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麦田和树林里的真爱

(2006-04-26 10:01:53)
(此文现于5月《萌芽》已刊发,署名石灰;记录于去年6月,发于此,以飧吾友!)
    我时常怀念我高中时的语文老师,那是一个上了些年纪的中年男子。从他炯炯有光的眼神里,我能看出他在年轻时是多么帅气多么才华横溢。不过我想我是青出于蓝而甚于蓝,所以当时他一定很嫉妒我。他老是找我谈话,不让我“早恋”,谁知道他上山下乡的时候就没有恋爱过。在一堂文学选修课上他说过的一句话让我记忆深刻——他说,“我在年轻的时候也想找一个比现在漂亮得多的女人做老婆。”当时我觉得他说这话特小资,还含有丰富的潜台意思,就是说年轻的时候他和我们一样好色,而现在的“师母”一定不是他年轻时心目中的那种美女。他说这句话也是有原因的,当时我们在写作文,有个同学写到将来发达了一定要娶个怎样怎样的美女,结果那美女之前的一连串形容词几乎都被我们的语文老师圈出来给改了——“漂亮的”被替换成“贤淑的”,“性感的”被替换成“温柔的”,然后他就补上了上述那句话,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无限的沧桑。
    我一直都没有参透他那句话的真正内涵,我一直以为那是他“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一把年纪了还装酷,直到现在我才觉得“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我亲爱的语文老师一定是个有故事的人,这是他一生的“爱情感悟”。他是带了这种感悟来禁止我摘“青苹果”吃的。他还对我说过一句话,是写在我的小说评语后面的——“爱情需要缘分,需要栽培,需要实现的可能。没有这些,不提更好。”——妈的,在他看来我写的小说爱情几乎不讲究这些。那是因为我太年轻吧,那个时候的我确实懂的不多。
    现在人活厚道了,体会到了老先生当时的苦口婆心。爱情不仅仅是一种感觉,爱情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需要学习。有些人这种能力还没学到位就跳楼、开煤气了我觉得实在可惜。我们的一生也许会爱上不止一个人,我们也要常常做好受挫失恋的准备。因为没有人生来就是“情圣”,爱的能力也并非与生俱来。我们在年轻的时候也许并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所以我想我的老师那时候也想只要有个美女做他老婆他就开心得要死。社会的功利化取向越明显,真正追求的价值可能就越模糊。男人是一种极其自私的动物,如果一个男人找了个漂亮女人,体现则更为明显。他会有这样一种心态:她是我的,除了我,其他人只能看,不能碰,最好还是买票看,我收费。但是这个女人可能并不这么认同这男的,于是各种麻烦排列组合,让男人郁闷,神经还高度紧张,因此看完了,门票费没收到,很少有男人敢娶漂亮女生。
    我们现在把很多感情都称作爱情,这种爱情往往缔结草率的婚姻,或者干脆就在婚姻面前土崩瓦解。爱情在以前是种神圣的东西,现在遇到了车子、房子、票子常常就要靠边站。即使不这样也总是遭遇世俗这样那样的尴尬。如果爱情和婚姻根本是一对死敌,那么婚姻不啻是人类所创造的最自相矛盾的制度。这真的是一座围城,有多少人真的找到城内的那位公主或悍妇就是他的真爱呢。
    有一天,柏拉图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老师就让他先到麦田里去,摘一棵全麦田里最大最金黄的麦穗来,期间只能摘一次,并且只可向前走,不能回头。柏拉图于是按照老师说的去做了。结果他两手空空的走出了田地。老师问他为什么摘不到?他说:因为只能摘一次,又不能走回头路,期间即使见到最大最金黄的,因为不知前面是否有更好的,所以没有摘;走到前面时,又发觉总不及之前见到的好,原来最大最金黄的麦穗早已错过了;于是我什么也没摘。
    老师说:这就是“爱情”。
    之后又有一天,柏拉图问他的老师什么是婚姻,他的老师就叫他先到树林里,砍下一棵全树林最大最茂盛、最适合放在家作圣诞树的树。其间同样只能砍一次,以及同样只可以向前走,不能回头。柏拉图于是照着老师的说话做。今次,他带了一棵普普通通,不是很茂盛,亦不算太差的树回来。老师问他,怎么带这棵普普通通的树回来,他说:“有了上一次经验,当我走到大半路程还两手空空时,看到这棵树也不太差,便砍下来,免得错过了后,最后又什么也带不出来。”
    老师说:“这就是婚姻!”
    我很赞同苏格拉底对婚姻的看法,因为他的老婆可能是古今“悍妇第一人”,他能挑到这棵大树可见他大哲学家的水平。但我并不认同老苏对爱情的理解抑或说这根本不是在说普通意义的爱情而是在谈“真爱”——就因为这样,柏拉图的感情被老苏给彻底“废”掉了。
我深信我的老师最后找到的大树是他在尝试了几棵麦穗后悟性的选择。在麦穗身上他可能找到了真正想找的东西,也可能时光荏苒他没找到,于是像柏拉图那样扛着还不错的树回了家。最大最好的麦穗是“真爱”,它能长成参天之木,其它麦穗则永远不会这样。扛着真爱回家的人一定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也许他们很贫穷,但他们内心一定无比富足。
    我是一个相信真爱也希望找到真爱的人。我的态度和王小波一样这一生决不向生活妥协决不向虚无屈服。因为在真爱面前,人世间的任何苦难和障碍都可以被粉碎。在穿越人生悠长岁月的麦田和树林的时候,值得去用心寻找一些我们觉得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正如莫泊桑所说:爱情是一本教科书,它教我们如何长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习惯
后一篇:爱情的保质期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