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别让网络民意误导了“刘俐俐”

(2012-01-19 12:10:22)
标签:

娱乐

近日,一档求职类节目的视频被冠以“海归女对掐主持人”之名走红网络。在视频中,80后海归女孩刘俐俐与主持人以及评委针锋相对,最终未能获得现场任何一家公司的职位。这引发众多网友的围观和热议。

凤凰网一项179353名网友参与的调查显示,56.7%的人认为该节目中存在对求职者的歧视和偏见;74.1%的人认为主持人、评委等缺少对求职者最起码的尊重和理解。

我也很好奇的在网上找到了这段视频,看完以后,也确实有一些感想。刚开始的感觉确实不是很舒服,觉得刘俐俐这个海归女孩受了委屈,没有得到主持人和面试单位老板们的尊重。因为,自己也曾经在外面找过工作,虽然在面试过程中,没有遇到过如此尬尴的场景,但是,作为一名面试者当时的心态,我还是能够感同身受的。这也是很多网友支持刘俐俐的一个根本原因,大家都把自己当成了应聘“嘉宾”,把“嘉宾”受的委屈移情到了自己身上。

但是,冷静下来以后,觉得网络如此推崇刘俐俐这种张扬个性的行为,真的是对的吗?这样的做法会不会误导了那些准备投身职场的青年人呢?

本来我对《非你莫属》这类节目的真实性,一直不是很关心的,为了吸引眼球,增加收视率,这类节目往往都会故意制造一些节目效果,如果看开了,就是一场秀,是不能太当真的。这样的一段视频能够引起如此大的关注,我想连电视台节目组及主持人都是始料不及的。

网络作为一种媒体形式,存在一些特殊性,网友们在网络上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的时候,往往表达的是自己最真实的感受,但是,表达的意见和看法却往往不是自己最真实的想法。有什么区别呢?感受是感性的,最终的想法和意见和理性的。比如在对这次事件的网络调查过程中,如果加上一道问题,可能答案就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了,这个问题就是:你会愿意让你自己的孩子像刘俐俐这样张扬自己的个性吗?

    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有一句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解释为自己不希望他人对待自己的言行,自已也不要以那种言行对待他人。也可以理解为自己都不想如此做的事情,也不要支持别人去做。在这件事情上,如果刘俐俐是自己家的孩子,我想绝大多数父母都不会赞成自己的孩子这样去张扬自己的个性。因为,作为有生活阅历的家长,他们肯定也会意识到,像刘俐俐这样张扬个性,只能逞一时口舌之快,最后的结局可能会很悲惨。

    张绍刚是我喜欢的少数几个主持人之一,虽然他主持《非你莫属》这档求职节目以后,主持风格有些变化,我也一直认为是为了迎合节目的需要。做为此次事件的关键人物,把他推到风口浪尖,也理所当然。但是,我觉得一边倒的对他本人进行声讨也没有必要,大家冷静下来思考一下,不得不承认,主持人的看法实际上是能代表主流看法的。说他的行为,误导了在现场的各位求职单位的老板,也有失偏颇。

    社会如江湖,江湖本身就是复杂的,网络上的群众呼声往往是缺啥想要啥,没有正义要正义,没有公平要公平,没有尊重要尊重,这样的诉求本身没有错。但是,网络的声音也容易误导人,容易误导那些涉世不深的人,网络也是社会的缩影,网络也是江湖。

    所以,希望年青人要认真分析网络声音的倾向,不要受网络声音的误导,如果这样,只能害了自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