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打人不能打脸,伤人别伤自尊

(2007-03-12 20:54:11)
标签:

杂谈

分类: MSN搬家
汉语是很有趣的一种语言,它的表述永远在精确与含蓄之间。相比较,据说法语是唯一一种一词不多义的语种,一词一意,非常精练。很多语言一词多义或者随时态情境不同词意发生改变。语言作为记录功能在人的名字上的运用更千差万别,人们一直以为俄罗斯人的名字最长,什么什么娃的什么什么夫,很不容易记,事实上日本人的名字多到日本人自己也常常搞不清,日本人的姓氏是世界上最多的,据说上万。
尽管如此,我还是认为汉语最具魅力,不仅因为她是我们的母语,更重要的是人生本来就非精确所能度量,中国文字的韵味在这上面就显现无遗。这篇文章其实只想谈一个字,但其背后的文化意味常常能引发我的诸多联想。
这个字我在《不要丢了你的脸》中曾经谈过——“脸”,倘若我们真的深究起来,其实很少有人知道它具体表达的人体位置坐标。根据汉语大辞典的解释,脸指的乃是从额到下巴之间的这一部分,但也有争论说脸的面积区域更小,在眼睛鼻子嘴巴和颊之间,如果你要真的来指一个位置,脸还真不好指。然而我们日常说的丢脸、赏脸、不要脸远远不是谈争夺这一区域的归属权,而是脸背后的文化支撑——面子。面子是中国人独有的概念,以至于很多老外看不懂也摸不着北。从脸到面子,是一种意义升格的过程,有脸的不只是人,猫啊狗啊也有脸,但面子就不同了,只有人才有。它是人脸的引申,更是一个人综合表现的标签。
打人不要打脸,重要的不是毁坏了人脸的重要器官(当然打得不巧会死人,这很不好),而是文化意义上的伤了人的面子。脸打坏了上上药或许还能医好,但面子撕破了,交情啊就废了,往往没办法弥补。脸是人最直观最值得尊重的部分,它的实际功能不在于听说读吃和呼吸,更在于它能够交流。而面子则是表面的虚荣。我们不要以为虚荣这个词语不好,事实上离开了它我们很难在现代社会生存。这个“生存”当然有别于原始人的简单意义的生存与发展,而是一种社会规则下的起码的“礼仪”与规则。礼尚往来是规则,而在规则之上的则是道德,所以某种意义上说人们争得的失去的又不是面子而是德行。拾金不昧和见义勇为虽然提倡,但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从脸到面子到德行,是一再的升格。
与之相适应的话语又有许多。哲人说过:话不能说尽,事也不能做绝。哪怕是好事,也不能自作聪明一好到底全部做尽,留点分寸留点余地又是人生道行高低的显示。伤人最深者,莫过于伤人之心。所谓哀莫大于心死,虽然心脏本身不会思考,但一旦“心碎”了,那伤痕却是实实在在的。古人很早就知道脑袋和心脏是人身上最重要的两个器官,但他们不明白心理实际上一种脑理,心脏本身不创造心情、情绪和自尊。正好像脸作为一种载体,它的背后是面子的文化延伸;心也是一种载体,它的背后承担了人的复杂思维和情感的功能。
自尊心、自尊心实在是人的又一奇怪产物,它又不简简单单概括为一种好胜心理,却往往和性别和成长过程相关联。譬如传统社会要求下和当代社会的期望值中男性要比女性有更强的自尊心。伤害一个人的自尊心也无异于使了坏拳头往人的脸上砸,动了破刀子往人的心坎上割。因为自尊心的建立远非高楼大厦平地而起之迅速,毁灭起来却比世贸中心倒得更快。
耐心、恒心和毅力都不是凭空捏造的东西,常常因时间而越发坚强,也因时间而更加脆弱。打人不要打脸,伤人别伤自尊,尤其是拿伤人感情的话先说而后快,这是我对于爱情中的男女,常常说的一句话。“不要踩了我的尾巴!”即使是长不了的兔子尾巴。
确实有很多时候,许多话语不经过人的大脑就会溜出来。虽然你的拳头并没有朝一个人的脸上挥舞过去,可很不幸,受伤的却总不是空气,有时候还是我们自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