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MSN搬家 |
在去哈尔滨的路上我们就知道,这个时候的哈尔滨没有下雪。这在往年是不正常的,最冷的三九严寒天,哈尔滨的气温应该在零下二十度以下才对,可是回哈尔滨的乘客不无失望地告诉我们,今年,暖冬,已经好几个星期了,哈尔滨没有下一点雪。
暖冬这个词已经不再陌生了,今年,去年,甚至明年,上海都是暖冬,很多地方都在经历暖冬。对于怕冷的人来说这是好消息,但对于我们这些去哈尔滨游玩的人来说,一定是很扫兴的。因为在我们的幻想中,那个地方是雪国才对,就譬如提起北海道,那里就应该是冰雪覆盖的世界,那么我们一路往北,如果看不到雪,大冬天的我们跑去黑龙江省干吗呢?我们实在找不出更冠冕堂皇的理由呢。
身为南方人,在这以前虽有耳闻,但却并不真能体会北方的干冷。干冷冷吗?不比南方的湿冷来得冷。尽管如此,在下火车以前我还是在灯心绒的外裤里加了一条棉裤。原本这一保暖措施是必要的,可遇到了哈尔滨的暖冬,竟显得多余。下火车后就觉得没有想象中的冷,尤其是走了一段路以后发现,棉裤的添加变得格外多此一举,只能再将它褪下。在上了出租车后,东北爷们告诉我们今年是哈尔滨50多年来头一遭遇到超级暖冬。什么意思?意思是温室效应他妈的太厉害了,连处在北纬46度的哈尔滨竟然入冬以后都没怎么下雪。干净的城市街道与上海无甚差别,非要说差别,就是哈尔滨多了一些人工的冰雕,零下十来度,冰雕作为城市建筑的一部分,也作为哈尔滨的旅游形象大使,招呼着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
我们在初来哈尔滨的日子也问了特别“白痴”的问题,“没有雪,那雪雕园的雪雕怎么来的?”“亚布力滑雪场的雪是真的吗?”“这儿没雪,雪乡有雪吗?”只能说这些问题不够专业,谁让我们是外地人呢。雪雕园的雪是人工制造的,冰雕园的冰倒是来自松花江上的采冰厂,货真价实;要说滑雪场,再怎么真雪,也会给你搀点假雪;至于雪乡嘛,既然叫雪乡,那儿的雪可厚着呢,夏天都能见着。
哈尔滨是座有趣的城市,冬天能够冷到什么程度,夏天就能热到什么地步。气温在两个季节只是符号的转换。冬天,有个负号,听说能冻掉鼻子和耳朵,不过暖冬抵达此地的我实在信服不了。再暖也不会暖到亚热带的程度,所以说说气温还是可以吓唬南方人的。可是零下十度的感觉绝对要比上海零下一度还舒服。这就是所谓的北方的干冷,只要一进屋,就热得人想脱光衣服。在中央大街上,漂亮的东北姑娘并非包裹得如我们一般的粽子状,照样是衣领敞开露出她们雪白的脖子美丽的锁骨,她们身上有轻盈的羽绒服,牛仔裤洋气地展现她们下半身的曲线……无论怎么看,这座城市都充满了时代气息,与气候倒没有多少关系了。冰雕,只有冰雕告诉我们,我们所在之处是冰城哈尔滨。
圣索菲亚大教堂前,愉快的鸽子集体在游客面前从容觅食,然后盘旋在天际。广场上有古典音乐,有拥吻的情侣,有很多美丽的故事正在发生。想象不出,如果大雪飘临,有多煞风景。我们反而应该感谢这个暖冬,感谢这个无雪的冬季。机场或是高速公路,一切按部就班,所有的机器零件都运转正常,我们可以笃定地来回于哈尔滨与牡丹江之间,甚至去更远的地方,黑河,抑或是干脆去北极村漠河。
我们有限的旅行时间被自己安排得井井有条,在午后的松花江上漫步,毫不担心这冰面下还会有水波涌动,我可以安静地坐在小吃店里认真地填写明信片,可以沿着亚洲最长的步行街一口气从头走到尾,可以和朋友在华梅西餐厅品尝正宗的俄罗斯大餐,可以做很多惬意的事情……
冬天到哈尔滨不可以错过冰雕游园会,如果你来自南方,如果你还怀念小时候坐滑滑梯的感觉,那么冰雪大世界是不会让你失望的。这又是另外一个世界,无论规模还是愉悦程度,一定会是全国之最,当然,在大口嚼着冰糖葫芦的那一刻,童年感受又会失而复得。
在离开哈尔滨不久,欣闻受北方一股冷空气影响,哈尔滨、长春等地普降大雪,冬天正常的感觉算是回归了。
只是很少会有人想一想,暖冬的背后我们是不是应该忧虑和忧伤,当地球的气候总是反常,那首歌“如果台北下了雪”改成“如果哈尔滨不再下雪”,那将是多么巨大的讽刺与悲哀。我走在松花江上,听到脚下有清脆的声音。这声音不是来自沉睡的松花江,而是,我仿佛听到远方的北极和南极又有大量的冰川在消融了!
暖冬这个词已经不再陌生了,今年,去年,甚至明年,上海都是暖冬,很多地方都在经历暖冬。对于怕冷的人来说这是好消息,但对于我们这些去哈尔滨游玩的人来说,一定是很扫兴的。因为在我们的幻想中,那个地方是雪国才对,就譬如提起北海道,那里就应该是冰雪覆盖的世界,那么我们一路往北,如果看不到雪,大冬天的我们跑去黑龙江省干吗呢?我们实在找不出更冠冕堂皇的理由呢。
身为南方人,在这以前虽有耳闻,但却并不真能体会北方的干冷。干冷冷吗?不比南方的湿冷来得冷。尽管如此,在下火车以前我还是在灯心绒的外裤里加了一条棉裤。原本这一保暖措施是必要的,可遇到了哈尔滨的暖冬,竟显得多余。下火车后就觉得没有想象中的冷,尤其是走了一段路以后发现,棉裤的添加变得格外多此一举,只能再将它褪下。在上了出租车后,东北爷们告诉我们今年是哈尔滨50多年来头一遭遇到超级暖冬。什么意思?意思是温室效应他妈的太厉害了,连处在北纬46度的哈尔滨竟然入冬以后都没怎么下雪。干净的城市街道与上海无甚差别,非要说差别,就是哈尔滨多了一些人工的冰雕,零下十来度,冰雕作为城市建筑的一部分,也作为哈尔滨的旅游形象大使,招呼着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
我们在初来哈尔滨的日子也问了特别“白痴”的问题,“没有雪,那雪雕园的雪雕怎么来的?”“亚布力滑雪场的雪是真的吗?”“这儿没雪,雪乡有雪吗?”只能说这些问题不够专业,谁让我们是外地人呢。雪雕园的雪是人工制造的,冰雕园的冰倒是来自松花江上的采冰厂,货真价实;要说滑雪场,再怎么真雪,也会给你搀点假雪;至于雪乡嘛,既然叫雪乡,那儿的雪可厚着呢,夏天都能见着。
哈尔滨是座有趣的城市,冬天能够冷到什么程度,夏天就能热到什么地步。气温在两个季节只是符号的转换。冬天,有个负号,听说能冻掉鼻子和耳朵,不过暖冬抵达此地的我实在信服不了。再暖也不会暖到亚热带的程度,所以说说气温还是可以吓唬南方人的。可是零下十度的感觉绝对要比上海零下一度还舒服。这就是所谓的北方的干冷,只要一进屋,就热得人想脱光衣服。在中央大街上,漂亮的东北姑娘并非包裹得如我们一般的粽子状,照样是衣领敞开露出她们雪白的脖子美丽的锁骨,她们身上有轻盈的羽绒服,牛仔裤洋气地展现她们下半身的曲线……无论怎么看,这座城市都充满了时代气息,与气候倒没有多少关系了。冰雕,只有冰雕告诉我们,我们所在之处是冰城哈尔滨。
圣索菲亚大教堂前,愉快的鸽子集体在游客面前从容觅食,然后盘旋在天际。广场上有古典音乐,有拥吻的情侣,有很多美丽的故事正在发生。想象不出,如果大雪飘临,有多煞风景。我们反而应该感谢这个暖冬,感谢这个无雪的冬季。机场或是高速公路,一切按部就班,所有的机器零件都运转正常,我们可以笃定地来回于哈尔滨与牡丹江之间,甚至去更远的地方,黑河,抑或是干脆去北极村漠河。
我们有限的旅行时间被自己安排得井井有条,在午后的松花江上漫步,毫不担心这冰面下还会有水波涌动,我可以安静地坐在小吃店里认真地填写明信片,可以沿着亚洲最长的步行街一口气从头走到尾,可以和朋友在华梅西餐厅品尝正宗的俄罗斯大餐,可以做很多惬意的事情……
冬天到哈尔滨不可以错过冰雕游园会,如果你来自南方,如果你还怀念小时候坐滑滑梯的感觉,那么冰雪大世界是不会让你失望的。这又是另外一个世界,无论规模还是愉悦程度,一定会是全国之最,当然,在大口嚼着冰糖葫芦的那一刻,童年感受又会失而复得。
在离开哈尔滨不久,欣闻受北方一股冷空气影响,哈尔滨、长春等地普降大雪,冬天正常的感觉算是回归了。
只是很少会有人想一想,暖冬的背后我们是不是应该忧虑和忧伤,当地球的气候总是反常,那首歌“如果台北下了雪”改成“如果哈尔滨不再下雪”,那将是多么巨大的讽刺与悲哀。我走在松花江上,听到脚下有清脆的声音。这声音不是来自沉睡的松花江,而是,我仿佛听到远方的北极和南极又有大量的冰川在消融了!
前一篇:东北纪实(一)——胖子是个好人
后一篇:情人节悄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