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百姓“看病贵”和“看病难”难题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的今天,公立医院提供的特需医疗服务一直是老百姓比较关注的敏感问题,老百姓总是觉得公立医院提供的特需医疗服务对普通公民来讲有失公平。
公立医院的特需服务始于上世纪80年代,当时国家逐步取消对公立医院的差额补贴,同时允许医院自行筹资。与此同时,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一部分人对医疗服务有了更高的需求。在民营医院尚未发展时,特需医疗服务就开始在各大公立医院运营。如今,公立医院内的特需服务包括门诊和病房,不仅三级大医院设立特需中心或特诊部,一些二级医院也开始涉及这一业务。医院里不仅有集中式的特需大楼,而且在各个普通病区里也能看到一两间收费特别昂贵的特需病房。
如何妥善解决好老百姓关注的敏感问题呢?昨天上海市传来了好消息,在第三届上海市医院管理学术会议上,上海市副市长沈晓明透露了一个信息,上海正考虑剥离公立医院的特需病房,将床位资源还给老百姓。这部分内容目前已经写入上海医改方案(征求意见稿),很快会随医改方案一起向社会公示。
沈晓明表示,特需病房或院中院,是过去政府对医疗投入不足时,允许的特殊政策。但是,上海新的医改方案内,财政将给予各公立医院“比较到位”的补偿,因此已经到了可以让特需病房退出公立医院,还资源给基本医疗的时候了。
据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上海全市医疗机构特需服务收入占业务收入的比例平均为4.27%。现在的计划是,用三年时间给医院做准备,将原有医院的“院中院”和特需床位所挤占的医疗资源还给基本医疗,但公立医院仍可保留现有的特需门诊。以往特需病房所承载的高端医疗服务可集中到上海的两大国际医学园区内,这两大国际医学园区分别位于浦东新区和闵行区。
随着去年中国新医改方案的出台,公立医院特需服务明确受限:“公立医院提供特需服务的比例不超过全部医疗服务的10%。”沈晓明认为,特需医疗离开公立医院之后,反而可以获得更大的市场空间,更好地满足上海医疗高端服务的需求。
据透露,上海新医改方案即将公示,“这套方案基于国家要求,又高于国家要求”。根据昨天会议透露的信息,面对医改最大的难题———公立医院改革,上海已经下了大决心,提出了较为完整的改革计划。公立医院未来的发展将不再一味求大。市中心地区原则上不再增加公立医院的床位数。上海未来公立医院的考核不再比经济效益,也不再比床位数字,而是看谁能够用低廉的价格完成医疗服务的任务。沈晓明说:“公立医院要比谁更为百姓省钱。”
本人观点:我个人非常赞成上海把特需病房从公立医院剥离出来,把床位资源还给百姓的做法。公立医院是由国家出资举办的医疗机构,公立医院是为百姓提供医疗服务的,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必须得到保证和强化。公立医院提供的特需服务是在国家对公立医院补贴存在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产生的,也应该随着国家对公立医院的加大投入而逐步退出,应该把有限的床位资源还给更加需要的老百姓。
当然,社会的进步特征应该是可以满足各种不同阶层的不同需求,满足医疗行业中的特需服务需求也是十分必要的。那么特需医疗服务该由谁来做呢?最近国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意见的通知》,通知中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市场,鼓励社会资本主办的医疗机构与公立医院进行竞争,民营医院如想和公立医院形成差异化发展,那么满足医疗行业的特需服务需求也是民营医院一个不错的选择。
加载中,请稍候......