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听说老爸是木匠

(2015-02-06 18:50:00)
标签:

老爸

老妈

家具

木匠

分类: 杂谈

  隔行如隔山,是在最近挑选家具的时候我的一大感受。什么榆木、柚木、乌金木、胡桃木、水曲柳、刨花板、密度板我都去研究了一遍。也因为家具的事,老妈开了话匣子,跟我聊起了老爸的往事。她说老爸当年可厉害了,结婚时家里的一整套家具都是老爸自己给做出来的。
  安装师傅上门来装个衣橱,老妈仍然忍不住点评两句:现在真是方便啊,两块实木板一把螺丝,手电钻啪啪啪几下就搞定了,你爸当年做的都是榫头,不用胶不用螺丝,那才厉害。我还给他打过下手呢。小师傅23岁,听了也乐了,“您说的都是老早以前的事情了吧。现在装家具都这样轻便,而且计算机测绘,精准。”能体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道理了吧。一个衣橱,运来的时候还只是半成品的木板,不消一刻钟就立起来了。
  老妈的头发花白花白,眼角的皱纹又深了许多,“是呀,你爸当年做一套家具,花了一年时间。”那都是三十几年前的事了,他们自己去挑木料,好像是水曲柳的,硬质,老爸自己刨,细细琢磨。床、衣橱、五斗橱、椅子,甚至花架都是自己做的。
  “难道我爸是木匠?”我纳闷,“他的师父是谁呀?”
  “你爸哪有师父,自学成才啊!”我下巴都快掉了。“他白天上班,下了班就来你外婆家干活,做家具,做了一年。”
  我明白了,老爸是上门女婿。那会儿正跟老妈谈恋爱,搁在今天,这要一年恋爱谈崩了,这套家具不就白做了吗?老妈也实在,那时候的人呀,谈着谈着,家具做好了,也就结婚了。嗯,我爸高明。关键还是他有手艺。
不过我爸终究不是木匠,他在小企业人事科做科长。我对他的印象全都集中在他去世前的一个月,那会儿我才四岁,我们全家刚搬到浦东住。家住底楼,上海夏天刮了台风下了雨,房间里就水漫金山,我看见我爸去排下水道了;下班时他的自行车篮子里有西瓜;再然后他就面无表情躺殡仪馆里了。我们之间好像从未有过交流,也来不及交流。他走了以后,老妈把他们的照片几乎全烧了,以免伤心。终是有个别“漏网之鱼”,直到我十几岁的时候才被翻了出来。
  我问老妈,我怎么就没遗传一点老爸的手艺,这要是也能无师自通,家里不就能少买两把椅子了吗?老妈说,遗传的力量还是有的,不然小学三年级那会儿你怎么会吵着去少年宫参加航模组呢。这倒也是,削个木头飞机我还在行,至今我还喜欢捣腾模型飞机。不过手艺么,差老爸不是一点点。有一回我从宜家家居搬了个三屉橱,楞是让我自己给装坏了。
  我们呀,分开了整整28年,好像从未在一起。我就是搜遍可怜的童年记忆,也难以觅得老爸的踪影。他躲到哪儿去了。我只是还依稀记得他的容貌。在我的脑海中从来不用担心改变、衰老,始终定格了。
  那些家具最终也因为老爸的突然辞世分别送人或卖去二手商店了。于是储存记忆的载体也被消灭掉了。有一次我在厨房不小心打碎一个喜碗,我妈伤心了很久——那是她结婚时一对碗中的一只,用了这么多年没坏,被我摔了,怎能不难过。
  “你爸做的东西,还是留下了一点。”我妈突然想了起来,“结婚时你爸做了20双檀木筷子,还有10双新的在家里,从来没用过呢。”
  他真的不是木匠吗?我如此诧异,连筷子都是他自己削的。原来我以为他像水溶解在水中一样消失得不留痕迹,就像一首《后会无期》的主题曲:当一个人成了谜,你不知道他们为何离去,就像你不知道,这竟是结局。人生处处是戛然而止的结局,但怎能不留一丝遗迹?
  放下沉重的话题,我便去寻那10双筷子。


2015/2/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