,你让着妹妹!) ,这句话放在中国传统的文化中很适用,你大,你是哥哥,你让着弟弟(反过来包含的意思就是你小,你是弟弟,你得听哥哥的)在古代我们的前辈们就是这样教育孩子的,大的礼让小的,小的必须尊重大的,这句话放在当时的环境没问题,但是放在现在就成了,你大,你是哥哥,你得让着弟弟(反过来包含的意思是,你小,因为你小,所以你干什么都可以!),现在的家长只是单方面要求大的让着小的并没有尊重传统:大的让着小的同时小的必须尊重大的,如此一来,这句话除了激起两个孩子更加不和睦,一点好作用起不到。
我有个亲戚,先是有个女儿,在女儿六岁的时候又有了一个儿子,按理姐弟两个差了六岁,应该比较好相处,但是不是,我第一次看见这姐弟两个的时候,弟弟2岁多,姐姐8岁多,姐弟俩人在大人面前表现出的就是不和睦,差不多碰到一起就着,大人当然总是忙于保护弟弟,然后经常对姐姐说:“你是姐姐,你大,你让着弟弟!”,每说一次这样的话就加深了姐姐的不满 ,增加了姐姐对弟弟的“仇恨”(用仇恨好像有点尖锐,事实是时间长了姐弟之间的这种矛盾是会引发这样的心理,当然这种“仇恨”的心理是短暂的)。
我第二次见到他们,他们一个10岁,一个四岁,这种矛盾更加厉害,这次我有点看不下去,忍不住对大人说:“你们不要太护着弟弟!”,家长们错误的意识误导了两个孩子,家长越是护着弟弟,越会导致姐姐的不满,姐弟两个越是不和睦 。每次家长出面横加干涉姐弟之间的矛盾时,那个姐姐都会泪流满面,并用愤恨的目光看着弟弟。
我叹息痛心,因为家长的误导,姐弟之间在童年本该有的良好感情就在争吵,错误的保护,愤恨中毁了!
来看看龙应台是怎么做的。
龙应台有两个儿子,相隔四岁。
当她准备要第二孩子的时候,她充分的去了解了朋友家中两个孩子的教育情况以及容易出现的问题。
她知道,当第二个孩子出生的时候,对第二个孩子来说是没有压力的,因为他一来到这个世界家里就有爸爸、妈妈和哥哥,所有一切的存在对他都是再合理不过的;但是对第一个孩子来说,却是压力的开始,随着弟弟的到来,原本属于他的世界有了变化,妈妈的注意力不再是在他一个人的身上,更多的在弟弟身上,所有原本属于他的一切东西都必须分享,和这个突然出现的弟弟一起分享。
龙应台为了让兄弟两个(为了让哥哥能尽快接纳弟弟),从怀孕的时候就开始对哥哥讲述自己腹中的宝宝。
弟弟出生后,许多朋友来看!龙应台非常紧张,她不确定朋友们是否能领会她的意思知道该怎么做。
第一个朋友来,进门先送哥哥礼物,然后去看了弟弟,看完弟弟接着说还是哥哥更可爱(弟弟尚在襁褓中夸了也不知道,为什么不多夸哥哥呢!哥哥本来就紧张,他知道所有的人都是来看弟弟的!)。
第二个朋友来进门直接就赞哥哥,并且和哥哥说了好一会话,你会误会他其实是因为哥哥可爱来看哥哥顺道看一下弟弟的。
朋友们的做法,让龙应台说不出的感谢!
弟弟毕竟是小,妈妈会关爱多点,这是肯定的。作为弟弟没感觉因为从出生他接受的就是这样一种情况,家里有爸爸、妈妈和哥哥,但是哥哥的感触会很多,以前妈妈只会对我这样,现在却不那么对我,只对弟弟这样。
有一次,龙应台做饭让哥哥去买什么东西,喊了半天没反应,她气不打一处来寻了上去,到了哥哥的房间,发现他躺在床上闷着头(6岁多,弟弟2岁多),龙应台本来是要发火看见孩子这样感觉有些不对,就柔声的问:“》》,怎么了!”,哥哥开始说话带着鼻音:“妈妈,我感觉你不那么喜欢我了!对你来说,我没有弟弟可爱,没有。。。”,龙应台心里一惊,放下手中的一切走过去,轻轻抱起了哥哥,把哥哥搂在怀里,安慰他,告诉他,她爱他和爱弟弟一样。。。。。
龙应台在弟弟出生后首先保护的是哥哥的情感,然后她努力培养兄弟两个之间的感情,在哥哥欺负弟弟的时候会阻拦告诉他不要以大欺小,而不是说:“你大,你是哥哥,要让着弟弟!”(仔细想想这句话多没水平!没有理由和度的让算什么)如果在这句话的后面跟上一句“你小,你是弟弟,你要尊重哥哥!”那还算合理。
现在龙应台的俩个孩子都已经长大,兄弟之间感情很好,经常结伴出去旅游!
来看看这个群友的烦恼。
“海,有空吗?有个问题想请教你。我家大的,老爱哭,一点点小事,他眼眶就开始想掉泪了。比如说跟弟弟争个话题,输了,就好像很委屈一样,要哭了。平时有点什么冤枉人他,也是,马上两眼泪汪汪。我家两个个性差别大两个孩子老是喜欢数落对方的不是?每次碰到这样的情况,我都焦头烂额。弟弟语言攻击强,哥哥老失败,然后哥哥就要乱骂人,甚至骂粗话了。这种情况,我都不知道怎么调解。现在他们一有矛盾,我就拉开一个离开对方的视线。平时聊天我也会跟他们讲,你们是亲兄弟,要团结友爱,举例分析有兄弟的好处,静心的时候,他们是听进去了,可是到了开吵的时候,又忘记了。就是太接近了,说实在的,以前小时候,我也是总给大的灌输,你是哥哥,你要让弟弟弟,直到有一天,哥哥说,凭什么是他的错我也让着他??那次我一言惊醒,就改变了。我知道大的内心弱,现在都偏他一点。但是平时碰到什么事,哥哥很护着弟弟,我也会拿出来说,可是一开吵的时候,对方都记着不好的时候,那些好的抛之脑后了。”
这个家庭兄弟俩个年龄相近差两岁,年龄越相近发生摩擦争吵的概率越大,但是彼此之间的沟通和联系也会越多,家长的过度担心没有必要,亲兄弟就是亲兄弟,只要父母不错误的护着某个,而是积极的引导培养兄弟之间的感情,这样的方式就是对的,至于偶尔的打打闹闹那是难免的,家庭中正是因为有了孩子的打打闹闹才热闹。
哥哥的性格表现柔弱些其实并不是真的柔弱,是从一开始弟弟的到来做父母的没有处理好哥哥的情绪和感受,让哥哥有了委屈感,加上父母总是错误的护着弟弟,总是一句:“你大,你是哥哥,你要让着弟弟!”,就造成哥哥的内敛和弟弟的强势。
我上面说的亲戚的俩个孩子如果他们单独出去,什么矛盾也没有,姐姐会很爱护弟弟,弟弟会听话的跟着姐姐,在家里家长一参与性质就变了,一有事情发生家长考虑的是赶快保护小的别让大的欺负了,表达出来的是:“你大,你是姐姐,你让着弟弟”,如果直接告诉姐姐不要以大欺小效果会好很多,那一句没有原则的:“你大,你是姐姐,你让着弟第”所收获的就是大的不满,小的理所当然,然后大的在家里就是掉眼泪的份,小的在家里无比霸道。
有俩个甚至三个孩子的家庭,做父母最重要的就是积极引导和培养兄弟姐妹之间的感情:
首先父母的爱要均衡,不能错误的偏爱某个孩子,父母的偏爱直接导致的就是兄弟之间不和睦;
其次给大的照顾小的机会并信任大的,比如可以让姐姐抱抱弟弟或者让哥哥带弟弟做某件事情,当大的在照顾小的时候或者大的带着小的做某件事情的时候,大人只需要适当的引导和保护好两个孩子,千万不要插手其中来干涉,并且对大的照顾小的行为要给出鼓励和肯定,这会让大的内心有成就感,并会对小的产生一种近似母性的爱护,小的也会因此更依恋大的,尊重大的(在行为中父母首先是肯定大的行为这样小的才会尊重大的,如果父母是否定大的行为小的就会和父母是一个态度不认同哥哥也不尊重哥哥);
再其次多让孩子们共同出去,孩子多的家庭一定有这样的感受,无论孩子们在家里如何争吵到了外面都是一致的团结相互帮助,到外面他们自然就一致对外(对内就是团结)。
那么对于孩子们在家庭中的矛盾和吵闹怎么处理呢?先用理后用情,千万不要以大小或者以父母的喜欢(喜欢谁就偏谁)为准则。
海夫人QQ615739433
2014年3月27日
群沐浴阳光1
86373940
沐浴阳光2 95092050
沐浴阳光3
337561375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