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生规划

(2005-11-29 21:08:12)
标签:

杂谈

分类: MSN搬家

读过《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人一定都对昆德拉那句“只活一次不算活过”印象深刻。人生没有比较就体会不出活着的快乐,于是佛学上讲究来世前生,给人寄托与补偿。可是我们唯物主义就不能指望这个,只有活在当下,考虑今生。今生的意义是什么也就是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人生贵在行胸意,人生的意义应该是快乐,应该是享受人生应有的乐趣,当然也包括承受那些或轻或重的苦难。

我记得有一次和我的一位学妹聊到中国教育的前途,其实这个问题由专家来思考都显得沉重,我却不自量力螳臂当车,原因是这位学妹决心去幼稚园做老师。这的确是很有前途的职业,学妹说中国教育的希望在那些刚断奶的小朋友身上,我略有不同意见。依我看,这些小朋友永远是祖国明日的花朵和希望,但并非今日教育希望之所在。中国当前的教育希望应该在高等教育身上。你可以把好习惯渗透到小朋友的日常生活中去,继而相信可以让他们受益终身,但你很难改变他父母的素质,那些即将成为未来花朵的父亲母亲们也许现在正在床上制造他们自以为是的未来精英,可惜他们的素质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他们的整体素质上不去,指望下一代仍然是徒劳。所以我劝学妹能投身高等教育事业更光荣,我是从历史使命去考虑的,我知道我想得过于崇高了。聪明人不会去淌高等教育的混水,鬼都知道中国的高等教育在培养些怎样自私自利的“白痴”。我在读大学的时候也是个经常“浮躁的疯子”,好在有的时候我还能保持思维的清醒。教育学上也比较认同:中国的初级教育加美国的高等教育可能是世界上最好的教育。可惜我们的高等教育成了应试教育的必然牺牲,或者说是死了后想还魂却无比尴尬的僵尸。个人的理想往往被功利的社会取向无限替代和延伸,我们身边的学生不是太没有人生规划就是规划得太过清楚。

从小我们就被教育要按计划做事情,可现在谁都知道计划没有变化来得快。从人生规划到职业规划,包括我现在身处的校园,也在渲染着这样气氛。老师抱怨学生的学风不够,素质太差;学生追求着自己功利的口味,学术的气息本就不浓,对自己没有多少帮助的课鲜有关心根本是门可罗雀。用单位里一位副教授的话来说这就是“命”。这“命”不同于求神拜佛,就是实实在在的一个人的境遇。20年前学英语的就没今天“香”,就是因为我们改革开放了,倘若遇上了就是“命好”;10多年前大学数学系招不到学生,而现在则成了热门专业,没能遇上那就是“命差”。有人生规划的能规划出这些东西来吗?因为人是活一次的,昨天的无法感知今天的,今天的也很难预知明天的。我们应该搞清楚,我们要人生规划是要规划那前进的方向,而非未来的条条框框。这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权威的专家能够预测20年后的事情,因为没有人坐着时光机器到未来亲历过。我们是可以研究趋势并予以美好期望。我们做人生规划,是给自己的长远做美好设想。我们应该清楚地问自己我们想成为怎样的人,应该为之做哪些努力和奋斗,我们应该思量今生我们怎么活才算有意义。也许我们不会很快得出结果,但我们至少应该有所思考,这比你每天制定一个详细计划更重要。

我们要人生规划吗?我们要!我们要那个总体的甚至是模糊而笼统的想法,它是我们的方向,人生的有效时间不过3040年,一经重大失误,付出的代价就可能耗掉那许多有效时间;我们要人生规划吗?我们不要!在我们细细打算,细细计划的时候,时间会把我们轻易地过滤掉。

昨天我们还在规划,明天就只剩下落满一地的白发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玩笑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