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灿烂的日子
(2011-05-12 14:46:56)
标签:
阳光灿烂的日子怀念社团清韵诗社杂谈 |
分类: 杂谈 |
一个阳光如烟的星期日的下午,诗社社长跑来我家里,告诉我他要结婚了。他是当年大学时代“清韵诗社”的社长,毕业多年来我们还混在一起,时常怀念过去的“文艺范”。不禁感叹——时间真是一把杀猪刀,刀刀催人老。当年风流倜傥的社长,现在已经变成了光头,满脸横肉,就像流氓,已少见他作诗。现实照进梦想,天崩地塌。只是倘若说起当年的“清韵”、当年的社团,他的眼眶里仍然放光。
说起我们的大学时代,很多业余时间都贡献给了社团。刚跨入新世纪那会儿,“清韵”诗社乃是青干院里的明星社团。鼎盛时期,诗社每个月都会出版一期刊物,那时候都是“手工作坊”——晚自习时,社长召集我们几个社员,围着一堆复印的稿件,拿着订书机一本一本装订诗刊,装完了大家就跑到学校对面“西北郎烧烤”吃宵夜。当年每个班级门后那个用来挂书籍的钩子,就是社长一个又一个敲上去的,他还“私刻”了一枚“清韵诗社”的章,偷偷盖在了那钩子的下方。
与“清韵”诗社齐名的还有“青源”文学社,在这个社团里我和我的诸多“战友”几乎倾注了整整四年的心血。作为校刊的《青源》,出版频率虽不及“清韵”那么高,但也在“文学性”上下了很大功夫。“创业”初期,刊物经常有无米之炊的烦恼,小编们人手好几个“马甲”自己写稿。后来上了正轨,定期与指导老师开编前会确定期刊主题,约来小说、散文,还发动文学大赛发掘“新人”。
有一阵子,青干院各种院系刊物呈百花齐放的态势,那会儿大家都乐于做社团,乐于做刊物。这种良性竞争让我们那个时代充满了文艺气质。那时候参加学生会、社团的学生大多动机单纯,乏有功利,也因为出于热爱,做事则特别卖力,并能有颇多的收获。在我们看来,与志同道合者做好一本“刊物”简直就像是我们的“事业”。于是还产生了“革命友谊”,毕业以后,常常保持联系、聚会的恰恰是我们这些因社团生活而“牵”起来的朋友。
我们常常怀念那时候的“清韵”诗社、“五月诗会”,怀念“青源”文学社和校刊,怀念精彩剧社和话剧演出,怀念初出茅庐的社团联,怀念学生会,怀念青年会堂,怀念活力青春和爱做梦的日子。那是我在工作和读研以后,鲜能再见到美丽画面。
幸运的是,时光洗涤之下,留给我一群黄金时代的好朋友。我们只要一聊起阳光灿烂的日子,我们的脸上也立刻变得阳光灿烂了。
201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