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唐小六
唐小六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783
  • 关注人气:23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们是否可以相信自己

(2006-10-16 20:34:44)
标签:

杂谈

分类: MSN搬家
  两天前我在图书馆里读余华比较早的一本杂文集,其中有关于他那时候最红的小说《活着》及《许三观卖血记》的访谈。恰巧这两部作品也是我最喜欢的小说,我便沉浸到阅读的快乐中。事实上,这类早期的作品很能反映余华当时的写作状态,很用心也很培植感情,以至于他重新校对阅读《活着》的时候经常泪流满面。
  《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都反应了命运的主题。很多人读《活着》,只看到作者笔触的残忍,实际上,余华自己认为和真实的生活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我在读余华作品的时候,还读到一层内涵,那就是——怀疑,作家自身的怀疑。他在怀疑这个世界究竟会变得怎样。余华自己还有个观点就是——作家长期地写作,尤其是创作小说,会变得越发胆怯。这也是我认为作家不断怀疑的结果。某种程度上说,创作者和演员都要比常人多一层甚至更多空间的生活。优秀的演员可以体会到演绎的快乐,因为他在体会各种各样的人生,有很多距离遥远的角色人生;同样,优秀的创作会把人,不仅是作者自己,还有他的读者带进另一个世界,而在那里所有角色又都是可以超然于我们的现实生活的。因此,现实矛盾的累加会在虚构世界中登峰造极,以至于很多作家都会要问:我们是否可以相信自己。
  这种怀疑无一例外地出现过在我喜欢的小说家身上——王小波、余华、卡夫卡、卡尔维诺。但丁坦言,“我喜欢怀疑不亚于肯定。”米兰·昆德拉则说,“我们生活的最伟大的冒险在于冒险的不存在!”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未知、不安分和怀疑。而我在这里所说的怀疑只有两类:一是生活的怀疑,二是文学的怀疑!
  我在想,要做到范仲淹那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上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境界实在是需要时间锤炼以及挫折熔铸的。一个人,当他来到世界上的时候是应该怀疑的,包括怀疑他本身。这是造物主给人类所有能力的上限,征服所有东西的过程事实上都是在征服我们自己本身,应该记住,站在山顶的时候千万别以为自己把山踩在了脚底下,而是山帮助我们提升了自己。因此,我常常怀疑自己为什么会喜欢雪山这种天公杰作,究竟因为崇敬她还是她让我感到绝望?生活中会有很多感情找不到合适的描述。怀疑,它不必写在脸上,往往都深藏在心里,它只是偶尔从嘴巴的埋怨和脸色的难看泄露出来。很多人是懂得自我保护的,即使是在忘乎所以的时候,你要知道,敞开心扉和怀疑,是两码事。
  怀疑,是坚信的背面。而盲目的坚信有时候就是懦弱的代名词。对待眼前生活的很多看法都值得商榷。蒙田的说辞是——“按自己的能力来判断事物的正误是愚蠢的,为什么不想一想,我们自己的看法常常充满矛盾?多少昨天还是信条的东西,今天却变成了谎言?”那么,我们的看法始终都不会精准,因为命运的看法比我们更准确。这观点触及了很多小说的核心,它让我们抛开自己的生活去观看命运的演出——《活着》是这样,《许三观卖血记》是这样,《时代三部曲》还是这样。
  因此,我以为,文学的怀疑更进了一层。它有责任去记录生活的怀疑、探讨生活的怀疑。我需要强调的是,怀疑可能会让人患得患失但并不等于懦弱。如上所述,有时候坚信、坚持、坚强反而才是懦弱。怀疑会让我们变得胆小,会让我们变得举重若轻,但并不是懦弱。优秀的文学作品,本身不会逃脱怀疑的枷锁,同时也是一部思辨的史诗,甚至经历否定之否定的必然历程。文学的怀疑,莫过于文学真正带给了我们什么。
  我们是否可以相信自己?我不是在说生活中我们所作的那些决定,我的意思是在说,你拿什么去验收昨天在所谓的“坚定”中所说过的话,在事过境迁之后,是不是徒增的不过是更多的怀疑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